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11月中国信贷增速翻番,同期挖掘机销量猛增21%!
正当众多专家和金融机构担心2020年中国经济继续下滑之时,中国经济却已经发出“疑似着陆”的信号
中国的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投放情况均出现大幅好转,环比增速双双翻番。
据中国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75万亿元人民币,环比10月份更是大幅度增加了1.13万亿;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环比10月增长7,287亿元。
从结构来看,11月份中国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明显回暖,从10月份1,262亿元新增贷款,增长到了11月的6,794亿元,涨幅接近4倍。
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64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206亿元,票据融资增加624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增长明显较快,说明有更多的中国实体企业正在结束观望情绪,以及摆脱以“借新还旧”为主的保守模式,开始启动中长期投资项目。
中国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也正在逐渐发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得到改善。尤其是政府专项债资金的陆续就位,使得基建预期逐步增强,从而带动原材料、工程机械等行业超预期增长,进而带动了企业融资需求的增长。
当然,在11月份社融数据大幅超预期增长之中,存在10月信贷基数较低,以及年底隐性债务置换的因素。但是,从总体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和广义货币(M2)增量来看,并不存在“大水漫灌”的情况。相反,11月末,中国M2余额为196.14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10月末还低0.2个百分点。而狭义货币(M1)余额56.25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2个百分点。
M2增幅放缓,M1增幅回升,说明中国经济原先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情况正在发生向好变化。需求正在启动,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正在启动。尽管这种向好态势还并不牢靠,甚至一些学者认为,如果减除猪肉带动的物价上涨因素外,中国经济依然可能是通货紧缩的格局。但是,将比于前三季度的持续社融增速放缓,中国经济在第四季度已经传递出“安全着陆”的信号。
此外,中国近几个月的生产价格指数(PPI)环比也再企稳回升。工业企业库存增速也到了底部,未来可能回升。此外,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再次重回荣枯线以上,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企业的信心正在部分恢复,预计明年制造业的信贷会有所增加,经济也会触底回升。
注意到,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陆续到位,开始实际开工。据工程机械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11月挖掘机行业销量为1.93万台,增幅达到21.7%,大幅超过预期,创同期销量历史新高。这预示着2020年的中国基建行业即将回暖升温。
1月至11月纳入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215,538台,同比涨幅为15.0%。其中,中国国内市场销量为191,839台,同比涨幅为12.8%。
三种类型挖掘机均保持增长态势,小型挖掘机增速继续领跑。11月,大型挖掘机销售2,455台,同比增长20.8%;中型挖掘机销售3,638台,同比增长18.5%;小型挖掘机销售11,066台,同比增长22.2%。
1月至11月,大型挖掘机累计销量27,613台,同比增长7.7%;中型挖掘机累计销量48,181台,同比增长8.3%;小型挖掘机累计销量116,045台,同比增长16.1%。
值得注意的是,小型挖掘机占比持续提升,主要受益于农村、市政工程等场景下人工替代需求持续旺盛。
总结
今年以来,为了保持2019年年底出现的经济反弹迹象,体现政策的稳定性,有关方面持续续强化逆周期调节、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提高银行信贷投放能力,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额度也已经提前下达。在总资金池子有了保障后,2020年随着一系列基建项目的全面开工,以及上海自贸区、广东大湾区等区域经济建设的展开,中国经济的整体增速将不必担忧。
也许在2020年“贸易战”依然还会反复,也许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还会触发各种隐型“风险”,但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危险已经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