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琢磨君
《左传》有云:“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太上感应篇》也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两句话都是在告诉人们:人生之福与祸,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人自身招引的,正如佛教所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也!
那么,人又是如何招致福与祸呢?老祖宗说:这三个身体部位,是我们的福祸之门。即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这三个“福祸之门”,管控好了,福报自然多,所以请大家小心呵护。
1、口是福祸之门,
《醒世恒言·卷二十九》云:“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即:说话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处,也会带来害处。人生的祸与福,有时候是由言语决定的。我们管控好了自己的嘴巴,便是避祸就福;管控不好嘴巴,言多必失,则是祸从口出。
一句话可以成事,一句话可以坏事,历史上因为说错话而招致杀身之祸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刘邦问韩信:“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韩信说:“陛下能带十万。” 刘邦又问:“那你呢?”韩信笑着回答“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韩信就是因为这番狂妄之话,为他以后埋下了杀身之祸。
还比如,许攸助力曹操打败了袁绍,于是自视功高,屡次轻慢曹操,而且还不分场合,甚至直呼曹操小名,说道:“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得冀州。”曹操表面上嬉笑相应,内心却非常不爽。许攸继续口无遮拦,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醒世恒言·卷二十》云:“机不密,祸先行”,即机密事泄漏,就会招致祸害。曾国藩也强调:“谋可寡而不可众,众谋则泄”,即谋划事情时候,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因为人多嘴杂,很容易泄密,继而招致祸患。
综上所述,不管是我们平日里说话,还是密谋事情,都要管控好自己的嘴巴,因为它不仅是福祸之门,而且还关乎生死存亡。
2、心是福祸之门,
佛家也说:“万般皆由心,祸福由心造”,即你的内心世界是如何,便会生出与之对应的福与祸。这和西方心理学所说的“所思即所见”相吻合,即你用什么颜色的眼睛去看世界,世界就是什么颜色的。当你心情愉悦时,世界就是明亮的;当你消极悲观时,世界就是灰暗的。
古人云:“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你心中的善念或者恶念,都对应着吉神或厉鬼,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心是福祸之门”。我们若管控好了心,多一些正念,少一些邪念,则可福多祸少,正如曾国藩所讲:“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没有无谓的牵挂,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人生最大的灾祸莫过于多心猜忌,心力交瘁,身心疲惫。所以说,多心是祸根,要力求戒除。
而人为什么容易多心?主要是自私的功利心理作祟,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旦利欲熏心,最后只会是物极必反,引火烧身。所以说,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我们应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多做一些善事,少一些功利心,方可避祸就福,福气多多。
3、脸是福祸之门,
脸庞就是一个人的最好名片,它也暗示了一个人福气的厚与薄。有一副尖酸刻薄脸庞的人,对人刻薄,老天赐予她的福气也浅薄;有一副慈眉善目脸庞的人,对人宽厚仁慈,老天赐予她的福气也深厚,正如古人所说:“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菜根谭》云:“福不可徼,养喜神,以为招福之本而已: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而已。”即:福分不可强求,只要我们保持愉快的心境,和颜悦色对人,这便是招来福气的根本;祸患不可逃避,只要我们排除怨恨的心绪,阳光微笑,则可以作为远离祸患的办法。
神正则人正,神邪则人奸,你有一张和颜悦色、让人舒服的脸庞,就是招福之本;反之,满腔愤怒、怨天尤人、不友好的脸庞,则是招祸之本。
正如胡适先生所说:“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好人缘即是好福气,如果你都用可恶的脸庞把人得罪光了,没有好人缘,哪来好福气?
所以说,脸是福祸之门,我们一方面要好好保养自己它,控制好情绪,少生气,多微笑;另一方面要多加强自我修养,让好的气质由内而外散发出来。这样既是愉悦了他人,也是为自己招来了福气,何乐而不为呢?
结语:口、心、脸都是我们身体的重要部分,也是三个“福祸之门”,所以请大家小心呵护它们。上天只给了我们一张口,就是让我们少说话,正如老子所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相由心生,心和脸是相关联的,心善的人,或慈眉善目,或和颜悦色;心恶的人,或贼眉鼠眼,或满腔愤怒。所以,我们要多存善心,养喜神,管控好“心与脸”这两个福祸之门,最后才能福报多多!
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朋友们,您是怎么看待人生的福与祸呢?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动!
您的每一次转发、收藏、点赞就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