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lustration by lieke vorst
突然想写一写王菲。
这么多年,围绕王菲私生活的那些鸡零狗碎,大众早已看厌了,我也无意再复述一回。何况,我知道的未必也比那些或爱她或恨她的观众们多。
想写王菲,纯粹是想写写她的歌。
大家或许已经忘了,王菲是个歌手。曾经是,现在也是。虽然她不唱歌已经很久了。
但王菲妙就妙在,不了解她的生活,便听不懂她的歌;听了她的歌,便很难不去打听歌曲背后的分分合合。
王菲的人,王菲的歌,王菲的生活,三者不可分割,共同支撑着一个名叫“王菲”的艺术人格,鲜明又饱满。
1994年,不了解王菲、姜昕、窦唯那场惊天动地的三角恋情,没看过她打着呵欠在北京胡同里倒马桶的照片,就很难理解,为什么她可以把《我愿意》唱得如此卑微、理直气壮又荡气回肠。
1997年,不了解在三角恋中最终得胜,王菲怀上女儿,并和窦唯修成正果,就很难理解,为什么晦涩难懂的《浮躁》过后,王菲却用一整张同名专辑来描述爱情,写了足有十首醉酒般甜腻的情歌,《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整首歌快乐得仿佛踩在云端逍遥。
1999年,不了解高原插足,王菲捉奸在床,随后快刀斩乱麻的离婚大战,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只爱陌生人》这样决绝的宣言。王菲一把小嗓,竟然把《百年孤寂》唱得如此大气磅礴。一向自矜的她,唱到“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之时,竟也听出了几分歇斯底里的感觉。
听王菲的歌,就好像看完了她的一生。从涉世、初恋、结婚、分手、慢慢抚平心情,到遇见另一个春天,重新鼓足勇气,都能在她的音乐里找到映射。
于是一切,随着2004年的《将爱》的戛然而止。
不是不想唱了,只是没什么值得一唱再唱罢了。
因为之后的生活,都是前半生经历的重演罢了。
抛弃《容易受伤的女人》这样早期的大路情歌不算,听王菲的歌,总是羡慕她的干脆利落,和毅然决然。
她的单恋是毅然决然的。听《矜持》,面对一个“从来不曾对我着迷”的人,她不遮不掩,“情意总是轻易就洋溢眼底”。
她的告白是毅然决然的,听《为非作歹》,纵然是横刀夺爱,面对千夫所指,她也夺得理直气壮,丝毫不觉得有什么需要解释的地方,“为了得到一个人,世界完全遗弃,也不觉得罪过”。
她的沉沦是毅然决然的,听《扑火》,人人说她是天后,人人说她该事业为重,可她乐意倒马桶,乐意陪爱人,乐意顶着舆论未婚先孕,“可是为情奉献,让我觉得,自己是骄傲的,伟大的”。
她的离别是毅然决然的,听《蝴蝶》,那么狗血的捉奸在床,轰轰烈烈的离婚大战,所有媒体与看客都在等她闹笑话,落井下石之时,她却只是淡淡地回应一句:“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
当她牵着小自己11岁的谢霆锋,出现在王家卫《花样年华》庆功宴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也是毅然决然。哪怕过去将近二十年,大家对姐弟恋三字也颇有微词,但在《流年》里,王菲也只是平静地回应:“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
王菲能,我也能一样吗?
我不能。
平凡如你我,很难在生活中,表现出王菲一般毅然决然的姿态。
像我们一样的平凡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惊喜,比如爱情面前,总会有一些油然而生的自卑,心底有个配钥匙的师傅在对着自己低喃:
您配吗?您配几把?
对方不给任何信号的时候,我们是绝不敢轻易踏出一步的。哪怕面前是绿灯大开,也免不了晃着脑袋瞻前顾后一番,生怕被路边横冲而出的自行车、电动三轮、外卖小哥撞翻,那副模样,活像个谨遵老师和家长嘱咐的小学生。
因着这份自卑,我们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对方给一丈,方才敢奉还一尺,绝不敢做任何跨界的试探。久而久之,你觉得索然无味,我觉得精疲力竭,于是这份感情,也就慢慢散去。
纵然如此,在外人面前,还是要强打精神,高呼工作大过天,打碎牙齿和血吞,死也不肯露出一丁点狼狈。
那些沮丧,那些不甘,那些爱而不得,最多也只能在深夜化作一杯加冰的威士忌,朋友圈几句含沙射影的哲言,和几首苦情歌的分享链接。
是了。说到懂我,有谁能比唱遍爱而不得苦情歌的郑秀文、杨千嬅更懂我们呢?
