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这玩意想好,得踩中时代特征才成。如果要充分理解,就必须得知道其中内在逻辑的演变和历史变化。
拉塞尔和张伯伦两位老爷爷在天顶对垒的年代,回合数动辄往130+疾驰,超快的节奏和参差不齐的身体素质,让60年代的防守多以夸耀单体能力为主。威尔特如何封到贝拉米半场不能出手,拉塞尔又如何用控制封盖落点帮助库西们发动快攻,成体系的防守策略和布局在口口相传的对位传说面前让位。
毒品、ABA分走的天赋还有斯宾塞-海伍德一类过早进入联盟签下合同,因而对球队和胜利没有足够责任感的大学肄业生,让70年代NBA最大的看点从攻防交锋变成了今天的“黑珍珠”与“天行者”又在内线做了什么体操动作,或者是哪个种族歧视的笨蛋在公众场合又发表了让人不得不为之消音的言论。
至于防守?那是什么东西?
当时光推进到80年代中段,我们很难说凯尔特人防守的出众究竟是源于他们勤奋的练习与赛前精巧的布置,还是单纯因为没有成型的工资帽规则再加上提前十年透支掉运气为代价换来的天赋堆积。当你的球队有丹尼斯-约翰逊、罗伯特-帕里什和麦克海尔,再加上拉里伯德担任四处扫荡的橄榄球四分卫时,只要你的教练不是正在实行奇怪实验的老尼尔森,你的球队防守总不会稀烂。
那会,优秀的防守是什么东西?——丹尼斯-约翰逊派去对位了魔术师!帕里什缠住了贾巴尔的老骨头!伯德四处出击,夹击断掉了奥拉朱旺一半的传球!
防守依然像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传说,或者是弯腰下马努努力,靠紧绷神经就能做好的简单玩意。而不是需要数百万美金养出一套制服组,熬夜搜集对手球队所有球员进攻倾向和关键数据,制定优先护框还是优先扑远射、对一个简单挡拆的防守都能分出绕掩护、换防、大延误后归位、蹲坑等小项目,充满工业感的体系。
查克-戴利的活塞对迈克尔-乔丹个人能力的忌惮,让NBA第一次拥有了一整套完备详尽,针对个人的防守体系,空出底线压缩视野、持续干扰破坏接球、中锋如何上步掩护、大前锋怎么干扰乔丹的挡拆,“乔丹法则”这一专程恶心公牛的玩意具备跨时代的意义,但粗野的恶意犯规注定只能让他们在规则不健全的时代领取最后的辉煌。
然后,防守体系开始出现了。
菲尔-杰克逊治下的公牛,乔丹与皮蓬战略性的放空中路,造制捕兽夹压迫持球人;帕特-莱利一手遮天的纽约,尼克斯高裂度的夹击和施压,再由尤因控制篮板和禁区。防守,开始以一种完备的、细致到站位和每个球员对对位者防守选择这种充满设计感的体系出现,防守开始讲究策略,包括有侧重的控制区域,有选择的诱导对方完成低效率的出手,对侧翼和明星中锋的防守开始注重整体的联动性,开始讲究取舍。
但新的问题出现了:球员或者说球队进攻端能力的进步没能追上NBA防守体系的革新,防远大于攻,黑暗时代降临了。
——明星球员的射程还没有完成升级,克里斯穆林和雷吉米勒的三分投射均以无球为主,而持球投超强的迈克尔乔丹又对三分浅尝辄止,把技能包留在了中投。巨星的投射效率效率有上限。
——角色球员的射程更加惨不忍睹,精擅长两分的帕特森都已经算是难求的顶尖射手,大部分球员在进攻端无所事事,除了偶尔给球队当家做两个挡拆,唯一的价值就是傻站在禁区,在老大单挑时多带来几个防守,然后等着能不能靠脸拼到几个进攻篮板。角色球员拉开空间,参与进攻的能力接近于零。
哪怕强如NBA历史第一中投王的迈克尔乔丹,中距离投射命中率也不过五成上下,想要提高球队的进攻能力,只有两种策略:
1.尽量多去篮下,在禁区完成终结,博取罚球。——中锋成为了那个时代建队的主旋律。
2.放弃效率提升,优先选择中距离自主创造进攻能力强的锋卫摇摆人,再配上抢篮板大队冲二次进攻,投不准,那我就多投,用产量覆盖效率。——后乔丹时代的四大分卫,都是这个思路下走到最后进攻模型。
但无论怎么建队,诸位肯定都发现了一个问题:无论怎样,进攻体系的核心思路,都在禁区。
