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导演的电影《1942》相信大家都看过,近期因为在一个综艺节目上被提起,让这部电影再次小火了一把,走到了很多观众的面前。电影中间有一个片段就是一个带着小孩的妇女为了换一点粮食,不惜卖掉自己的女儿,故事演到这儿的时候催人泪下,很多观影的观众们泣不成声。但这不是导演和编剧可以用来激发观众情绪的催泪弹,这一段历史曾经真实的在中国的土地上上演过,饥饿和死亡每天都在发生,在死亡面前,所有的是请都不足为奇。这部电影的历史背景就是1942年的河南大灾荒。
1942年的时候,中国正饱受着战争的侵蚀,战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对于一些经济发展本就贫困的地区来说,这无异于是雪上加霜,比如说河南省。那个时候河南的主要生产就是农业,几乎所有的农民都是靠着种地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虽然日子过的艰难一点,但是那个时代大家都苦,也没有别的追求,每天能够有点东西吃就行。
1942年到1943年的间的时候,河南发生了旱灾,其实在这之前,好几年间河南的天气状况都不稳定,降水一直比较稀少。42年的黄河改造带来了旱灾,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地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严重的减产,再因为战争带来的影响,省内的粮食生产数量严重的减少,对于百姓们来说,这简直是一个致命的影响。
3000多万的人们笼罩在饥饿的恐慌之中,为了能够活下去,他们发掘了很多的食物,凡是肉眼能够看见的东西都被他们当成了食物充饥,哪怕是一颗老树的树皮都不放过。发现一棵树之后会有很多人冲上去抱着树皮狂啃,根本不在乎这坚硬的树皮吃下去会不会对肠胃造成不舒服,很多的老人和小孩在扛不住饥饿被活生生的饿死,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因为饥饿而死亡。
而那些勉强活下来的人已经见惯了这种场面,几乎不会有多余的难过,而是一脸冷漠的趴下死者身上的棉衣。那一年,逃亡河南的火车上总是慢慢的人,甚至有些人宁愿趴在车厢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