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点开《暗夜博士:莫比亚斯》(Morbius)到关上窗口一共经历了100多分钟,然后我又坐在位子上缓了两三分钟,终于发出一声叹息:
我到底看了个啥?
我知道莫比亚斯是吸血鬼,但你通篇洒狗血是什么意思?默认电影观众都是吸狗血的吗?
服了。
这部电影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像在看大名鼎鼎的《蝙蝠侠与罗宾》(Batman & Robin)一样,除了特效和演员,这部电影一无是处。
为了能给这部电影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在看《暗夜博士:莫比亚斯》之前我没有看任何影评文章,也没去关注这部电影的评分。
看完电影之后我去看评分和评价,发现他们说的哪怕不客观,最起码也跟我的感受一样:
剧情已经不是拉胯了,压根儿连胯都没有
当我们说一部影视作品剧情差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我们说的是,这部影视作品的剧情发展不符合客观现实中事物的发展规律。尤其是单线剧情,稍有不慎就会有“狗血”的危险。下面跟大家聊一聊一部影视作品剧情烂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烂的。
这里我们只讨论单线剧情。
剧情的发展是由角色的一系列选择推动的,比如主角家里着火,火势快速蔓延,主角可以选择自己一个人抓紧逃出火场(A选项),也可以选择先把家人救出火场(B选项)。
如果主角选择了A选项,那么他安然无恙,但是日后会陷入自己贪生怕死的自责之中,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会在他再次遭遇某件事的时候成为决定性因素。
如果主角选择B选项,那么他的家人无恙,但他可能会受伤,身体上的伤情可能也会导致他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也会成为之后遭遇某件事时的决定性因素。
看出来了么?剧情的发展是“树状结构”的,也就是主角每次通过在多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从而进入下一段剧情,然后下一阶段再遇到多个选项,一直走到结尾。但是之前的选择会对后面的选择造成一定影响。
而剧情出现荒谬的时候,一般是主角选择了一个奇葩的选项,或者导致出现选项的“推动力”太过荒诞。我们继续用上面“主角家里着火”来举例。
先说奇葩选项:主角家住一楼,家里着火,火势蔓延很快,这个时候主角可以选择带着家人破窗而出,保证一家人都安然无恙,他自己也没事儿。但主角放着安全的窗子不走,非要带着家人从烈焰四起的走廊穿过去走门。这样主角就可以选择家人无恙,但他自己受伤了。
再说荒诞推动力:一个暴雪天的夜晚,主角一家人正在家中熟睡。主角家楼上一户人家在阳台抽烟,抽完后随手一弹烟头,烟头下落的过程中被一阵狂风吹动,顺着主角家敞开的窗户落到了窗帘上,引发了火势。谁家能在狂风暴雪的天气开着窗户熟睡?
上面的这两种情况都是反常识的,但是编剧为了想要某个结果,所以让角色必须这样做。而剧情中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观众就会无法理解,必然会出戏,很难继续沉浸在剧情之中。
我们说回《暗夜博士:莫比亚斯》,在这部电影中,从一开始就充满“莫名其妙的选择”,比如:莫比亚斯选择用自己去诱捕蝙蝠。
我们按照上面的方法来讨论一下这个选择。
导致他做出选择的“推动力”是自己身患严重疾病,健康状况非常差,所以他想要通过研究吸血蝙蝠来治疗自己以及麦洛的疾病,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推动力。那么他都有哪些选项呢,我们按照合理性排序。
首先,他可以用动物进行诱捕。在电影中蝙蝠洞外的镜头中曾给出一具动物尸体,也就是说吸血蝙蝠并不是只吸人血。
其次,他可以只放血液不用本人站在诱捕装置前。蝙蝠是吸血,不是吃人,只要有血液就可以。
再次,他可以用其他人来进行诱捕,但这个选项不太符合莫比亚斯的人设。
最后,莫比亚斯可以选择冒着在健康状况非常差的情况下被蝙蝠吸死从而导致该实验无法进行的风险,自己进行诱捕。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他因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决定开始诱捕进行实验,但诱捕的时候又忽视了自己健康状况所带来的风险。
厉不厉害?用一个奇葩的选择让推动力都荒诞了起来。
这就像你在瓢泼大雨中看见一个人,他手里拿着伞却不打开非要淋雨。一般情况下我们称这种人为“傻子”。因为他拿伞是不想淋雨,但他偏偏拿着伞淋雨。他这么做的原因可能是觉得淋雨很帅,但别人却只会因为他手中拿的伞觉得他很傻。
《暗夜博士:莫比亚斯》的编剧估计也是这样,他们可能觉得让莫比亚斯被一群蝙蝠包围的镜头很帅,但忽视了这个镜头的合理性。
如果电影中只有这么一两处问题,还是可以忍的,但问题是电影中处处是这样的问题……
简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