当进攻能力弱到不足以逼迫防守方做出“你妈和你老婆掉水里你先救谁”的选择,而只能给出唯一解时,防守虽然好,但却没有艺术、没有脑力、没有挑战性,只有无聊的WWE和真人相扑。
只需要做好三件事:
1.深入贯彻落实阵型收缩,所有人都像在防13年总决赛前五场半远投失去信心又突破威胁过大的勒布朗一样站位。
2.对明星球员不计代价的夹击,反正你的射手无法给出回应,那你就只能浪费时间再组织一次进攻/低效强投/把处理球的速度提升到一个变态的程度。
3.防好切入,那是对手唯一能轻松拿分的方式了。
天天吸引夹击这件事本身没什么好吹的,因为只有傻子才不夹击,在夹击之下能像乔丹一样超高产量与超低失误率才值得吹。
然后,就是漫长的进化、革新、与演变。德克-诺维斯基闪过了空间型内线的魅影,史蒂夫-纳什让我们知道了高位V字挡拆进攻效率的极限,勒布朗与热带我们认知了侧翼风暴和小球四号位,勇士作为集大成者在2015年登顶,天地翻转,新时代不再有乘坐残党们的船。
这里面我们得承认规则的助力,以及球员,尤其是角色球员投射能力的火箭式窜升。
——球星们持球投三分的能力,让更多没有超强突破能力的球员有了更高的效率上限,并且让挡拆有了从前从来没有的战术威胁。中锋背身作为效率提升唯一解的手段不再重要了。
——角色球员们拉开空间的能力,让夹击不再是一拍脑袋就能做出的决策,而是两种被打死方式的二选一。
(图一:2018年总决赛骑士对勇士G1,勒布朗在高位寻求一次挡拆时,骑士其他三名球员试图为他清空单侧时的站位)
(图二:1993年总决赛公牛对太阳总决赛G4,乔丹在弧顶接球单挑时,公牛其他三名球员试图为他清空单侧的站位)
面对超级多射手、超级好空间以及规则便利加持下的明星持球人们,这时代的防守球队必须得做一道难度比从前高得多的选择题,细节不表,从发展路线上看,他们拿出了三种大致的应对方案:
1.上线施压、夹击持球人、局部多防少逼迫出球。
优势:擅于造失误,能够强行降低对面持球人的产量。
劣势:过度施压会导致犯规数目无法控制;容易漏后门(篮下空切);后场篮板表现不佳;以及对出球上佳球员使用后会导致对方获得空位三分出手。
2.无限换防,拆解所有的持球挡拆无球挡拆。
优势:对手几乎不可能获得空位和战术空切。逼迫对手把每个回合都变成单打。
劣势:对自身防守资源(尤其是中锋位置)要求极高,较难成队;球队整体体型侧翼化,护框和篮板保护乏力;容易被简单的无球战术“骗”出换防,导致护框手、最强防守人轻易离开防守位置;吃假掩护;害怕超级单挑手。
3.蹲坑,又见蹲坑
优势:犯规控制好,护框极佳,篮板保护好。
劣势:惧怕持球投(无论是中距离还是三分)极强的球员,因压迫力不足造失误能力不够。
对于策略一和策略二,在勇士王朝崛起这几年的勇士和试图狙击勇士的大队身上,我们已经看到过无数次了,而策略三也被诸如库里、武藏和利拉德惩罚过无数次了,我们都以为这将是一个即将推出历史舞台的战术。
但目前百回合失分最少的雄鹿告诉我们,没有那么简单。
雄鹿毫无疑问是顶尖防守强队,而他们毫无疑问,正在践行着蹲坑的大方针。赛季进行至今,雄鹿队压制对手篮下出手比重联盟第一,比第二足足低了三个百分点,限制对手篮下命中率联盟第三,篮板保护联盟第五,放给对手的百回合三分出手数却也是联盟第三,压迫对手失误的能力联盟第二十一。
在防守四要素里,他们完全放弃了造失误,把篮板保护和犯规控制做到了极限,坚决不给你二次进攻和上罚球线的机会,而对于四要素里最重要的限制对手有效命中率里的两个大头,雄鹿则用自己的理解和配置,选择了抓篮下轻三分的防守路线。
他们的策略很坚决,但却不会给你热火那种孤注一掷的疯狂;他们的做法很单一,但却不像前几年的红队一样缺乏弹性,与其说他们是在用身体防守,倒不如他们是在用脑在赛场上搭建了一个名为“雄鹿”的赌场,制定赔率、设立规则,无论赌客身家多少,一场乃至一个赛季下来,庄家雄鹿永远是盈利的那方。
大样本下,运气和个人的记牌,怎么能赢过精算师呢?
