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泉州老照片,40年路网蝶变

2019-07-15   咱厝泉州

当年“东大路”以东农田,现在成了都市圈

泉州市区温陵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叫“东大路”。据说,相对于古城片区而言,这里位于城市的东部,名字也就由此而来。当时,东大路也是原324国道(原称福厦公路)在泉州市区过境路段,它以东片区则是一大片农田。

上世纪80年代改造后的温陵路(泉州市城建档案馆黄金良 1986年9月)

东大路

上帝视角看温陵路

石板温岭路

东大路

1980初,东大路东侧的田野

现在的温陵路

市标位置

当年“泉秀路”

1989年的泉秀路

1989年的泉秀路

现在的泉秀路

当年“九一街”

1989年8月的九一街

现在的九一街

“六七十年代变化不大,改革开放以后,就越来越大,中山南路热闹。”杜杏雅告诉记者,那时中山南路可通往晋江。改革开放时,那里的人们还带走私货来老城区卖。路一直在变化,新华路由大块石头路,演变成水泥路,再到沥青路。郊外农田上也建起房屋、道路,城市越拓越大,交通工具也增多了。在城内,就骑自行车,搭公交车,回上海坐动车,乘飞机,很是方便。

当年“田安路”

1993年的田安路

现在的田安路

上世纪90年代,中心市区向东扩展,新建了泉秀路、田安路、刺桐路、宝洲街、丰泽街等主干道。1993年,他还参与新建刺桐路。再后来,中心城区再东扩,城东片区、东海片区的道路逐步完善;向西北扩展,则建有站前大道、南北大道、江滨南路等。

据了解,截至2018年,泉州市级管养主次干道增加至89条(段),基本形成中心城区田字形路网和城东、东海、北峰三大片区的市区路网格局。

当年“刺桐路”

现在的刺桐路

当年“东湖路”

1993年的东湖街

现在的东湖街

当年“丰泽街”

1986年9月的丰泽街

现在的丰泽街

如今,泉州城市发展从沿江向环湾推进,城市建设的“北上南下,东进西拓”的战略蓝图也在高歌猛进,基本形成中心市区田字形路网结构,形成城东片区、东海片区、北峰片区三大片区的市政路网格局,市区主次干道共89条(段),总长约172公里。

东海片区市政道路——东海大街

上世纪20年代初,“南北一条街,东西两座塔”是泉州城市道路范围的生动写照。上世纪50-70年代,泉州市政府开始整修治理旧路面,对主干道全部改铺水泥路面;并先后增开城基路、堤后路、百源路、新华路、壕沟路、环城路、九一街等道路。

90年代地改市后,随新城区向城东、东北、东南和桥南拓展,中心片区新建的主干道有温陵路、泉秀路、田安路、刺桐路、坪山路、少林路、宝洲路与丰泽街、东湖街、湖心街、津淮街等。构成市中心5纵6横加环城路的主干交通格局。

随着泉州经济发展迅猛,相信未来不久,将冲出重围,一枝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