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我 想念湖北黄冈那个小山村

2019-05-19   苏白传媒

24岁的我 想念湖北黄冈那个小山村

湖北这个小山村 是我时时想念的家园

标签:中国湖北旅游地理、湖北黄冈武穴余川青蒿、中国古镇古村旅游、美丽中国美丽乡村乡愁、怀旧怀乡旅游地理散文

小学作文课上老师问:将来你想把家乡建设成什么样?我想的是:做个旅游胜地,带上三两个好友玩闹几日……大学毕业时信誓旦旦地说:“要闯出个样子来,为家乡做份贡献!”然而几年过去 -- 生活越来越有模式感,“家”越来越模糊。

24岁该是什么状态呢?别人在兢兢业业的奋斗着,而我在想“家”。“家”这个纯朴的避风港,一切美好的源头。其实我跟“家”的距离也就135公里,3个小时的车程,回去的时间却少之又少。

缠绕着我们这一代的,就尽可能剩些没有根的回忆,无尽头可言。有时候像一股波涛汹涌的暗流,突然冲向你,让你招架不住。有时却又虚无缥缈地挨过来,在你心里扎了根刺。你却找不到这个刺扎在何处,像是没有灵魂,痛的没有知觉。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缘故,也不知道是为了哪一件事。

想起儿时外公同我讲过青蒿:那时的余川青蒿算个小镇,是个生产大队,还有十多个村落来着,分布在横岗山西南方向的山脚下(现称横岗山森林公园)。祖先们在长满青蒿的高地里扎了根,在这里创立基业,故名曰:青蒿村。

青蒿村中间有条大马路,是穿插在村子经过地,房屋对望,旁边设有店铺,进出方便,形成了一道很热闹的集市。这条马路两边低、中间高,祖先们考虑洪水隐患选择在中间居住,以中部为中心向方圆扩建,于是便有了青蒿铺。青蒿铺被分为上、下铺,地较高的被称为上铺,反之地较地则为下。我家刚好是两铺的分界线。

当年的青蒿铺可谓是烜赫一时热馒头,驿站、商贸之地均在此地,来往的酒肆、商汉、作坊等绵亘不绝。东靠近荆竹、黄梅,西连梅川、蕲春,是蕲、黄、广三县物流汇聚的交易中心,离西边十里的广济古县城,来了个政治与经济相互碰撞,好似热闹的景。

青蒿铺的繁华,在大修水利间嘎然而止,外公的记忆也渐行渐远。青蒿铺地势较高,为支援东、西两面农田灌溉,故在较低处筑道拦水坝,各为荆竹大坝、梅川大坝,硬生生地将青蒿村围堵成了物质基地,这样也就牺牲了商贸之地!六十年来,不得不说:青蒿,为余、梅两川作了巨大的贡献。

渐渐地便有了今天的青蒿:山(横岗山)山夹中,左右两湖(荆梅水库)。那可是“一弯江水门前过,坐看对岸美匡庐”的盛景呢!

这时,“家”在我脑中浮起,它像似母亲,没有责备,永远对你敞开怀抱;同时也像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1025字)

徐大沐,新闻系毕业,喜欢摄影、旅游。行走在文艺路线的伪文艺青年。苏白传媒旗下昆德拉传媒第二事业部实习助理编辑、合作作者。

策划组稿:苏白传媒本部策划部 助理编辑 西郊

审读:苏白传媒 编审 邹剑川

运营:苏白传媒 丹丹

其他;因正版高清大尺寸图片限制,部分图片仅供模拟想象,不代表文字特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