新训特刊 | 看!这些新战友居然在秀“家庭不动产”

2019-10-26     云南武警

家,是社会的细胞,家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一个家庭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辈对后代子孙的希望与鞭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近日,新兵某中队精心筹划组织“找家珍、厚家底、树家风”教育配套活动。以“讲讲真故事、写写心里话、评评好家风”的方式号召官兵传承“家训家风”、培育优良作风。

在家风家训交流会上,指导员鼓励同志们讲讲自己的家风家训,官兵们都娓娓而谈:

每到休息日就钻进图书阅览室的四川泸州新兵阎进说:“‘要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我的家风是一种‘书香’家风:我的外公喜欢读书,到现在每天都能坚持看报纸、读好文章,我的母亲也喜欢读书,还经常和我们分享她的读书心得,我也喜欢读书,尤其是历史书,课余时间不看几页都憋得慌,毕竟‘读史使人明智’嘛。”

图为汗水洗尽芳华

“我们家的家风应该是脚踏实地吧”陕西宝鸡的李鑫说到:“父亲小时候教我念过一副对联:‘吃苦是良图,作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贪闲乐,闲人就是废人’,在成长过程中我一直在体会这是什么意思,来到部队后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就是要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我一定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用心对待每一个人,用踏实、勤恳换取幸福。”

图为搞一次训练

“我也说不上来家风具体是个啥,但是我记得父亲曾教导我要懂得感恩,要常怀感恩之心、知恩图报,对别人的帮助要心存感激,自己也要多给身边的人帮助和鼓励。来到部队后我有更深的体会了,排长、班长对我们无微不至地悉心教导、身边战友的真心帮助和真切关怀······这些都是为了我们更好的成长,是不求回报的,我会努力训练、认真做事,把这种‘温暖的力量’传递下去”河南周口的新兵刘浩的发言赢得阵阵掌声。

图为登一次舞台

“我我我!我也要讲一讲!”江苏江阴的孙铃鸣激动地站了起来“我的家风就是精忠报国!”话刚出口引得哄堂大笑,“你们别笑!我们家算上我已经是三代从军了!我的爷爷、爸爸都是优秀的中国军人,从小他们就教育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虽是和平年代仍需要有人‘负重前行’来换取‘岁月静好’,这也是我选择参军的原因,我也想像他们一样为国为民尽一份力,我也要把这种家风传承下去!”听完他的发言,全场更是掌声雷动,久久不能平息。

图为读一次军报

指导员杨林键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习主席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对于我们中队这个家来说,家风就是一个中队的作风风气,就是中队官兵的日常养成。它,像水一样无形,像树一样有根,人人能感受,人人能传播,人人学影响。好家风就是营房虽旧,但越住越新;营区不大,但越住越整洁;好家风就是一点一滴见精神,一草一木有文章;好家风就是角角落落有人管,分内分外都尽心。好家风就是风清气正的好环境,就是人人向上的好风气。家风最能体现一个中队的精气神,也最能检验一个中队的真功夫。”

一场交流会,让官兵细数“家珍”道出了赤子之心、进取之心、感恩之心,更是以好的家风为“镜”来端正作风、厚实“家底”,好的家风延伸到军营,就会形成一种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自觉去遵循,战斗力能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应运而生。

图为写一封家书

新兵彭博拿着刚写好的家信到队部盖邮戳“这次活动让我品读了许多优秀的家风,我把来到部队后的点点滴滴都写在了信里,想让家人看到我已经长大了,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武警战士,报效国家,献身使命!”

监 制:冯贵富

总 编:陈仕祖 余仕勇 朱 强

主 编:欧阳林 卢文高

编 辑:张 伟 李定干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云南武警

爱边疆爱民族

不怕苦不怕死

敢担当敢作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gHPCm4BMH2_cNUgSdP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