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883 期)跟古代其它朝代一样,明朝到了晚期的时候,也走上了各种因素交缠的衰亡之路。当然,同时也跟其它朝代一样,危局来临,总会有杰出的人物登台,即便昙花一现,也要闪现其光辉。这个特殊的杰出人物便是袁崇焕,然而袁崇焕是复杂的、充满争议的。
复杂在于,对于明朝而言,他功劳卓著,堪称当时的国家之屏障,却惨遭冤杀。
争议在于,他杀了一个人,是该杀之人,也是不该杀之人,此人叫毛文龙。后来袁崇焕被冤杀时,其中罪名之一便是杀了毛文龙。
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还是要回到历史中寻找答案,下面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个方面是:对于明王朝而言,袁崇焕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和意义?
时间走到明熹宗、崇祯皇帝在位的时候,明王朝的日薄西山已经不是危言耸听,而基本成为一种事实。有两个因素,不能忽视。
第一个因素是明王朝的宦官制度,对朝政的干扰或帝国政策的影响已经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崇祯皇帝为了解决宦官问题,确实是下了狠手。但是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整顿宦官的结果是,朝野党派纷争不休。再者,朝廷的无力,导致地方官吏昏聩,民间农民起义不断。此是内忧,还有更为严重的外患。
第二个因素便是外患后金,其实就是清朝的前身,在一代枭雄努尔哈赤地统领下,它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后金都有着明朝所不具备的朝气和力量,而且他们能征善战。在古代史上,游牧民族的能征善战从来都是农耕民族的噩梦。在明朝晚期,这已然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到了皇太极掌权时期,对于后金或建州女真而言,他们的野心显然不是满足偏安一隅或割据一方,他们的野心是吞并明朝,一统南北。
在此背景之下,明朝面临的压力是不容小觑的,一方面它不能自我彻底解决内忧问题,一方面又面临强敌后金的进攻。尤其是后金的不断进攻,因为内忧问题既然不是一天两天造成,那么它们也不能瞬间使得明王朝这匹骆驼瞬间倒下,所以还能残喘。但是在后金的问题上,却容不得半点含糊,因此,在抵御后金的战事上,袁崇焕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
主要是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这两次战事发生的时间大约在公元1627年前后。后金是进攻方,明朝方面主要是防守。虽然是防守战,但是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两次防守战的成功,对于后金而言,是两次失利和打击,对于明王朝而言,则是两次胜利和机会。
此二战,一方面减缓了后金企图入侵明王朝的步伐,另一方面也算是给明王朝以自救的良机。但是如何看待这二战,对于后金和明王朝却是不同的。后金基本是吸取教训,对明朝的实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也是以后他们会为何在武力进攻的时候,还兼使反间计等谋略。但是反看明王朝的情况,则糟糕多了,皇帝不能正视胜败,在奖赏的时候,还受制于魏忠贤等宦官的影响。
比如宁锦大捷后,袁崇焕本该得到朝廷奖励,但是因袁崇焕并非魏忠贤利益集团的大臣,所以魏忠贤就让自己的党羽们弹劾他,后来虽有尚书霍维华为袁崇焕鸣不平,但是势单力薄,最终被魏忠贤压了下去。袁崇焕无奈,只好辞职。
从这一点来看,明王朝赏罚不明,有良将而不能善用,阉宦篡政。从朝堂到地方,从皇帝到臣子,其情况都是不能和蒸蒸日上的后金相比的。袁崇焕不能重用,还在其次,他还要面临杀身之祸,其罪名正是我们接着要说的第二方面原因。
第二个方面:袁崇焕杀毛文龙的原因和后果。
袁崇焕被杀的罪名之一,便是擅杀毛文龙。那么毛文龙是何许人?作为堂堂的护国之将,竟因杀其而被治以死罪?