而让他们这么做的底气,大抵又有三条:
1.他们最终把运气的不确定性丢给了对面。
业界一个公认且经过各种数据专家验证的事实,就是最能体现防三分能力的数据是三分出手数目而非命中率,就是因为三分命中率的随机性。大多数三分突然失常的夜晚并非源于防守或着什么神乎其神的“大心脏”,就是单纯的手感波动。
40%的三分球和50%的中距离——样本量越大,前者超出后者的程度就越多,但样本量越小,前者与后者之间的差距就越不明显。
提升有效命中率的两个大头三分与篮下,雄鹿的配置做到了能让他们极端的控制篮下,那就保证了在一个赛季的大样本里,雄鹿限制有效命中率的基本盘永远不会崩盘,而在季后赛系列赛/生死战的小样本里,雄鹿把“是不是够准”的随机事件完全丢给了对面。
雄鹿本身就是联盟前三的进攻球队,在篮下被完全封死的情况下,准是不行的,你只有超准才能追上雄鹿的进攻效率。说白了,虽然雄鹿上赛季被猛龙淘汰,但从战略上,他们依然相信后三场三分球17投14中的范弗利特是命运对他们第三场没能拿下的惩罚与玩笑,而不是连续几个赛季需要面对的常态。
2.联盟持球投的资源,被大大高估了
雄鹿优先控篮下放持球投,但不等于放弃防守持球投。在防守挡拆时,他们会让防掩护人上抢绕掩护,尽量不让你在三分线外终结而是出手中距离持球投,大洛和字母哥的脚步都能在保证不犯规的情况下完成刷卡式的“象征性”干扰。
防守方想利用一个简单的掩护中出现的一线空位出手三分,你以为人人都是库里和武藏?
事实上,如果正儿八经的为目前和湖人并列第一的雄鹿,可能正在考虑的主要对手列个表,我们会发现,东西部现阶段前四里的精英级挡拆持球投资源:
东部:76人(无);热火(无);凯尔特人(沃克)
西部:湖人(无);快船(芦苇/伦纳德);独行侠(东契奇);红队(武藏)
这些对手里面,雄鹿对红队和凯尔特人都有绝对的体型优势,东部第二的76人如果有持球投资源早就统治联盟了,并列联盟第一的湖人打蹲坑的贝恩斯时甚至只能掏出布拉德利的手递手中距离,独行侠确实还年轻,唯一相性最为克制的快船,刚刚被雄鹿揍出了28分分差。
人家也是真有这个底气和余裕,这样坚持。
3.雄鹿的防守资源,还是太屌了。
可能有读者要问。既然护框蹲坑这么好用,这么适合当今的联盟,怎么也就雄鹿在使用呢?
答案很简单,想要能护框,你得首先有摆护框资源的资格。
你要想护框,首先得有五号位资源,而能护框的五号位起码需要吨位(挡拆终结能力普通),且大多远射能力低下(拉不开空间)。在优先追求进攻的时代,具备这两点特质的巨人早在三年前就被淘汰了大半,逻辑链很简单:你需要重型巨人才能维持蹲坑,而重型巨人拖进攻,大多数球队根本不敢摆重型巨人,那你还蹲个锤子坑。
而雄鹿不一样了,麻吉送的大礼包沿用至今,大洛是联盟仅有的几个有空间威胁(虽然这赛季下滑了),有吨位,不容易犯规,篮板保护好,是不拖进攻的重型巨人。
以及这几天被我念叨过无数次的,四号位的机动性决定了球队在执行大中锋护框时对挡拆军训的抗性,因为他们会来回补位破坏挡拆和延误错位,而联盟中最适合做这件事情的四号位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追梦格林、西亚卡姆、霍福德、戴维斯......以及扬尼斯-阿德托昆博。
没有比字母哥+大洛更完美的组合了。这就是雄鹿防守体系的根本。
这就是现在联盟第一雄鹿的防守逻辑,也是他们的秘密。
至于两年前的那个夏天,如果魔术师机灵的成功续约大洛,湖人内线大洛/霍华德+戴维斯的禁区防守有多恐怖先不论......单就是如今湖人争冠之路上最强竞争对手之一的雄鹿,也未必是现在这样子呢。
我现在终于,看懂上面这张图了。(狗头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