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蒙古人,为什么喜爱穿着朝鲜半岛的高丽服装?

2020-07-11     笑语千年

原标题:元朝的蒙古人,为什么喜爱穿着朝鲜半岛的高丽服装?

元朝诗人张昱作过一首《宫词》,反映的是元朝时期,大都人民的服饰流行高丽式样的状况。这首诗是这样写的:““宫衣新尚高丽样,方领过肩半臂裁。连夜内家争借看,为曾著过御前来。”

什么是“高丽风”?通俗的说,就是大家纷纷穿着仿高丽式样的衣服、靴帽,女性纷纷效仿"高丽妆",男性则戴着高丽流行的棕藤缚帽,连脚下的靴子都与高丽同一式样。

“高丽风”刮得有多猛?连大都的年轻人都以说高丽语为荣。这不是当时的人们对高丽服饰和语言的猎奇心理,也不是无根据的模仿,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

一、

元朝的蒙古人与高丽间的接触,要从蒙古消灭契丹余部说起。公元1218年,蒙古军队追击契丹人,第一次进入高丽,并在次年联合了高丽政权,歼了灭契丹人。蒙古与高丽当时缔结了友好条约,盟誓两国永结兄弟,并建立了和睦的外交关系。

十三年后,蒙古人并没有遵守这份盟约,反而出兵开始了对高丽的征服。这场战争打了二十八年,直到高丽国高宗掌权后,高丽才开始调整对蒙古的政策,有了与蒙古停战修好的意愿。这时忽必烈也调整了强行征服高丽的既定政策,准备用怀柔手段征服高丽。双方重归和平,进入了友好交往时期。

忽必烈

此后,高丽每年主动遣使者到蒙古进贡,,蒙古也给予相应的回赐,并且为高丽王权的稳定提供保护。元世祖至元七年,高丽向蒙元提出为世子请婚的请求,元世祖也将女儿齐国公主嫁给高丽世子。双方从此结下了秦晋之好,联姻关系也在之后的一百年内得到了保持。

在和平友好的双边关系之下,高丽的王公贵族、平民以及女性大量来到元朝。他们或朝贡,或求学,或经商,或观光,形成了一股出国潮。

二、

这些高丽人来到元朝后,纷纷效仿蒙古人的服饰,并将这种服饰带到高丽国内,成为高丽的流行时装。连高丽国王元宗也留起了古"怯仇儿"发式、穿起了蒙古袍服。

按照双方签定的条约,高丽每年要向元朝进贡一批女性,这些女性被称为“贡女”。大量高丽女性流入中土,这些女性大多擅长歌舞,她们活跃于大都各种娱乐场合,受到了无数蒙古人和汉人的追捧,有些女性还嫁给达官贵人,成为贵族中的一员。

元顺帝皇后奇氏完者忽都就是一名来自高丽的贡女。她有一幅“杏脸桃腮弱柳腰”,元顺帝对其十分宠爱。这位皇后知道自己在元朝没有势力,于是想方设法笼络亲信,巩固自己的地位。在元顺帝面前,她表现得端庄知礼,处理事情贤明周到,关心百姓疾苦,在朝野上下树立了良好形象。

这位来自高丽的皇后蓄养了一大批高丽贡女作为自己的耳目,然后将这些贡女赏赐给大臣,成为皇后的密探。元顺帝又是一位荒淫奢侈的皇帝,给了皇后把持朝政的机会,使得皇后一大权独揽,她手下的高丽女性也纷纷活跃在社会上层,推动了“高丽”在大都的传播与发展。

奇氏完者忽都

皇后掌握朝政,使得达官贵人们都以能够得到皇后赏赐的高丽女为荣,高丽女子的地位也越来越尊贵。这就使得那些蒙古和汉人女性十分郁闷,她们羡慕这些高丽女人,也愿意模仿她们的服饰和妆容,高丽装很快在大都成为风尚,无论男女都纷纷效仿。

三、

按照协议,高丽除了向元朝贡献贡女外,还要进贡宦官。这些宦官中有一部分得到了皇帝的宠信,比如把奇氏推荐给元顺帝的宦官、徽政院使秃满歹儿就是高丽人,奇后最宠信的宦官朴不花也是高丽人。

朴不花与此奇氏是同乡,两人关系十分密切。奇氏成为皇后之后,朴不花便专门侍奉奇后,深得奇后的宠信,在掌权后任命朴不花为荣禄大夫、资政院使。资政院主管皇室的财赋,权力很大。这些宦官们平常都喜爱穿着高丽服装, 以表不忘故国之意。很多想拍他们马屁的官员,便纷纷穿起了高丽男装,使得高丽服饰时尚之风,在大都越刮越烈。

