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看动画不想看书的孩子,什么方式让他们读好《哈利波特》全套

2020-04-03     火狐商业

给孩子买了《哈利·波特》全套,结果孩子碰都愿意不碰一下。

碰到不愿意读名著的孩子,很多父母都很头疼。


那么《哈利·波特》正确打开方式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人人都爱《哈利·波特》

当我向上海一所牛小的老师推荐《哈利·波特》全集时,她颇有些惊讶:


“这样的影视作品,孩子值得读吗?”


殊不知,《哈利·波特》全集的文学性价值也非常高。


根据Scholastic出版社发布的“美国家庭阅读报告”显示,《哈利·波特》的推荐阅读年龄是7岁+在6-8岁这个年龄段,读过《哈利·波特》占了87%!


在故事里,孩子接触到的不仅仅是生动有趣的剧情,还有西方丰富的历史和神话背景。

还记得《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炼制魔法石的炼金术士、邓布利多的朋友尼克·勒梅吗?

他在历史上真的存在过,至今巴黎还有一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三头犬


而那头看守霍格沃茨密室的三头大狗,灵感正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冥府看门狗刻耳柏洛斯,它们都会被音乐催眠。

除此之外,《哈利·波特》传递的价值观也让家长们非常放心。

在故事里,魔法世界不以力量与出身取人,出身麻瓜的小孩能够成为了不起的巫师;

魔法学校校长邓布利多告诉大家,勇敢不仅仅是用来对抗敌人,也要在朋友面前坚持自己的原则;

而最终、最强大的武器是“爱”,哈利也凭借这击败了不可一世的伏地魔。


这就难怪,老师和家长们都不约而同地鼓励孩子读《哈利·波特》。


孩子不爱阅读?叫上小伙伴们一起来

在假期开始前,我和儿子制定了阅读计划:每天读40页,完成就有奖励。

阅读,一开始就面临如何让孩子坚持下去的问题。

找到阅读的同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


我听说儿子的几个女同学都在看《哈利·波特》,还有他的好朋友开始看英文版,于是有了主意。



在假期开始前,我和儿子制定了了阅读计划:每天读40页,完成就有有奖励

我专门请了一个刚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来陪儿子和他的好友一起看《哈利波特》英文原版小说。

阅读氛围营造好了,儿子很快就把第一本英文《哈利·波特》读完了,而且从此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我还给儿子许诺:万圣节前读完7本全套,给他买哈利波特的一套服装。

这样大概半年后,孩子基本上迷上了哈利波特,不需要家长再助推了。


学习精读,从老母亲的套路开始

当然,如果只是泛泛的阅读肯定是不够的。

按照国外精读课程的要求,小说故事有6大要素需要充分理解:场景、冲突、情节、人物、主题、叙述者

对一个四年级的孩子,这些本身都是枯燥的。

我的“套路”是:做个“不懂装懂”、喜欢向孩子提问的“小迷妹”。

“为什么伏地魔要杀哈利波特”,“为什么他要杀他的父母”,“七魂器你觉得象征了什么?”,“你觉得罗琳怎么让你一步步入坑的?”“三个好朋友为什么要性格不一样?”“如果是你,你会进魔法学院哪个?为什么?”

这些提问并不是随便说出来的,而是按照着阅读策略来设计的。

在孩子的答案里,你可以基本可以看出他自己在故事里的投影。

人和人的关系如何相处、怎么判断敌友、新人如何融入集体并共处?

知道了孩子的答案,就能围绕着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了。


批判性思维和阅读策略是讨论出来的

在国外的精读课上,阅读后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甚至可以这么说,阅读可能都是围绕着最终的讨论展开的。

有没有批判性思维,有没有在阅读中用上策略,都能从最后的讨论中看出端倪。

所以孩子们看完了书还不算完,家长得好好和孩子讨论下,看看阅读的成色。

比如我就和孩子讨论:“德思礼家的霸道男孩达力,如果他40岁时,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怎么看待他父母养育他的方式?”

这里考验的是孩子的反向思维


还譬如,赫敏是一个高傲的学霸,也是一个麻瓜,她对自己的身份很敏感,介意别人说她是麻瓜。

“你觉得她如何在和好友相处中,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等待?学会了放弃自己的一些原则?书里是如何描述这些变化的?”

这里就考验孩子思辨、从细节中找论点论据的能力。

“爱阅读 、懂策略、会行动”,这是我理想中的积极阅读者的样子。


我问儿子,你觉得哈利、赫敏、罗恩三人组,是如何组队完成任务的?


儿子说,“赫敏是总策划,哈利是前锋,罗恩是后卫。”


我问儿子,“如果你有赫敏一样的朋友,你会怎么做?


他说,“那她做军师,我做前锋就好了。”


建立联系,小说的主人公,也是我们生活最好的榜样。

我的愿景是,和孩子一起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看到孩子在精读课程中的一点一滴进步,似乎距离我的想象又进了一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2WIQXEBnkjnB-0ziVh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