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金堂师范学校!

2019-05-25   金堂零距离

时间漫步过宿命的转轮

覆盖住纷繁的凡世

美好的学习岁月在莘莘学子的记忆中流逝

却留下深刻的印记,成为心头的朱砂痣

金 堂 师 范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停招中师专业,送走2000年最后一批中师生,一个以独立形式存在的金堂师范学校没了。

金堂师范虽然落下了帷幕,但曾经的每一个欢笑,每一滴泪水,每一段故事,每一声感动,都使师范学子难以忘怀,刻记心间。

学校纪念章

1、几度迁徙,几易校名

几多坎坷、几多曲折、几多红火。金堂师范学校虽然几经停办,校名和地址也几经更易,但为咱们金堂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体能训练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金堂县在县治考棚开办师范学堂1所(又称传习所讲习科),后又停办。这是建立金堂师范学校之始。

文革后期,学龄儿童人数飞速增长,师资匮乏成为严重问题。1972年,金堂县决定兴办一所师范学校来培养小学师资,同年5月,金堂县五七学校宣告成立,校址在赵镇大观亭,即原城关区小内。

学校体能训练

学校跳高比赛

1973年,五七学校由赵镇迁往城厢原来金堂县师范学校旧址,1977年9月更名为成都市金堂师范学校。

1978年,金堂师范学校迁到赵镇新址(现赵镇金龙路213号)一直到2000年师范校停办。

取消了全国的中等师范院校后,金堂师范学校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教育要求,学校的老师一部分到金堂中学,一部分留在金堂县沱江实验学校

2009年,由于政策的原因,金堂县沱江实验学校回归公办并与金堂实验中学合并。同年在金堂县沱江实验学校原址,一所全新的民办学校——金堂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成立了。

2、心目中的“黄埔军校”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成都地区共有七所中等师范学校,它们是成师、成幼师、双师、金师、邛师、新津师范和新都师范。众所周知,上层建筑的发展壮大,总是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

时任四川省副省长康振黄到校视察

时任四川省副省长康振黄到校视察

时任四川省副省长康振黄到校视察

七所中等师范学校,无论是校舍或是办学经费,金堂师范都是最差的。正如原四川省副省长康振黄同志在省市教育部门负责人陪同下到各所师范视察之后所说,“金师校办学条件差,但风气正,成绩突出,发展势头好”……

学校运动会

二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金堂师范虽然校舍简陋,实验设备差,学校占地小。然而教育教学的质量却在成都地区一直处于上乘状。

每当七所师范在学生中举行文化知识考试,进行教材分析、语言表述、课堂板书、作文比赛等中师技能的测试,金堂师范学校往往是名列前茅。

兴趣开展、书画比赛获奖者与教师合影

兴趣开展、书画比赛获奖者与教师合影

兴趣开展、书画比赛获奖者与教师合影

兴趣开展、书画比赛获奖者与教师合影

在金堂师范学校的学习生活也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有乐器、美术等兴趣爱好培养,老师还会带着学生去探索金堂的天星洞,或是外出游玩。

据老一辈的金堂人回忆,当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选择读金堂师范学校,并引以为傲。

探索天星洞、云顶山游玩

事实证明,金堂师范学校在办学历程中,确实为金堂,为青白江区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合格的甚至高质量的人才

篮球赛合影

多数毕业生在他们教学生涯中,凭借自己所学,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已经分别在不同的领域里小有成就。多数成为育人无数的教师或是担任机关领导,少数经商办企业、创办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等,成为了行业翘楚。

难怪有不少的金堂人及金堂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会在茶余饭后之时感慨万千,“金师校,我们金堂人的“黄埔军校”。

学校运动会

3、再见了,金堂师范

现如今,金堂师范校仅存的教师宿舍与水塔即将与大家说再见!保留至今的老校址2幢楼也拆除在即。

怀念青春,铭记辉煌。金堂师范学校的学子们已经不再年轻,最早的一代老师也已近半百了。


即使那段峥嵘岁月已经过去,亲爱的母校也将拆建,但大家时刻铭记学校教会的技能和成长,是一生的珍宝

这些重情重义的学子们,前不久还在民间组织了告别金堂师范学校聚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参会教职工人数达80人。

再见了,金堂师范学校!

你是我们引以为傲的“黄埔军校”

虽然校舍简单,占地不大

但有多少人的梦想是在这里起航


致敬那一段奋斗的青春

致敬那一段光辉的历程

(部分文字信息来源于林志老师永恒的纪念一告别金堂师范王竹明老师记忆中的四川省金堂师范学校,图片来源于古代永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