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亲戚妹妹跟我说起,本来年后孩子就要上幼儿园了,可是因为疫情拖到现在,听说4月份幼儿园可能要开学了,开始担心起来去幼儿园是否能适应,提到了年底去参加市里最好私立幼儿园面试的经历,感叹道:
"没想到现如今,好的幼儿园考的重点不在孩子,全在家长,我也没经验现在感觉会比孩子要焦虑,害怕孩子哭闹特别厉害,虽然老师给父母也做了心理疏导,有点过不了这道坎。"
原来这所幼儿园当时非常有名,在招收适龄儿童的时候,不但要观察孩子本身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要考核父母的育儿理念是否一致。有一道父母问卷调查的题目是这样的:
问:孩子刚上幼儿园,每天入园时哭闹,爸爸妈妈会怎么办?
选项:
·A先陪孩子在教室里玩一会儿,趁着孩子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走。
·B随便孩子哭,告诉孩子下午会来接她,和孩子说再见后走掉。
·C和孩子说不要哭,放学的时候妈妈就来接她了,和孩子说再见后走掉。
妹妹当时选了C,叫孩子不要哭,后来被老师谈话,说家里的育儿理念与幼儿园有差异,希望他们能调整配合。 朋友回来有些不能理解,就来问我:
当孩子哭闹的时候,一般父母不都是这样哄孩子的吗?"不要哭啦!"、"不许哭!"、"哭有什么用呢?"这有什么不对呢?
其实不对的地方,就是剥夺了孩子哭泣的权利。 每个孩子都是哇哇大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在跌跌撞撞的成长路上,哭泣是他们唯一可以使用的武器。
前年,胡可带小儿子小鱼儿参加了一档综艺,胡可目的之一是给小鱼儿一次单独的旅行陪伴,因为自己很少有和他独处的成长经历。之前带过哥哥(安吉)参加过类似的单独旅行,所以这次也想弥补下小鱼儿。
父母的初心是好的,但一开始安吉并不是那么开心,以为是妈妈和弟弟躲着自己去玩,有些失落,甚至发生一些小插曲、小脾气。
但巧在胡可有丰富的育儿经验,他知道安吉一下子可能接受不了自己会离开他一段时间。就从安吉的角度给他安抚,给他写信、给他平等的沟通,让他理解弟弟出生以来都没有过单独旅行,让他对弟弟产生恻隐爱护之心,而不是嫉妒愤恨之心。
孩子开心也好,哭闹也好,他们的情绪都没有好坏之分,不是说孩子哭闹,他就是个有情绪的坏小孩了。相反,孩子所有的情绪都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因为情绪为我们发现、解决孩子问题提供了很好的"预警"机制,剩下的就在于我们大人如何引导、如何发挥聪明机智了。
当孩子还不会控制自己情绪或者还不能完全控制好自己情绪时,我们的一句充满同理心的、共情的话或者一个拥抱、抚摸都可能帮助他平息激烈的情绪。
当然也有的家长说,孩子发脾气也给他这样说了,安抚了,他还是不能马上消气。
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孩子还没有像成人一样的完善的自控力,没办法做到一听到大人的安抚,就马上消气、马上平静下来,他们会有一个情绪逐渐减弱的过程。
从儿童心理分析孩子为什么会哭?
相对于成人的已经发育成熟的大脑,孩子因为负责决策和调节社会行为的前额叶还没有发育完全,同时社会经验也严重不足,就会造成许多大人无所谓的事情,宝宝特别难过。
另外0-3岁的孩子因为语言能力的发展还未成熟,词汇量很少,没办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就想肚子饿的不行,身体很不舒服,所以只能靠哭来解决问题一样,因此,作为父母要理解孩子像大人一样坚强,同时,家长也应该看到自己孩子的不同之处,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来要挟自己的孩子,例如"别人都行,为什么你就不行呢?"
在后天养成上,许多孩子因为成长带来的习惯或者学习到的经验,把哭来威胁爸爸妈妈。可以说,家庭教育,是造成孩子不合理哭泣的重要原因。
孩子的哭泣合理与不合理?
无论孩子多大,哭泣大致都有两种作用,一种是情绪表达,一种是有所要求。当然,孩子在哭泣时往往就是情绪表达,也是有所需求。
例如宝宝3岁之后,自己的想法和主动性得到发展,孩子因为成长带来的的习惯或者学习到的经验,知道了哭泣可以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如果父母没有满足孩子的需求,那么孩子就会用哭泣的方式获取想要的东西。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1. 首先要处理情绪。
孩子宣泄情绪的时候很难听进家长的说话,但是这个过程不会很长,很多时候孩子哭了2分钟,只有开头那几秒是撕心裂肺近乎失控完全听不进话。在孩子被强烈的情绪所吞没的时候,他需要的是温柔的拥抱。如果他不仅在哭,同时还乱踢乱打,即使我们无法完全地抱住他,也仍然可以待在附近,用平静的语气对他说:"我会在这陪着你的······"如果我们要求孩子压抑情绪,马上平静下来,他可能表面上看起来恢复了正常,但是那些难过的情绪都被压在心底。
2. 孩子大哭的时候,替他说出他的心情和哭的理由,并表示理解,他会一下子镇静很多。
比如可以蹲下来拥抱他一下,然后用温柔的语气对他说:"你很伤心,因为你非常非常想看一看蛋糕,只是看一下,并不是想偷吃吧?"一般情况孩子都会降低哭声并点头表示同意。然后你可以继续说:"你非常给常想看看这个蛋糕,是因为你之前没看到,但你相信它会是个很漂亮的蛋糕,你很好奇吧?"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认为你和他是一条战线上的,接下来你说的话就能让他不抵触地听进去,如果家长因为一眼就看出来孩子哭得原因,而忽略这个环节,直接处理事情,很明显效果不好。
3. 说清楚后,认真的告诉孩子,你现在了解了他的想法,并且理解了他的情绪。如果是因为身体伤害、心灵受挫或者一些合理的需要未满足,就可以温和地引导他们及时地处理问题或者再次面对挑战。
4. 所有问题都解决后,别忘了和孩子重建你们之间亲密的联结。可以和孩子玩他最喜欢的游戏,他便会感觉和你更加得亲密,而这种亲密的感觉真是情感健康的基础。
有的父母觉得,宝宝还小不会表达意愿咋办,我家孩子不吃那一套,哭的时候啥都听不进去。
那就让孩子自由哭泣吧。
不要责备,也不要焦虑,给孩子一个抱抱,静静陪伴直到他平复,告诉孩子:
妈妈 / 爸爸一直陪着你呢,你想哭就哭吧,没关系。
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