元朝的蒙古男子,有髡发习俗,其发式在蒙古语中称之为"怯仇儿"。这种发型是将头顶至额头的头发全部剃去,在两个耳朵边留下一些头发,垂于肩上。这种发型又名“不狼儿'”,说的就是这种发型左右垂髻至肩,妨碍回头看东西,不能像狼一样环顾左右。

怯仇儿

元朝蒙古男子多戴笠帽,耳后垂辫髻,后垂帔,巾,帽顶上用宝珠、羽毛做为装饰。他们身穿蒙古袍,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

元代的蒙古服装,却大多数是交领,且多为右衽。蒙古人还有一种很有特色的服装叫海青衣,最大特点就是袖子在袖根处开了两个口。气温高的时候就可以把手从口子里伸出来,把袖子扣到后背的纽扣上。这时,长袖秒变短袖,弯弓射箭也更加方便。

海青衣

蒙古女性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这种袍子分三层,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她们的衣袖上通常绣有花边图案,系着用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的腰带。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

姑姑冠是元朝蒙古妇女的一种冠式,流行甚广,是蒙古语"妇女头饰"的汉语音译。这种元代蒙古妇女头饰,是一种高高长长的帽子,以木条作框架,用桦树皮围合缝制而成,下为圆筒形,上为"Y"形。外包饰红色或者褐色印花棉。

姑姑冠

姑姑冠形如圆柱,顶部正方,高二尺左右,以竹木为骨,外糊纸或皮,通常以红娟金帛为饰,里面包着贵重的丝织物,点缀着各种珠宝。冠顶并插一杆修长的羽毛,或饰以采帛的柳枝、铁杆等。戴上这种帽子远远就能看到,很是惹人注目。

但是在高丽风的影响下,“四方衣服、鞋帽、器物,皆依高丽样子”。高丽服装在元朝是有多流行?当时有一首诗是这么说的:”宫衣新尚高丽样,方领过肩半臂裁。连夜内家争借看,为曾著过御前来。半臂初裁样入时,薰风吹瘦小腰肢。东国名姬貌似花,中宫分赏大臣家。衣衫尽仿高丽样,方领过腰半臂斜。“

四、

高丽女性服装以短衣长裙为代表。短衣在高丽语中叫"则高利",以直线构成肩、袖、袖头,以曲线构成领条领子,下摆与袖笼呈弧形,斜领、无扣、用布带打结,在袖口、衣襟、腋下镶有色彩鲜艳的绸缎边,只遮盖到胸部,颜色以黄、白、粉红等浅颜色为主,大多用丝绸缝制而成,色彩鲜艳而美丽。

高丽年轻女子爱穿背心式的带褶筒裙,这种裙子由裙腰、裙摆、裙带组成,上窄下宽,裙长及脚面,裙摆较宽,裙上端有许多细褶,穿时缠腰一圈后系结在右腰一侧,里面加穿素白色的衬裙。

高丽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腿宽大的裤子。这种短衣叫"则高利",衣长较短,斜襟、宽袖、左衽、无纽扣,前襟两侧各钉有一飘带,穿衣时系结在右襟上方,穿上显得特别精神。

与“高丽样”一起流行的还有“高丽语”以及一些高丽的生活方式和习俗。比如用头顶重物是高丽典型的生活方式,元朝很多女性也开始学习这种难度很大的操作。”绯国宫人直女工,衾裯载得内门中。当番女伴能包袱,要学高丽顶入宫“,便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女真宫女学习高丽女顶物而行的情景。

元朝从皇后妃嫔到宫女宦官,整个元朝宫廷都被高丽人充斥着,奇氏完者忽都作为皇后,自然希望自己本族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播。作为一个具有一定政治倾向的女人,奇氏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影响力,以身作则的推动着高丽服饰的流行。

历史上,朝鲜半岛的服装一直或多或少地受到中国大陆历代王朝的影响,在礼仪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汉化”特征。蒙元时期,高丽和蒙元的关系非常密切, 他们又将蒙元的文化带到高丽,高丽服饰也明显地受到了蒙元服饰的感染。

文化的交流通常都是双向的。随着元朝与高丽之间关系日益密切,高丽的服饰和习俗等也开始反向影响元朝的服饰文化。元朝大都“高丽风”的盛行就是双方的良性交流与互动,既大大地促进了高丽文化的发展,也使得元朝的服饰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_HZPXMBfGB4SiUw4y_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