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兰在剧中扮演的林慈惠是一个悲情、正直、博得众人同情的女性,作为青年演员中的实力派,这一次的表演与以往饰演的重量级角色不同,林慈惠的人生大起大落,她对于命运的顽强抗争和被人生戏弄的种种遗憾都被谢兰演绎得惟妙惟肖。重场戏的内心世界尤其阐释得准确、发人深省。
“与我合作的导演很省心,我的表演冲击力很大,而且演起重场戏就超兴奋。”谢兰在《忘掉我是谁》中的即兴表演曾经让扮演“儿子”的演员钱泳辰几次“不知所措”,完全被她在戏中的“疯狂”惊呆,她也时常感到自己比其他演员的戏“演过了”,但对角色的痴迷让她心甘情愿为人物“疯癫”。“我珍惜每一次演戏的机会,这是对心灵的历练。”
《忘掉我是谁》秉承着台剧传统的路线和剧风——时尚、悲情、俊男靓女、纯爱,在细腻内心戏的背后,讲述了一个令人动容、千回百转的故事。演了很多“苦情戏”的谢兰此次扮演的女一号林慈惠,依旧是一个命运多寡、历经磨难的悲情女性。戏剧化的情节和离奇的剧情发展,让谢兰的内心也随人物的悲愁喜怒而不停转换。慈惠先是为了向吴家报恩而与自己深爱的男人分道扬镳,随后又陷入了婆婆和另一个女人的圈套,与儿子自出生后便失散多年,一直无法相见。当林慈惠看到养女带回家的男友正是她阔别二十年的儿子时欲哭无泪。台湾导演王晓海很熟悉谢兰的演技,每一次重场戏结束后都不马上停下来,而给她更多的发挥空间,把情感尽情释放。几场重头戏的表演让谢兰彻底为林慈惠“疯狂”。当她看到长大后的养女雯玲的恋人竟是自己的儿子念祖时,瞬时的激动、纠结、不敢相认等,多种情绪的纠结让她几近失态,如此有张力的戏让谢兰又拿出了惯用的拿手好戏——即兴创作。“我当时完全感到自己就是戏中人,很不忍看着儿子远去,之后发疯一般用头撞墙,着实把与我合作的男演员吓傻了。”
剧中大量的心理起伏、情感落差和大篇幅的哭戏的确把谢兰“折磨”了一把,寒冷的温度也让她几次生病。林慈惠悲惨的境遇让谢兰有很多重场戏需要大量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释放,这让她几度感觉到身心疲惫,不堪重负。拍摄时有一场戏给谢兰的印象很深,当林慈惠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出生后宣布为“死婴”时,独自来到坟前悼念。“人在悲伤的极致没有眼泪,而是情绪的错乱”。谢兰在演绎时没有让林慈惠放声大哭,而是拿着儿子的遗物为他哼唱歌谣。过度地沉浸于角色,自己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需要马上让潮起的心赶快潮落。
她经常在导演喊“停”之后,独自坐在角落里发呆,“那一刻会觉得很空、很孤独,必须让自己的内心迅速平复,去完成下一场戏。”投入的表演让谢兰练就了只看一遍剧本、不走戏、不背台词的本领,这也是让很多合作演员和导演佩服的地方。“剧本我只看一次,那是底稿,我不会躺在剧本上创作,看过以后就合起来,让自己的心慢慢沉淀。”谢兰会把生活中的积淀在表演中畅快地释放,人生丰富角色,角色也丰富了人生。
能做一个浮华尘世中的“孤独者”也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刚刚从电影学院毕业时,谢兰很久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圈子。彷徨、焦躁不安和心理失衡都曾有过。对表演的热爱让她最终选择了演戏。兰花内赋美好、高洁、贤德,谢兰在看似柔弱的背后潜藏着对生活的热情,不入大流却能在“螺丝壳中做道场”。个性决定她的舞台不会太过光鲜,“脚踏实地的感觉更真实”。被角色掏空内心,补充养料的方法是背起行囊走世界,让羽翼重新丰满起来。
《爱情天梯》,在这个唯美的爱情故事里,谢兰将跨越18岁到80岁的年龄,对于表演,她依旧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