和王菲相比,郑秀文、杨千嬅更像是你我一样的平凡人。
没有美艳的外貌,没有过人的才华,在唱歌演戏上都没太大天赋,全凭心头一个勇字,硬是闯出了一片天。
在生活中,她和我一样,朝九晚五,三餐一宿,和平凡的人相遇,和平凡的人相爱,和平凡的人分手,小心翼翼地扮演着本分的角色,生怕行错一步。
哪怕工作出错,爱人转身离开,第一时间也是进行自我反省:是不是我哪里还做得不好,是不是我生得还不够漂亮?
总是擅长苛责自我,原谅他人。哪怕内心支离破碎,惊涛骇浪,在人前总要撑着最后一口气饰演体面。
我没有家世,没有才华,没有相貌,除了那点通情和达理以外,我没什么好献给你的了。
就好像从前上学时,只配被老师夸奖“老实”一样。
杨千嬅一首《假如让我说下去》,如今已被唱成了单恋圣歌。
“我想哭,你可不可以暂时别要睡,陪着我,让我可以不靠安眠药进睡”,这份乞求,这份卑微,像极了你我。
但就算这几句简简单单的话,我也只能憋在心头。假如让我说下去,只是“假如”罢了。
我说不下去。因为你是要睡的,你是决计不肯陪我的。几句简短寒暄,挂下电话后,我还是只能吞下两颗安眠药,自己去睡了。
再乞求下去,怕是连以后的见面机会也没了。
这点分寸,我有。
可王菲不同。
克制、矜持、把握分寸的道理,她懂,可是她不会。
爱就爱得惊天动地,分就分得干脆利落,无需老实本分,也不理他人闲言碎语,人生在世,最要紧“肆意”二字。
不仅对爱情,对事业,王菲要紧的,也是“肆意”二字。
1991年,在香港歌坛小有成就的王菲,因为合约纠纷,加上一直不满公司安排的玉女路线,不理雪藏的风险,一气之下就飞去了美国,过起了gap year。
1996年,王菲已在歌坛大红大紫,却无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拉上窦唯和张亚东做了一张迷幻摇滚专辑,《浮躁》,评论赞毁不一,销量大幅跳水,直到十多年后,大众才慢慢发现了它的音乐性和前卫性。
2003年,王菲出版了跳槽后的第一张专辑,《将爱》,拿下了金曲奖,之后却悄无声息地再也不愿出碟了。没有公开发布,没有告别演唱会,哪怕呼声再隆,也不肯重出江湖。
王菲的嗓子清亮,干净,又有难得的金属质感,她对此却不屑一顾,公开表示:我觉得自己嗓子太亮了,所以特别抽烟喝酒,想变沙一点。
郑秀文数十年如一日坚持长跑,就为了保持身材体力,能在演唱会时有好状态。
2016年在红磡开唱,因为喉咙感染失声,忍不住当场嚎啕大哭,愧疚满满,真当得起“天后”二字。
可王菲呢?从不把自己一把靓嗓当回事,歌迷们好容易盼来《幻乐一场》演唱会,一开唱便是接二连三的破音、跑调、气短,二者的敬业精神真有天壤之别。
我钦佩郑秀文这样敬业的艺人,可对王菲,也真真无可奈何。
她太肆意了。
平凡如你我,但凡有了一点本钱,挖出了些天赋,便恨不能像命根子一样护着,生怕让别人夺了去——哪怕时间也不行。
到现在,我还是每天坚持健身跑步,晚餐尽量少吃,勤勤恳恳地抗衰,三天不看书,心里便发慌,生怕自己失去了最后一点谋生的本钱。像我这样的人,天生就与“安逸”和“肆意”二词无关。
林忆莲、郑秀文、杨千嬅,出道二十多年,年纪都是4字打头的女性了,一刻也不敢停了运动与练嗓,演唱会更是一场接一场地开不停。看着她们从出道时现场的磕磕绊绊,到如今的稳若泰山,一方面是佩服,一方面是心疼:在香港这个不进则退的小岛上,想要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真的就要拼到如此地步。
相较之下,王菲真是令人气得牙痒。
她肆意挥洒着自己得天才,上台时便闪耀众人,下台后就自由堕落,该吃吃,该玩玩,沉迷于唱歌打牌旅游恋爱拜佛,既不出碟,也不练嗓。金嗓子坏了便索性不唱,丝毫不觉得有什么惋惜与浪费。
觉得不公平么?
