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图/文字 七月
写这个话题觉得很可笑,对没学过音乐,也不会音乐,更不懂音乐,甚至都五音不全的我,竟敢用文字来表述音乐,自己也觉得很唐突,不仅自不量力,班门弄斧,甚至在关于对音乐的理解和言谈中也难免还会被贻笑大方,可能鬼使神差,还是斗胆聊几句。
其实,我并不是对音乐乐理和音乐高深意境等说三道四,只是想表达自己特别喜欢音乐,想用浅显的文字,吐露一下自己在享受音乐时,以及音乐带给我的福音和美好的心情而已。
世上喜欢音乐的人远比会音乐和懂音乐的人多得多,喜欢音乐的人,虽然没有创作音乐的天赋和技艺,但一点都不影响他们欣赏音乐,热爱音乐。
有句俗话说得好,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跑吗?此比喻虽显粗俗甚至不搭调,但我要说的就是虽不会也不懂音乐但不影响喜欢音乐这个道理。
音乐的神奇和魅力就在于,让不会和不懂音乐的人,能喜欢甚至热爱到忘我的地步,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在音乐中,可以让人忘记烦恼,忘记痛苦,忘记仇恨,忘记时空……我不能不感叹音乐的魅力和伟大。
以前,只是很单纯的喜欢一些大众音乐,譬如流行音乐,轻音乐等等,对一些民乐,交响乐乃至意大利歌剧等等没有感觉,后来,慢慢有了接触和领悟,特别是聆听了老师的音乐讲座后,渐入角色,偶尔还要去音乐厅听现场版,体会音乐带给我心灵的洗礼和撞击。
当在欣赏意大利歌剧时,对音乐中的歌词,演唱技巧,演奏水平等等都不懂,但细听艺术家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歌声,旋律时而奔放,时而悲怆……随音乐慢慢进入意境,跟着旋律想象无数的场景和画面……这种享受和感觉妙不可言!
当我第一次从音乐台欣赏到由世界顶级的男高音歌唱家,伟大的——鲁契亚诺·帕瓦罗蒂(LucianoPavarotti)演唱的古典歌曲《天使之粮》时,虽不懂歌词,但优美的旋律和帕瓦罗蒂低缓略带忧伤而低沉的嗓音,为伟大的音乐感动!我喜欢感性的思维,静静的在音乐中感受,又随感觉一起走进音乐的意境里,这首音乐给我的直感就是教堂的色彩很浓,很让人着迷,喜欢之至无以言表。
因为喜欢而去寻找,我并不是去查询音乐的产生,而是去寻找一种欣赏音乐中感觉,在一个乐友的留言中得到答案和感觉:“天神赐粮食,予芸芸众生…上天的赐予人类得以共享,啊,多么美妙…人类得以饱尝怜悯,卑微的奴隶,卑微的奴隶,怜悯,怜悯,卑微的奴隶…三位一体之主,请听我祈求,你慈顾世上人众生将你赞颂…沿着你指引的路,去到玄妙处所,到达彼岸光明神居所……”
犹如在教堂欣赏音乐,令人心动的韵律又让我想到了远古的《诗经》中精妙绝伦韵味: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多么美妙无比!
音乐的神妙还在于,当忧伤烦恼时,当郁闷忧忧时,当无聊闲散时……只要一支美妙的旋律响起,所有的烦恼就被音乐冲洗掉,不会让人有“借酒消愁,还是愁”的苦情,也不会有“抽刀断水,愁更愁”的愁闷,只会让人在音乐中化解所有忧伤和烦闷!
当欣赏《阳关三叠》,我会想起第一次听到这首脍炙人口的古曲时的感觉,那时我还很小,偶然从家里的半导体收音机里听到这首曲子,当时不知道什么曲子,只觉得悠扬的琴声很好听,心想怎么有这么好听的音乐呀!现在,知道了音乐的创作背景,能从曲子里听出忧忧的离别和伤感之情;当欣赏仓央嘉措的《如果不曾相见》,能从音乐里,感受到仓央嘉措在佛们前仰望天空,难掩内心的悲哀和无奈,以及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和向往之情感……
当欣赏教堂唱诗班优美的合唱,尤其是欣赏那天籁之音,就如天使把博爱洒向众生,救众生于苦难中,正如在欣赏意大利安东尼童声合唱,天使一样的小女孩,用天籁之声唱诵“有了你的爱就可以梦想,这份美好可以拯救世界,这份美好给主一个微笑,就可以在下面拥有一点天堂……”这是天使发出的拯救灵魂的天籁之音!唱歌的小女孩那天使般的微笑,就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永恒的微笑……
每一首音乐就是一首有声的诗,不同的音乐就不同的诗,有古典,有民谣,有抒情,有激昂……音乐更是一种情怀和兴致,寂寞时,慵懒时,登高时,望远时……在欣赏和享受每一个音符,就会着迷!不如音乐美妙,不如合声荡漾,不如旋律奔放!
喜欢唯美,但也爱多彩!对五花八门的音乐都有点感兴趣,当听到美妙的旋律,和悦的歌声时,不会被生活中的烦恼或工作中所谓的一点点俗事所扰,这些琐事,俗事算得了什么,统统抛之脑后。正如几天前,从朋友圈看到曾经听过的音乐讲座的老师,在海拔7546米幕士塔格峰(Muztag Ata)上拉琴演奏的画面,可以想象当悠扬琴声响彻云霄时,是何等的潇洒,何等的浪漫,是音乐的力量,是音乐的伟大!
漫漫长路若有音乐相伴,还会寂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