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推剧时间了,这次给大家推荐的仍旧是悬疑剧,不过这次的剧集里面没有超现实成分,而是根据一件现实中的悬案改编的——《阶梯之间》(The Staircase)。在正式介绍剧集之前,老规矩,先看口碑。
《阶梯之间》烂番茄评价
《阶梯之间》目前口碑相当不错,IMDB评分7.4分;烂番茄新鲜度95%,爆米花指数72%;豆瓣评分8.3。综合来看,该剧在影评人眼中的表现要略高于普通观众,当然普通观众对于该剧的评价也处于“优良”等级。
《阶梯之间》是由HBO MAX出品的8集限定剧,单集片长65分钟,首播一口气放出3集,正好把故事前情交代清楚还留下了足够的悬念,下面先简单聊一聊《阶梯之间》前3集讲了什么,让大家体会一下什么叫跌宕起伏。
故事发生在2001年圣诞节前夕的北卡罗来纳州的杜罕(Durham)市,故事的主角是一名小说兼专栏作家迈克·彼得森(Michael Peterson)。这天晚上,当地的911接警中心接到了迈克·彼得森的报警电话,说他妻子凯瑟琳(Kathleen)在楼梯上摔了下来,伤情严重,需要救护车。
迈克·彼得森在电话中情绪非常激动,接连打了两通电话催促,在第二通电话中他说自己的妻子已经没有呼吸了。事实确实如此,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的时候,她的妻子已经死亡。
原本看起来只是一起意外,但随急救车一同到达的警察却觉得死者的情况不像是跌落楼梯造成的,于是封锁现场、搜查证据、转移死者并开始验尸。由于现场没有发现明显闯入的痕迹,所以警方理所当然地把迈克·彼得森当做了嫌疑人。
这一结果让人意外,因为在外人的眼中,彼得森夫妇恩爱有加,如果真的是迈克·彼得森干的,总得有动机不是?那么动机是什么呢?现在没人清楚,目前最重要的是确定凯瑟琳的死因。
凯瑟琳的尸检报告让事情更加扑朔迷离:报告中凯瑟琳的死因是失血过多,但同时报告中指出凯瑟琳身体多个部位存在不同种类的外伤,其中一部分伤痕是无法通过单纯“跌下楼梯”造成的。
于是警方正式立案,而迈克·彼得森家作为案发地再一次接受了警方的搜查。这一查不要紧,警方发现了了不得的东西:在迈克·彼得森的电脑中,警方发现他收藏了不少光溜溜的男性照片,还有他与不少男性之间“浓情蜜意”的邮件。
一直困扰检方的作案动机似乎又眉目了,他们给出了一个推论:案发那天凯瑟琳偶然发现了迈克电脑中的这些东西,她无法接受自己丈夫的背叛,而迈克恼羞成怒之下打死了凯瑟琳。但这也仅仅是一个没有事实证据的推论,显然是没法拿到法庭上的。
而另一边迈克·彼得森的态度就显得有意思了:他一开始就向律师隐藏了自己是双性恋的事实,在检方发现这个情况之后他辩称凯瑟琳一直都知道自己的性向而且也表示理解。
这就让事情陷入了僵局,两边的说法完全相反,但又都没有证据,毕竟现在唯一能证明这件事的凯瑟琳如果开口的话,这部剧就不是悬疑剧而是恐怖片了。检方似乎认定了迈克·彼得森就是凶手这件事,虽然事情陷入僵局,但他们仍旧不断寻找迈克跟其他男人发生关系的证据,另一方面则还原现场,确定行凶的凶器。
凯瑟琳的亲生女儿
不过整体来讲,迈克明确性向这件事对他的不利影响更大一些,因为一直以来的隐瞒,这导致他陷入了家人的信任危机,其中凯瑟琳的亲生女儿更是因此选择离开。迈克·彼得森的霉还没倒完,他律师团队的下一步骚操作直接差点儿让他万劫不复。
迈克的两位养女
迈克·彼得森一共有两子三女五个孩子,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位凯瑟琳亲生女儿之外,还有他跟前妻的两个儿子以及当年领养的两个女儿。为了展现迈克·彼得森的善良,争取民意,于是律师团队安排了一次媒体采访,让那两位领养的女儿夸一夸他。
这一夸不要紧,夸出事儿来了……原来她们亲生父母家跟迈克·彼得森当年是邻居,她们的父亲服役的时候身亡,而她们的母亲则在第二天被发现死在了家里楼梯下,前一天最后一个见到她的人,正是迈克·彼得森。
如果美叔不说,你肯定会觉得这也太扯了吧,编剧也太敢编了,但这一段儿是真实发生在现实中的:同样的男人,同样都是独处,同样的死亡方式。你要说这里面没有猫腻,那简直就是瞧不起别人的智商了。
结果迈克·彼得森拿出了一份当年的尸检报告,报告上对于死者的死因认定是:由脑动脉瘤破裂造成的脑出血。简单来说就是死者在楼梯上的时候突发脑出血,死亡后从楼梯上跌落。但是检方显然不会被一份多年前的报告给忽悠住,于是他们决定重新开棺验尸。
