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看过《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粉丝,总结该片笑点时,认为申公豹的口吃最搞笑。
A: 因为他豹子精的身份受到了偏见,是长期不自信的原因。
B: 总被人打断,老龙王嫌弃他口吃,对申公豹说“你点头就行”,这太打击豹了!
C:先天条件不足,毕竟是本体是豹,化成人形,发音器官还是和人有差别。
D:全怪导演
据导演饺子在采访时所说,申公豹之所以设定为结巴,还有人物形象的考虑。同为天尊的弟子,申公豹比太乙真人优秀,但因为自己妖族出身,待遇不仅比太乙真人差了一大截,还没法成为神仙。所以申公豹这个角色,内心应该非常压抑。前期申公豹结结巴巴贡献笑点,到最后偷灵珠事情败露,内心压抑的愤怒一次性爆发,说话就不结巴了,“我,申公豹”和“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搬动”这两句台词,毫无结巴痕迹。
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提问者带一个新认识的有口吃的朋友看《哪吒》,当看到申公豹口吃时,全场笑声不断,提问者有些后悔带这个朋友去看这个电影,他要问的大约是要不要跟这个朋友道歉,道歉的话要怎么说?
笔者当时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但却想起很多影视作品都有拿口吃当笑料的情节,于是开始反思一个命题:影视作品到底该不该拿口吃当笑料?
这里首先声明的一点,这里不是批判什么,因为这类作品不止一个,而且笔者还没有时间看《哪吒》,所以这只是一种反思,一种讨论,同时希望编剧导演可以真正了解一下口吃,然后也能反思一下这个命题。
下面要说一下客观的口吃与大众认知中的口吃之间的差别,尽量避免一些过于学术性的内容,不过还是要简单说一下:
我们现在所说的口吃,也就是申公豹表现出来的口吃(重复、停顿、卡壳、拖音),即心理性口吃,它本身不是一个大问题,甚至我们不觉得该把它当成疾病,我们是做语言障碍矫正工作的,可以完美解决,但这类心理性口吃在没有得到解决之前心理问题造成的影响,却和常人认知中不太一样:
“别人理解不了的”——这是我们工作中经常听到的话。
“一看就没得过口吃”——网上偶然间看到的一句话,这是说话正常的人发表对口吃的看法时,口吃的人给出的评价。
“宁可断胳膊断腿,也不愿意口吃。”——工作中遇到的一位口吃学员表达的想法。
因为口吃自闭的,各位遇到过吗?我们遇到过!
是的,常人理解的口吃和口吃的人的心理,和客观存在的口吃以及口吃的人的心理,是有很大偏差的。
当然,不同的口吃的人,心理问题会有所不同,可是为什么做语言矫正工作的我们总是会遇到比大众认知中影响更加严重的情况呢?
这里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影响特别严重的,大众遇不到,因为他们已远离人群。二是大众能遇到的,可能心理问题没那么严重,或者尽量让自己不表现出来,那么大家是否设身处地想过,他们在生活、工作因此遇到障碍以及他人以此为笑点的时刻,他们的心理是怎样的?
也许只有在现实中真正和一个口吃的人做朋友时,才会真正去设身处地去想这个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点:口吃只要克服了心理障碍就能解决吗?答案是不一定,当然这个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问题本身的问题——口吃的心理障碍是否像大多数人想的那样容易克服?
抛开一大段口吃心理特征的分析和论述,直接说结论:常人因紧张时发生口吃,克服了心理问题就可以解决,但长期口吃的人(已形成一种心理和语言节奏的习惯),克服心理问题的过程,要远比大多数人想象中困难得多。
所以口吃的人往往会说(这种感受)“别人理解不了的”,口吃的心理问题却和语言节奏绑定在一起,这往往会造成恶性循环,所以有时可能确实比“断胳膊断腿”更加严重,而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更重要的结论:口吃的心理问题,更不是自制力不好,自我调节能力不行等旁人看起来似乎很容易解决的个人原因,用《哪吒》的原话:“偏见是座山”!
那么,不知道大家是否认识到客观的口吃和自己认知中的口吃有所不同了呢?
再次强调,这篇文章这并不是批评什么,只是一个反思和讨论,但当各位看到这篇文章并耐着性子看到这里的时候,如果能产生“原来口吃的影响比我想象中严重得多”的概念,笔者就很欣慰了。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这个命题对影响作品的好坏产生影响,因为那样,就违背笔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了,我们不是娱乐圈的,谢谢!
推荐一个2015出品,2016年荣获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真人短片奖的12分钟电影《口吃》。
所以,如果各位真的可以站在不对影响作品本身进行评价的角度,而只是对这个命题本身进行思考:影视作品该不该把口吃当笑点?各位觉得呢?
1、 本文皆在讨论一个命题本身,其实如果能借助《哪吒》这部电影,让更多人因看到这篇文章,同时能让更多人正视口吃,可以为有口吃的人多着想那么一小下,笔者是非常感谢的!这个热点蹭得,嗯,有意义!
2、 再强调这不是批评,所以不用洗,看到一条消息称导演也有口吃,如果导演真有口吃或吐字不清,而且是从小时候一直有的,那么我们九成九可以矫正,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哪怕导演也有口吃,但可能没想过这样情景:当一个口吃的人坐在电影院听着其他观众对口吃不断发笑时的感受。也就是说导演是否有口吃和这个命题没有关系,n次强调笔者不是在批评什么,而是在讨论一个客观的命题。(娱乐圈真的不好沾,雷好多[笑哭])
3、 另一个现实的危害就是:孩子可能会去学,全篇没提到这个,就是因为笔者想避开这个最明显的点,这一点带着太多指责的味道,而且这点容易让人对口吃产生其他误解,同时也可能遮盖本文的真正意图:试图让更多人理解口吃以及有口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