根据史载的资料来看,毛文龙的人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按说毛文龙本该有一个不错的人生,他爷爷是个大盐贩子,积累了颇为雄厚的资产,到了他爸毛伟的时候,他老爸想换一种人生,就迁居杭州,捐钱买了一个官监生,然后又娶了杭州第一望族沈家之女为妻。可是不幸的是,在毛文龙9岁的时候,他老爸毛伟去世了。这小子从小不喜欢读书,也不喜欢从事的别的谋生职业,唯喜欢打打杀杀,这基本奠定了他以后的路子。
第二个阶段,早起的军旅生涯。这个时期一是在京官舅舅沈光祚的举荐下,到李成梁的麾下锻炼。二是参加了辽东举办的武举考试,考了第六名,开始逐步进阶为军官级别的将领。
第三个阶段,称雄东江。辽东丢失后,毛文龙走海路逃回,杀镇江的后金守将,得到巡抚王化贞的重视,在王化贞的举荐下,毛文龙受到朝廷重用,先后被授予总兵官和左都督等职,毛文龙独霸一方,逐步坐大。在其统辖之地,犹如一个独立王国,毛文龙也犹如一个明王朝之外的土皇帝,可以设立军镇等。
但是毛文龙有两个极大的缺陷:第一个缺陷是管理能力和军事谋略有限。有人说他堪比项羽,实际上,他比项羽差远了,不在一个级别。
他所控制的东江,在地理位置上,虽然对后金有一定的牵制作用,但是毛文龙每年耗费的军费居高不下,已经超过了明朝的承受能力。其次,毛文龙还借助便利,大搞财物买卖,贩卖朝廷禁物。朝廷原本应该派遣文臣帮助毛文龙管理军饷问题,但是毛文龙坚决不同意。另外,为了向朝廷要更多的粮饷,毛文龙杀害百姓和俘虏以充数。
第二个缺陷更可怕,性格问题,在毛文龙来见袁崇焕的时候,袁崇焕以礼相待接待,但毛文龙喧宾夺主毫不谦让。此外,毛文龙依仗自己远在海外,山高皇帝远,渐渐形成了一套妄自尊大的作风。除了,袁崇焕,朝廷中对毛文龙意见很大的朝臣大有人在。
总的来看,袁崇焕杀毛文龙的理由还是很充足的,首先毛文龙罔顾朝廷,欺下瞒上,比如手头的士兵和百姓加起来,不过四五万,但他对朝廷谎称有十万之众;再者毛文龙在下面的胡作非为,也很严重;第三是毛文龙的势力对后金的牵制作用虽然有,但是还是有一定局限的,但毛文龙每年浪费的粮饷等财物,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价值。
第三个方面:袁崇焕被杀的真相真的是通敌吗?
袁崇焕被杀的罪名有二,其一是杀了毛文龙,其二是通敌后金。杀毛文龙这一节,暂且不说,且说通敌后金,这一条是非常站不住脚的。比如公元1629年冬天,皇太极率领精兵十万大举进攻。倘若袁崇焕通敌,直接加入后金的阵营岂不简单?但是袁崇焕却是忙着安排沿路防线,尤其是遵化等阵营被攻破后,袁崇焕急忙带兵日夜兼程前往京师护卫,后在城外与后金大军苦战,并且击退了后金大军。单凭这一点来说,说袁崇焕通敌就是不成立的。
但是后金大军刚退,袁崇焕就被魏忠贤的遗党高捷等人陷害,然皇帝崇祯竟然接受了这些奸佞的奏请,处袁崇焕以凌迟之刑。那么袁崇焕到底是被冤杀,还是死有余辜?其实在他死前的一首诗中就可以看出其中的真情。也可以说袁崇焕死前留下的这10个字,揭示了一段历史真相!即袁崇焕被冤枉的真相,但同时也间接揭露了明王朝必然覆灭的真相。
袁崇焕所留10字为:“但留清白在,粉骨亦何辞?”
现在从这10字的心迹表白,再回看袁崇焕一生的功绩、以及他被以杀毛文龙和通敌后金为罪名处死的结局,很多脉络就显现了出来。后人的眼睛是雪亮的,比如乾隆帝就对袁崇焕的遭遇深表同情,他说:“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比如迟浩田就把袁崇焕和岳飞搁在一起,说他们都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剑桥中国明代史》中更是认为崇祯皇帝因为听信谗言,杀害了他最有才能的将领。
参考资料:《明史·袁崇焕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