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前会应用指导技术的意义

2019-09-28     火标网全国招投标

标前会议也称为投标预备会或招标文件交底会,是招标人按投标须知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召开的会议,也是招标投标前的一次非常重要会议,一般由参加现场考察的人员参加标前会议。

面对企业的招标或者提案邀请,尤其是工程与服务类型的招标,利用标前会进行对项目的讲解,标书澄清,并收集供应商反馈是招标会常见的方法和步骤。

对于较大的工程项目招标,通常在报送投标报价前由招标机构召开一次标前会议,这场会议是企业投标之前招标方与投标方之间相互沟通的机会,一方面有利于供应商对招标项目的具体情况有更直接的了解,澄清他们对于招标最关心的问题;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是采购方表达自己对于项目的期望值、直接感受供应商的参与意愿和专业能力、了解标书的潜在问题的好机会。

一般来说,投标人应当在规定的标前会议日期之前将问题用书面形式寄给招标机构,然后招标机构将其汇集起来研究,提出统一的解答。公开招标的规则通常规定,招标机构不得向任何投标人单独回答其提出的问题,只能统一解答,而且要将所有问题的解答发给每一个购买了招标文件的投标人,以显示其公平对待。

较好的标前会不仅会让招标工作顺利进行,而且还会使你的工作事半功倍,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些标前会的应用技巧:

一、标前会最佳的进行时间是标书或者RFP发出的前几天举行,这样可以让供应商好让供应商有充分的时间了解标书,了解项目的背景和要求,并对标书提出他们的问题。

二、标书一般都是由企业的采购部门发出,但是供应商的问题多数集中在针对业务的层面,需求企业的业务人员进行解答。所以,采购部门应该为供应商提供一个问题提交问题的模板,做好时间把控,让供应商把问题按照规定时间提交上来,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标前会时间,还可以给业务部门留出做出解答时间。采购把供应商供应商的问题汇总,需要采购回答的可以先写上答案,然后发给业务部门做出解答。这份问题答案文件,可以在标前会召开之后结合现场提出的其他问题,一起发给各个供应商。

三、标前会邀请的人员应该是潜在的投标企业,买方内部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进行组织,业务部门出席,必要的话其他相关部门也要参与。

四、标前会的组织形式,最好采取面对面的形式,尤其是那些需要现场踏勘的项目。但因为现场举行的标前会往往需要供应商投入大量时间以及增加差旅成本,很可能会影响供应商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在交易旺季。所以除非必要,现今很多现场标前会被电话会议的形式替代。

五、标前会的主要环节,一般由采购开场,首先感谢供应商的参与,然后简单介绍项目的背景和投标的规则;再由业务部门对于项目要求进行正式讲解和陈述(俗称briefing),陈述不必照本宣科地通读标书内容,可以重点强调核心的业务需求,表达对于项目结果的期望值,也可以传递那些不方便写进标书但对供应商投标很关键的信息(如供应商选择的软性指标);最后,对于前期收到的供应商问题中有代表性的(如多个供应商都提到的问题)可以先行解答,然后回答供应商根据现场讲解所产生的可能的其他问题。

六、在电话标前会中,有些供应商会有所顾忌,不想过分暴露自己,所以在其他供应商在场的情况下,往往提问会比较谨慎,甚至不在会上提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分开不同场次给每个供应商做单独的briefing(简报),但这会占用采购及各部门更多的时间,并且一个内容briefing(简报)多次很容易引起业务部门的反感和疲劳效应。一个改进的措施是,先开一个供应商只能听的briefing(简报),让所有供应商进来听;然后再单独给每个供应商安排10-15分钟的时间进行问题环节。

七、一旦发出标书,一般业务部门都恨不得马上得到结果,迫使采购压缩供应商投标时间。对于无法正面反驳的情况,采购也可以善加利用标前会,让供应商说出合理的准备时间。采购可以在标前会的最后几分钟,轻描淡写地询问供应商对于回标日期的意见。如果多数供应商提出时间不够,那么可以借此机会延长投标时间(不要现场答应延长时间,需要会后和业务部门达成共识后书面通知供应商)。

八、标前会是发现原始标书中存在错误或不一致之处的好机会,因为多个供应商的多只眼睛在帮你查错。如果有对于标书的任何实质性更改,比如技术参数变更或时间推迟,一定要在标前会后对原标书进行必要的修改澄清,并正式书面通知每个供应商。

九、根据供应商在标前会中的反应,采购及业务部门基本可以对各个供应商的投标意愿及专业程度有个初步印象。另一方面,供应商通过标前会的沟通,也会对买方的专业度和招标诚意有一个初步判断,尤其是那些第一次参加本公司招标的供应商;因此,标前会组织的如何,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招标结果的成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CedkW0BMH2_cNUgx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