另一方面,关于凶器的认定看起来也已经明确了:根据凯瑟琳家人提供的信息以及SBI(州调查局)相关工作人员的报告,作案凶器最终被认定是一根空心吹火棍。警方再一次搜查迈克·彼得森家中,却一无所获。
第3集的剧情在这里就结束了,警方能够找到吹火棍并最终认为凶器吗?对迈克领养女儿生母重新开棺验尸的结果会是什么?这些都需要等后续剧集揭晓了。不过按照8集体量来看,事情显然没有看起来这么简单,更不会这么轻易就结束。
聊完剧情咱们再来聊一聊这部美剧的其他方面。
现实中的迈克·彼得森
前面说过几次,《阶梯之间》是根据2001年发生在杜罕市的真实案件改编,案件从2001年案发,直到2017年才最终落幕,整整持续了16年。这中间经历了各种状况,而直到最后这起案件也没有确定凯瑟琳到底是怎么死的,最后的结果是迈克以接受奥尔福德式认罪协议(Alford Plea)告终。
而所谓的“奥尔福德式认罪协议”是一种非常奇葩的认罪协议,嫌疑人在协议中接受法院对自己的判罚,但是不承认自己的罪行。说白了就是一种“和稀泥”的协议,大家都不想僵持下去了,但又因为面子过不去,所以就搞出来这么个东西。
纪录片封面
关于这起耗时数年最后“不了了之”的案件,早在案件刚发生不久就已经有一支发过纪录片团队全程跟拍,并且在2004年让这支纪录片首次登上荧幕,此时距离案件首次审完不到一年。2018年的时候,网飞综合了当年的纪录片,并加入了自2011年案件出现新变化直到2017年案件完结的新内容,重新上线了这部名叫《楼梯悬案》(The Staircase)的纪录片。
剧中凯瑟琳的两位姐妹
但有意思的是,由于某些不能剧透的原因(相关角色在前3集里已经出现),这部纪录片有着明显的倾向性:并未真实的呈现辩诉双方的真实交锋过程、在纪录片中刻意忽略掉不少迈克周围亲属(比如他亲姐姐)和朋友对其的负面评价并且有丑化受害人家属(凯瑟琳的姐妹)的嫌疑。
所以,才有了《阶梯之间》这部美剧。《阶梯之间》从2019年就开始筹拍,最初的消息是哈里森·福特 (Harrison Ford)出演主角迈克·彼得森,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改成了“脸叔”科林·费尔斯(Colin Firth),而且还用了这么久才开播。
不过从目前已经播出的3集内容来看,剧集并未像纪录片那样回避彼得森家庭中的一些问题,而是以一个客观(最起码看起来很客观)的视角对此案进行展示。不过由于剧集全部使用的是真实的人名和地名,所以美叔猜测最终案件的结果不会有什么变化。
我们说回剧集,到目前为止美叔觉得这部剧做得最好的地方除了演员演技之外(这个都不用多介绍,大家去看卡司名单就行了),就是这部剧的剪辑,或者说叙事方式。《阶梯之间》使用了一种刑侦剧的叙事方式,将很多伏笔隐藏在了镜头之中。
被认定为凶器的吹火棍
其实也不能说是隐藏,人家就明明白白地用镜头告诉你,只不过多数观众需要剧情直接说出来的时候才会明白某些镜头的含义。最明显的例子,前面剧情介绍的时候说过,凶器最终被认定是一根吹火棍,而在认定凶器之前,剧集就有过一次提示。
由于凯瑟琳的去世,原本应该其乐融融的圣诞节变得死气沉沉,在凯瑟琳姐姐凯蒂丝·赞普里尼(Candace Zamperini)家里,她让自己的丈夫把壁炉里的火弄得旺一些,然后她丈夫就过去用吹火棍挑了一下木柴,还吹了一下。随后镜头切换的彼得森一家,同样是弄壁炉里的木柴,却是陶德(Todd,彼得森的儿子)用脚去弄。这一段镜头其实就是在暗示“消失的吹火棍”,也是在暗示“可能的作案凶器”。
类似的镜头在剧集中多次出现,而且根据美叔的猜测,这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镜头,应该会跟这部美剧(而非现实)中后面凯瑟琳的死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总体来说,这部根据当年轰动一时的悬案改编的美剧是一部品质相当不错的剧集,哪怕你对当年的“小说家杀妻案”有着比较深的了解,这部剧集也有着全新的角度能够让你眼前一亮。如果你对当年的案件不了解,那么这剧你看得就会更加过瘾。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