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招投标这个行业的亲们应该对“陪标”这个话题毫不陌生。
标标这几天也听到一个令人心痛的凄惨故事。这位大佬呕心沥血,做了一份堪称完美的标书,信心满满的去参加竞标会,结果在给评审递名片的那一刻,瞟到唱标时间表,发现中标企业早已内定。招标方在期间多次提出需求,只为了骗取他们的解决方案。这哪能是扎心二字就能抚慰得了的!
什么是陪标?陪标就是在某项目进入招投标程序前,招标单位已经有心投意合的单位,但是按照招投标法规定要至少邀请三家参与投标,这时候就要联系关系单位参加邀标,以确保意向单位能够中标。
竞标的主要三种表现有哪些?标标整理了以下三种形式,如果还有吐血的亲身经历,请分享在评论区!
一、滥竽充数,虚报产品性能
物美价廉的东西,相信没人会不喜欢。但如果只是价廉而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话,那可能就会令失望了。一些竞标企业为了让自己中标,会选择虚报产品性能,如果唱标时候专家没能仔细甄别,或者未能完全把握招标方意图的话,就会造成评标失误。而这些中标的企业迟迟无法完成工程,或者通过收买关系让工程通过验收,这样的成品远远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标书陷阱,等你踩坑
提高中标率那篇,标标就说过制作标书是一定要通透标书。一些竞标招标公司或甲方没能力编写标书,通过找工程商编写标书。编写标书的企业在标书中编制各种对自自己有利的要求,暗设“陷阱”,导致其它投标企业标书理解失误,报价过高落标。
三、串通一气,防不胜防
投标公司、甲方、投标企业串通合作,走一种公开投标的形式,故意利用各种借口让竞争对手出局。
以上三种“迷魂阵”很难辨别,也很容易踩坑。但不管哪一种,每一种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不必要的社会资源的浪费。
那么,要如何辨别这些障眼法、迷魂阵?
首先,我们要仔细分析招标公司和参与投标企业的状况。其中参与投标公司有多次中标的记录,或者甲方已经有指定的中标单位,这时候的竞标肯定就是走过场,陪标无疑了。
其次,通读标书!一定要把标书吃透,如果标书中有特殊要求,要求只是某些一两家企业独有的技术特长,或者指定品牌和型号,那这份标书本身就有问题。这份标书可能就是某家企业编制,或者故意偏向某家企业,这种中标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参加投标也没多大意义。
在招投标行业,陪标是再常见不过的潜规则,大家习以为常,认为存在及合理。
但是法律规定,串通投标是违法行为。希望大家能够按照规范行事,投标不规范,亲人两行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