真不公平呐。甭说唱歌,郑秀文一部《长恨歌》演到抑郁两年,也只拿下一座金像奖提名;王菲在《重庆森林》本色出演,便双双拿下金像金马的提名,顺便捧回一座斯德哥尔摩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难怪在接受采访时,郑秀文说,王菲是艺术家,我们只是艺人。
纵然是夸赞,但里头难免掺杂了几丝酸意。
有人讨厌王菲,是因为她太肆意了。
他们不敢相信,一个年近50的女人,可以活得像她那样潇洒。想爱便爱,想放则放。两个女儿养得大气阳光,和前任们相处如家人。纵有老态,脸上却看不到一丝中年妇人的憔悴与焦虑。
凭什么?女明星里头,王菲不是排场最大的那个,不是名头最响的那个,不是咖位最高的那个,也不是赚钱最多的那个。范冰冰偷税被罚,刘嘉玲晚婚无子,郑秀文老公出偷腥,林青霞年近六十与豪门丈夫离婚……大家都受着生活的苦,凭什么王菲看着,就像个不曾遭受生活拷打的女人呢?
生气么?当然生气了。
因此网上才有那么多的骂声:“一女三夫”“老不检点”云云。只要网友们愿意,什么事情他们都可以安上罪名。
但焉知这骂声背后,他们是不是也有些妒忌呢?
他们的内心里头,是否也藏了点对这般“不检点”生活的向往呢?
我喜欢王菲,是因为她太肆意了。
肆意地爱,肆意地恨,肆意地挥洒才华,肆意地糟蹋天赋。她不在乎骂名,这点许多人也做到了,比如专注有钱人三十年,多次插足富豪婚姻的李嘉欣,也是无惧人言,最终得偿所愿,嫁入豪门。
王菲的肆意在于,不仅是骂名,她也不在乎盛名,人家碰上的王冠,她可轻飘飘地摘下砸碎。不是天后便不是了,不想唱歌便不唱了,哪怕是赖以成名的歌喉,也从不费心呵护磨练——这些可都是她吃饭的家伙。
李嘉欣再如何目中无人,她敢不在意自己那张漂亮脸蛋么?
不可能。那是她吃饭的家伙。
神奇之处在于,《幻乐一场》水准如此糟糕,也抵不住粉丝的热情捧场。时至今日,爱这个人,已与她的嗓子和音乐无关。
王菲已经化作一个符号,一具图腾。
和金钱关系不大。比王菲赚得多,比王菲嫁得好的明星比比皆是,但活到她那般肆意份上的,却寥寥无几。
她代表着生活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我们生而平凡,被平凡的躯壳压得透不过气来。但有时看看王菲,她似乎也在提醒着我,在有的时候,我们依然拥有肆意的可能。
这种肆意,可能是被老板无故叱责时,递上去的一纸辞呈;也可能是面对情尽意绝的爱人时,说走就走的干脆;更可能是在经历过人情冷暖过后,还能坦然地面对心动,依然拥有说爱就爱的勇气。
在可预见的未来,我还将一如既往地平凡下去。我的生活不会有太多改变,我依然会面临工作、房贷、结婚、生子、育儿的轮番考验,我仍将瞻前顾后,步步为营。但想到生活中还有那么一丝肆意抉择的余地,便不会觉得太苦,正如马东所说,经历过太多苦的人,一丝甜便能够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