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怒》海报
今天美叔跟大家聊一聊前不久上映的电影《人之怒》(Wrath of Man),这部由杰森·斯坦森(Jason Statham)主演,盖·里奇(Guy Ritchie)导演的动作电影想必应该有不少朋友期待吧。
《两杆大烟枪》剧照
话说盖·里奇与杰森·斯坦森之间有着非常深的缘分,盖·里奇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两杆大烟枪》(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是杰森·斯坦森第一次饰演主要角色,也是从那之后,两人陆陆续续合作多次,并且每一部的评价都还不错,这部《人之怒》是两人合作的第四部电影,明年还有一部两人合作的电影要上映。
《疾速追杀》剧照
盖·里奇的作品有着非常强烈的个人风格,而杰森·斯坦森也一直是一线打星,这次两人合作的《人之怒》,却跟我们以往印象中的杰森·斯坦森不一样,如果你期待这是一部像《疾速追杀》(John Wick)一样的动作爽片,那你可能就会失望了,因为在这部电影中的杰森·斯坦森动作戏份比重并不大。
当然,虽然动作戏份并不算多,但杰森·斯坦森的每场动作戏都非常精彩,不过更多时候,杰森·斯坦森所饰演的梅斯先生更喜欢用枪,毕竟是现代社会,能开枪就别动手,能动手就别哔哔。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的卖点并不是杰森·斯坦森的打戏,而是故事。
《人之怒》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讲了一个关于抢劫运钞车的故事,故事围绕着运钞车劫匪、押运员、安保公司、因为被劫匪杀掉儿子而要复仇的前黑帮老大等角色展开,硬生生地讲了100多分钟,还让你看得津津有味。
盖·里奇和杰森·斯坦森
这件事,除了盖·里奇几乎很少有导演能做到。那么,盖·里奇是怎么把故事讲了这么久呢?无他,多线叙事。我们平时所看的犯罪电影的套路,一般是先给劫匪按一个动机,然后策划,接着实施,一条线就讲完了,所以大多数时候会在剧情中安排爱情啊、亲情啊、友情啊之类的支线。一方面是塑造角色,一方面是填充剧情。
但盖·里奇不一样,他把跟这场抢劫主要相关角色的故事都讲了一遍:劫匪有劫匪的动机和背景,安保公司有他们的运营机制以及员工之间的关系,无辜路人也有自己的家人和故事。如果用游戏来打比方的话,普通的犯罪电影是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你只能看到战场的一个方向;而《人之怒》是即时战略游戏,你开了上帝视角,能看到战场的方方面面。
克里斯托弗·诺兰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起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诺兰也是非常擅长多线叙事,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诺兰更擅长把时间线切碎,让人产生时空错乱的虚幻感,而盖·里奇的叙事就写实得多了,他的多线叙事是带你全面了解整个故事,而不是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复杂。
以《人之怒》的剧情为例(放心,无剧透),盖·里奇先从一个视角切入故事,观众看到了部分案情,接着剧情会跳转到另一个视角,再从这个视角去看到部分案情,然后再跳转、跳转。
就像是拼图一样,每个视角都会给观众透露一部分信息,但每一部分的信息都是不完整的,甚至有些信息在不知道后续剧情的时候你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观众的观影过程就是一个拼图的过程,慢慢地把剧情拼凑起来,最终还原出事情的真实经过。
所以说,《人之怒》有部分的结构像是网状的,以劫案为中心,让不同的角色互相联系到一起,最后再用线性叙事把故事推向结局。以美叔个人来讲,这种观影体验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导演看起来是在讲故事,但实际上又没在讲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你自己一点一点拼出来的,怎么说呢,挺有成就感吧。
当然,事实上这非常考验编剧跟导演的功力,怎样让不同文化、不同学历水平的人都能够自己把故事拼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太复杂了观众看不懂,太简单了又会觉得没意思,这个度很难拿捏。
另一方面,因为多线叙事,需要照顾到更多的“普通”角色,所以整部电影中的动作戏也就理所当然地被稀释掉了,只在比较关键的剧情节点或者情节需要处会有动作戏,大多时候观众看到的是角色之间的互动,而不是互殴。
对于喜欢个人英雄主义从头一路莽到尾的观众,这部电影或许会让你感到失望,看完你可能会觉得文戏太多。但如果你是喜欢剧情胜过动作,喜欢“烧脑”(其实也不算烧脑)的观众,那么这部电影会让你大呼过瘾。
让我们说回杰森·斯坦森,杰森今年已经50多了,虽然还没到“打不动”的年龄,但未来他参演电影中的动作戏份势必会相应减少,这部《人之怒》有可能就是他的试水之作,在电影中虽然他的动作戏份不多,如果你是冲着他去看这部电影,看完之后也不会失望,虽然没怎么动手,不过他依然是那个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杰森·斯坦森。
最后总结一下,《人之怒》这部电影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动作电影,相比起动作来,剧情才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如果你有打算去观赏这部电影的话,希望看完这篇文章能够帮你调整一下对电影的期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