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百年间中国最负盛名的企业家,就不得不提到其中一位——荣毅仁。
作为荣氏家族后代的荣毅仁,从含着金汤匙出身的翩翩少爷荣公子到少壮派红色资本家,再到荣老板,再到睿智的红色政治家,荣毅仁的身份一直在发生着转变。
在特定的时代里面,荣毅仁认真的完成了一个优秀的商人和一个睿智的企业家的双重角色,成为中国近百年来一个独一无二的传奇。
01风度翩翩荣公子
毛泽东曾经评价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足可见荣家在当时中国的社会地位。
荣家从荣毅仁的祖父荣熙泰开始,就在上海开办钱庄,后来到荣毅仁的父亲,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号称“棉纱大王”,他的伯父荣宗敬号称“面粉大王”,在1932年左右的时候,荣家的企业基本上就垄断了中国一半左右人的吃穿,属于真正的财团家族。
而荣毅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生的,含着金汤匙出身的荣公子,风度翩翩,器宇轩昂,有着豪门贵公子的风范,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的时候,哪怕很低调,大多数场合下,只要荣毅仁出现,身边总是不乏追随者。
但是同时荣家家教及其严,每逢寒暑假,荣毅仁就要到家族企业里住厂实习。荣毅仁曾回忆说:“我下厂劳动,什么都干,还钻到机器下面去修理。父亲还经常来查我的岗,怕我旷工。”
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继承的绝佳的商业天赋,在22岁大学毕业之后,荣毅仁就开始帮助父亲经营家族企业,没过多久就成了荣家家族里面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02“少壮派”和“红色资本家”
但当时抗日战争爆发,荣毅仁打断扩张办厂的想法一度停滞不前,家族企业的基业也有不少在战火中被毁损,再加上随后的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掌权的民国政府风雨飘摇,内外交困,就开始拿许多守法经营的民间企业开刀,荣家自然首当其冲。
32岁的荣毅仁甚至因为:把霉烂面粉卖给政府,军队吃了霉烂面粉导致东北失守这种荒诞的罪名要被逮捕提起公诉,幸好当时解放军正在解放上海时期,荣毅仁逃过一劫。
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式,当时很多的民营企业家都选择搬迁,向外迁移资产,荣氏家族的很多成员,也都纷纷远赴海外,只有荣毅仁和父亲达成共识:“我不走,我留下”。荣毅仁的父亲当时拍板做出了‘三不’的决策:‘决不迁厂、决不转移资金、决不离开无锡。’
而之所以做出这种决定,据荣毅仁说当年上海解放的时候,解放军没有骚扰任何人,而是集体睡在大街上,对于老百姓最后也只要了一壶热水,给伤病员喝。荣毅仁说,从那一刻,他就对共产党产生了好感。
事实证明,荣毅仁的决策是正确的。
上海解放没多久,荣毅仁接到了上海市中共最高领导和市军管会发来的请帖,请他出席工商界人士座谈会,当时的陈毅市长跟荣毅仁说:“你是荣氏企业留在上海的唯一合法代表,所有荣氏企业统统由你掌管。”不仅如此,当时的上海市政府为了扶持荣氏企业发展,帮助荣家企业化解了工人讨薪等多次危机,让风雨飘摇的荣氏企业,得以获得新生。
1950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宴请了全国政协的部分委员,荣毅仁受邀出席。在会上周恩来总理见到年方 34 岁的荣毅仁,总理诙谐地说:“喔,少壮派!”
1954年5月,荣毅仁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整个上海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荣毅仁正面对待,积极参与,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为新中国的工业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毛泽东主席还亲自到他的厂子里面进行了视察。
自此之后,“少壮派”和“红色资本家”的雅号就流传开来了。
03豪爽大气荣老板,历经磨难坚守初心
1957年开始,荣毅仁开始担任上海市副市长的职位,后来在邓小平同志的推荐下,中央决定调荣毅仁参与管理全国纺织工业,承担更大的责任。
后来迎来了十年动乱时期,文革爆发后,荣毅仁一度被视为“大走资派”,一家受到巨大冲击,荣家的很多产业被抢走,自己遭受毒打,后来甚至还被派做洗厕所这种活计,但是荣毅仁始终没有动摇自己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邀请荣毅仁出山让他代表国家利益,成立中国国际信托公司,作为一家国有企业,直属国务院领导,开创了中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大潮流。
据说公司创办之初,应该怎么进行管理,布局哪些行业,都没有任何规章可循,完全要从头摸索。荣毅仁带着接近于一张白纸的中信集团,积极探索,布局新产业、探索新方式,发展房地产、发行债券等做了一系列在当时看来有些出格的大动作,初出茅庐的中信集团,一点点地打破原有的经济格局,不断建立新的市场规则。‘’
据说公司成立第一年,就接待了来自 40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高达 4 000多人次,在荣毅仁的带领下,公司发行债券、吸引外资,吸收各种贷款,对国家建设起了积极作用,和后来的深圳、珠海特区一样,成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
中信集团1979年成立时国家投入2亿元注册资金,2011年后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中信集团的资产规模在2017年就已超过4万亿,荣老板在这其中作出了不可忽视的的重要贡献。
同时当年改革开放时期荣毅仁凭借着荣氏家族的身份,积极联系外资,谈对外合作,甚至把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都拉来当起了顾问。
叶剑英当年也曾评价说,“荣毅仁的这作用别人替代不了。”
04睿智的红色政治家
1987年,荣毅仁被评为世界50位最富魅力的企业家之一,这是中国企业家第一次入选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
但荣毅仁又不能简单地算作一位企业家。在改革开放时期,荣毅仁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邀请国际知名的银行家、企业家来中国访问,发挥了一般人难以起到的民间外交特殊作用。
接下来他在全国政协、全国人大任职多年,将企业的发展模式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进行了探索结合。到1993年,77岁的荣毅仁被选举为国家副主席,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由一名资本家担任国家副主席。
就任之后,荣毅仁不负众望,时常以国家副主席的身份出现在外交场合,中共中央也专门委派时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秘书长的曾培炎,每个季度向他汇报经济形势,听取他的意见。
可以说,荣毅仁充分的完成了一个睿智的红色政治家应该具有的角色使命,并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
05结语
2005年,89岁的荣毅仁辞世。有人说,这是一个时代的句号。
或许有人觉得,荣毅仁的传奇无非是自己命好,生在了大富之家,后来又选择对了赛道,跟对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大发展。实际上这些都与他的个人努力分不开的。
年少下基层,后来积极改进产业,努力学习涉足新行业,在那个社会动荡、风起云涌的时代,荣毅仁将自己的个人和时代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最终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一代传奇。
不过这一切都没有结束,作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中国企业家或许会像荣毅仁一样,书写更多传奇,我们也一直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