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往往是只知道要孩子去学习,却不知道如何教孩子学习,当然,这并不能真正起到关心孩子学习的作用,我们遇到过很多小学生厌学的现象。
班里有个孩子(小林),性格比较内向,课堂上沉默寡言,注意力不集中,一二年级成绩其实也还可以,自从上了三年级之后,成绩直线下降,他的父母长期忙于工作,学习上的事情基本要靠爷爷奶奶,可是爷爷奶奶年龄大了,三年级的课程也变得越来越难,已经超出了爷爷奶奶的能力范围,心有余力不足,于是,小林在家里开始放任自流,导致成绩直线下降,学习上也失去了兴趣,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现在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分析:家庭因素的影响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讨厌学习。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只要乖乖听话,不惹事,至于学习成绩怎样,他们并不关心,关心的是每天能有多少收入。当然,父母想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非常理解,可是,如果因为这样而失去了陪伴孩子的时间、耽误了孩子的学习,将来真的会后悔,授孩子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晨晨今年六年级了,在班里的成绩属于中等,所以他的爸爸妈妈很着急,他们希望晨晨能考上重点初中,但是,以这样的成绩,怕是无望。于是,夫妻俩把压力全放在了晨晨身上,整天陪在身边督促学习,还天天唠叨:“再不好好学习,上重点初中就无望了,以后也上不了重点高中,考不了好大学,你将来可怎么办?”夫妻俩就这样坚持了半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晨晨非但没有进步反而还退步了,班主任找晨晨妈妈谈话,说孩子这半学期学习状态非常不好,整天郁郁寡欢,好像有什么心事。夫妻俩带着晨晨去看了心理医生,被告知孩子有抑郁症的倾向,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
分析:父母希望孩子出类拔萃,早日成才,这种心情应该每个当家长的都会有。但是,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尺度,我带过很多孩子,不得不承认每个孩子之间都是有差异的,有的孩子特别适合学习,有的孩子非常努力,但是成绩平平,但是这又怎样呢?也许这个孩子在其他的某个方面做得非常好。所以,父母一定要用一颗平和的心去对待孩子的进步与退步,不要太过心急。
小雨今年刚上一年级,有一天早上,小雨突然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了。”妈妈吃惊的问为什么。
小雨说:“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去,不想去!”说完哇哇一阵哭。
妈妈着急上班,于是生拉硬拽把小雨送到学校,到了校门口看到老师,小雨擦干眼泪,低着头走进了校园。
分析:孩子不愿意上学,家长一定要耐心的询问原因,尤其是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愿意上学,一定是在学习过程中或者学校遇到了什么困难,如果家长什么也不问而是强行送去,只会加重孩子的厌学心理。
孩子上学后,家长的心情往往都是被孩子的学习成绩牵着走,孩子考得好了,开心好几天,孩子成绩退步了,连续几天都食而无味。亮亮的妈妈就是典型的“成绩论”家长。一次数学测验,亮亮考了89分,数学老师表扬了他,因为这次考试他卷面书写进步很大,而且这次试卷难度偏大,亮亮的成绩还算可以。
亮亮高兴的拿着试卷回家让妈妈看,结果迎来的是妈妈的一顿批评:“你看你这道题怎么能做错?你看人家××都考90分以上了,你连90分都没上,你怎么这么笨呢·······”亮亮失落的把试卷压到床底下,打开日记本,默默地写下:其实我已经很努力了·······
分析: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一定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成绩看,孩子的进步是多方面的,一次考试成绩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家长应该做的是耐心的和孩子一起分析试卷,找出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
看了这几个常见的案例,不知道你中招了没?大部分家长不知道怎样引导孩子学习,有时候方法不当,真的会适得其反,那么,到底该怎样引导孩子爱上学习呢?学会下面这四点,你会发现辅导孩子学习并没有那么难!
第一:诱导计
如果孩子不想学习,你再怎么逼迫也没有用,这时家长就要使一些小计策,去诱导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自动自发地爱上学习。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当你发现孩子有厌学的苗头时,一定要耐心的和孩子沟通其厌学的原因,找到原因后对症下药,持之以恒,千万不要在这个阶段去强制孩子学习,这样只会加深孩子对学习的反感。
第二、冷淡计
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要太过于关注,即使你真的特别关注,也要假装自己没有那么关注,当孩子成绩进步时,适当的表扬,当孩子的成绩退步时,先不要急于批评,耐心的和孩子一起来分析问题,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即使孩子成绩平平,但是只要他不讨厌学习,总有一天会爱上学习。
第三、激将法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请将不如激将”。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但有时自尊会受到压抑,这时你故意刺激他,使他的自尊心解放出来,形成一种求胜欲。当然,激将法一定要用的得当,首先,被刺激的孩子一定要有较强的自尊心,其次,还要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最后,还要把握好一个“度”,小心适得其反。
第四、苦磨计
孩子面临的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而很多孩子由于生活的过于安逸、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学习上遇到一丁点困难就想要放弃,出现厌学心理。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应该让孩子经受一些艰难困苦的磨练,偶尔讲一些这一类的故事,以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意志,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孩子就不会因为一丁点的困难而讨厌学习甚至放弃学习。
结束语:
要帮助孩子克服厌学现象,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之间的相互配合,所以,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了厌学情绪,家校一定要第一时间沟通,解决,避免孩子的厌学心理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