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医疗体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防止药品价格上涨

2019-10-14     梅奥国际视野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这句话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意思是说如果在朝廷内当官,就要为国家出力、为百姓服务。如果不当官了,就要做一个救济困苦人民、为百姓出力的人。短短的十八个字诠释了一名医生的职责与义务,身为医生,虽不能像公职人员那样更直观地为人民服务,但救死扶伤、妙手回春也会受到百姓人民的爱戴。

然而,随着长春长胜疫苗事件和假九价HPV疫苗事件的发生,人们对医院、医疗甚至医生的意见都不一致。今天,我们将分析这些分歧的原因。


一、医疗体制问题突出

制度问题最直观的表现是公共卫生体系不完善,公益性日益淡化;第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关注的人都知道,前100家医院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如贵州、内蒙古等地,但没有一家在名单上,东部地区的三级医院占全国总数的50%,可以反映当前医疗资源和不平衡。医疗保险覆盖面低,预防功能不强,强制性不够。

二.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合理的筹资机制

由于国有企业制度的缺陷,再加上国有企业数量多,国有企业效率低,一些国有企业难以维持职工的日薪,使许多职工得不到基本的医疗保障,一些小企业的医疗保障福利也很有限,有的只能应付一两名职工的重病。在基层,农村合作医疗缺乏明显的规章制度和投资比例,而一些基础薄弱的农村则根本没有合作医疗基金。

三."以药养药"存在的弊端

一开始,"以药养药"是指用药品收支平衡弥补医疗收支的损失,以药品的利润维持医院的日常经营,但现在"药养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药养药"不仅是"维持自己的经营",甚至延伸到"药品反弹",有的医生一次又一次地增加收入,导致药品价格越来越高,甚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最后,医疗制度不完善导致参保人数少,医疗费用增加导致老百姓负担增加,最可怕的是一些医生的医德服务意识低下,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与病人的矛盾,甚至会出现乱收费现象,最终导致医院公信力的下降。

但是,国务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日前发表的一些意见指出,建立健全的医疗、医疗保险、医疗"三医"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为深化医疗改革提供组织保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4qQy20BMH2_cNUgoMw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