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脚夫人:靠小脚嫁人,常常洗脚疼痛难忍,却不说怕丈夫厌弃

2020-02-05   史海观复

纤妙须从掌上看

在故事开篇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金莲”这个词,它在古代,是指缠足妇女的脚。

那么“三寸金莲”又是从何而来呢?故事发生在南唐时期,据说南唐李后主有个爱妃袅娘,她容貌倾城,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但唯独有一点不好,那就是性格比较孤僻,为了讨她开心,李后主专门派人为她定制了一套专属艳服在。

那画满金莲花和叶子的地毯上,袅娘的三寸小脚配着那身服装缓步轻移,只见风摆柳枝、裙裾阿挪,摇摇欲坠,金铃叮铛,步法奇美,令人陶醉!此后,各朝君王和大臣纷纷以小脚为美,这就应了那句“君主好细腰,宫中饿死人”的老话。

以前女子大多是依附男人而生,然而这世间的女子,并非都如袅娘一样,有着那三寸小脚,那应该怎么做呢?于是那些古人便想了一计,将女性从三四岁起就开始缠足,民间谚语说:"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

可见其过程是如何痛苦不堪的,当时有很多女子在缠足的过程中话脓出血,根本无法站立,只能依靠爬行,折腾到一定程度后,骨骼被裹到定型,才把缠绕的布带解开,难以想象那健全完美的双脚被强行扭曲成一种不规则的三角形态,这其中的疼痛是多么彻骨入髓呀,也这种畸形变态的审美,导致了缠足陋习的诞生。

小脚一裹,泪一缸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清朝,清太祖下令禁止妇女“束发裹足”,顺治帝规定缠足就是抗旨,然而却还是阻止不了那些畸形的审美的脚步,在当时有一些酸腐文人喜欢以妓女的小脚鞋玩"行酒"游戏,他们将探讨小脚作为“学问”,以卑劣为乐趣,摧残妇女身躯为美,导致“裹足”在那帮酸腐文人的推波助澜达到了“高潮”

一直到民国时期,仍然存在着要以“三寸金莲”为美的说法。民国,那是一个流行包办婚姻的年代,是相夫教子与提倡女性独立的年代,是守旧与创新的相互碰撞的年代。于是,民国的一件奇事发生了,国学大师胡适娶了小脚夫人江冬秀。一个新文化倡导者娶了一个守旧派的夫人?

三寸金莲缔姻缘

一开始胡适并没有同意,一个提倡婚姻自由,恋爱自由的人怎么会娶旧时代陋习的夫人?更何况江冬秀比胡适还大一岁,当时胡适家乡的人都流行说宁愿男的大十岁,也不要女的大一岁的说法,况且当时江家兴旺,胡家中落,两家人也是门不当户不对。

但是,江母喜欢胡适,一心想要两家结成亲家,她的锲而不舍精神让胡母松了口,于是两人便找算命合了一下八字,结果表示一切都很符合,不冲也不克,但即使这样,胡母还是不放心,将所有提亲的女孩子八字放一起丢进灶神爷面前的竹筒里,随机抽取,也许是天意,胡母抽中的正是江冬秀的八字。

与其说是包办婚姻,倒不如说是上天的安排,胡适是个孝顺的人,无奈只能同意父母,同意了这门亲事。江冬秀虽然出身于名门望族,但是越大的家族,封建礼教的束缚越难以割舍,所有她只上了几年的私塾,还受旧封建的陋习,裹起了双足。

两人结婚后,胡适对江冬秀裹至变形的双脚异常嫌弃,为了迎合胡适,江冬秀做出了放足的措施,但是这已经无法改变她因缠足导致骨骼变形的事实,可江冬秀是坚强的,虽然她常常在洗脚的时候疼痛难忍,但为了不让自己丈夫更加厌弃自己,她都独自默默的忍受着。自己挺过去,就这样,两人的婚姻一直持续到双方离世。

其实在当时,也很多人都嘲笑胡适,笑称:“胡适大名垂宇宙,夫人小脚亦随之”其实我们听到这话还是挺心疼江冬秀,按照我们现代女性,或者男性来讲,裹足这一行为都是过分的,但即使江冬秀也不愿意裹足,但能不能拒绝,不是她说了算了,出生在那样的一个世家,她没有权利说不

我们现在看那些古装大戏,都会发现那些娘娘们走路都是奴婢太监搀扶着行走,其实除去她们尊贵的身份地位,更重要的原因是她们那“三寸金莲”畸形的双脚使得她们根本无法像正常人那样走路,似乎风再刮得大一点她们就会跌倒了,但正是这样,才会让那些男子对她们的“楚楚可怜”态心生疼爱。

其实在民国时期还有很多的包办婚姻例子,我们所熟知的才子里面,徐志摩的张幼仪,与江冬秀被摧残的肢体相比,那些夫人是幸福的,至少她们没有感受到“裹足”之痛。

取千年之精华

古言道:容貌和身材再美也只是半截美人,但脚小却能遮三分丑,女子之足断筋裂骨为三寸金莲,这畸形的三寸之金莲审美心理直接造就了扭曲心态,一双金莲显露了古代女子柔弱与风情。

让女子行动不变,失去自食其力的生存能力,只能依附男人,在男子面前自觉卑贱,并将那露足定为失贞,遵循那三从四德,灌输传宗接代,取悦男人,就是一个女人生来该尽的义务思想。

更令人觉得悲哀的是缠足的兴起,还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了社会地位,甚至是女子尊贵的一种象征,让人不自觉的产生纤足女子的志满意得与大脚女子的羞愧自卑。我们现在翻开那些三寸金莲的图片,无一不感到震撼,两足残缺,步履艰难何以为美?

但幸好,如今的我们三观越来越正,审美也越来越正常,那些所谓“裹足”之后产生的“柔弱美”早已被抛弃,但那些陋习让当时女子痛不欲生的记忆,在千年的篇章里还是留下了一笔浓浓的黑色。女子本弱,但也需强,生为新时代的女性,更应当为自己而活,绽放出属于女性独特的魅力美。

文/史海观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