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胃强脾弱,中医讲:不是胃强,而是相对虚弱的脾而言病态的强

2019-06-05   素檏育儿莎莎姐

生娃是一道坎,养娃更是一道难以跨过的“鸿沟”。

拿吃饭这件事来说:孩子不爱吃、吃得少,我们费心费力地给孩子做饭、喂饭....可孩子就是不配合!

孩子能吃了就放心了吗?不!


想吃啥就吃啥,一看见吃得就迈不开腿,刚吃完饭一会儿就说饿,可身高体重都没见长。又要担心孩子是不是疳积、是不是长虫了?


其实这两种情况,都是脾虚的表现,虽然都是脾虚导致的,但又各有不同,所以也需要用不同的调理方法。





说到脾虚,可能有些家长了解一些,知道脾虚的孩子不爱吃饭、吸收不好,长得瘦小、面色差。

但有些孩子往往表现相反,很能吃、不挑食,可以说是来者不拒。

前者就是经常提到的脾虚胃虚;而后者其实也是脾虚的一种,被称为胃强脾弱。



脾虚胃虚的时候,孩子会出现很明显的一个表现:厌食。原因在于胃里面的食物并没有被消化,还是在胃里囤积,脾也没有能力运化它们。

同时也因为脾无法将营养物质传送给身体各个部位,孩子就会不长肉、不长个、抵抗力下降。



表 现

1.不爱吃饭是孩子脾胃虚弱的一种表现,短期内不爱吃饭,可能是积食+消化不良。所以,孩子这么抵制吃饭这件事,很有可能是脾虚了。

2.另外一个表现是白天容易出汗。一旦脾胃虚弱了,气血生化就会不足,阳气也会不足,这时候汗水就会像漏电一样从身体里冒出来。



正气不足了,病邪就会容易入侵,从基础的感冒咳嗽,不加调理可能就会演变成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其实都是脾虚导致的免疫力下降。

3.本来孩子都是精力旺盛的,但是脾虚的孩子在同伴还在跑的时候,往往就开始跑不动然后撒娇求家长抱着了。



这是因为“脾主肌肉”,脾虚的孩子要么消瘦要么虚胖,同时因为四肢的营养不足,所以会显得倦怠无力,孩子也就不爱动弹了。

调 养 方 式

脾虚胃虚的孩子,喂养的重点在于:消除积食+养护脾胃

这个时候,宝妈不能急于进补,要给孩子清淡饮食,少吃一点,让脾胃好好休息、养护。同时,可以搭配小儿推拿进行积食保健:清补板门、肾经各300次


同时让孩子多喝温开水,忌食寒凉食物,多吃新鲜蔬菜,适当喝一些健脾养胃的粥和汤。



胃强脾弱,这里胃强并不是真的强,而是一种相对虚弱的脾而言的病态的强。所以,胃有能力去容纳食物,孩子就会不自觉地想吃也能吃。



可是脾还是弱的,所以胃里的东西根本就无法被运化,孩子自然没有了长个、长肉的能力。

表 现

1.食欲强,尤其爱吃油腻寒凉的食物;吃再多也不长肉,还可能越吃越瘦,尤其是孩子的四肢;

2.脾气暴躁,或是精神不好,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大便干结,或是呈现先干后稀的状态,容易便秘;

3.面色发黄,毛发稀疏;抵抗力差,容易反复生病,尤其是呼吸系统和各类慢性症状。

调 养 方 式

胃强脾弱的孩子,喂养重点在于:“控制饮食”+“消除积食”

控制,是需要家长能“狠”下心的一步,也是所有调理方法的前提,只有做好了,后面的步骤才能顺利的进行。



所以,在每次吃饭的时候吃到7分饱就够了,孩子即使再想吃,为了孩子的身体做家长的也要忍住。

其次,因为胃强脾弱的特性,孩子前期一直在“狂吃狂吃狂吃”在阻断了不停补充的进程后,首要做的就是清理掉遗留的“垃圾”。

积食的推拿方也是需要用起来的,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孩子备上消积化滞,和胃健脾的焦三仙。



虽然我们一直在说胃强脾弱和胃虚脾虚是需要不同的方式调理的,但也要认识到,它们的本质其实就是脾虚。

对于脾虚,学会这三个秘笈,即使一时拿不准孩子的情况,也能按这条路调理下去。

1.反馈式喂养

脾虚其实就是吃出来的毛病,所以调理它从源头上走,一定不会出错。记录好孩子吃了什么,吃之前舌苔等选项的状态,吃之后又是怎样的。



这样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孩子对于每种食物的反应,也不会出现孩子突然咳嗽、发烧,你却不知道原因的慌张了。

2.不过度医疗

孩子一生病就赶紧打针吃药,会让免疫力一直无法得到锻炼。就拿发烧来说,体内正邪两股力量刚打起来,一针退烧下去,浇熄的不仅有病邪还有正气。



病邪可以换个方式换个种类卷土重来,正气可就只有这么一股,被伤害后需要长时间的修复,这期间孩子就非常容易被病邪“趁虚而入”了。

3.好脾胃“吃出来”

大部分的脾虚是因为后天喂养不当,造成孩子积食、不消化从而又影响到脾胃,然后是一个恶性循环。吃出来的脾虚,也可以用吃的方法养回去。

脾虚是代表孩子进入了一个需要打持久战的状态了,普通的积食多是急症,只要一消,可能第二天就好了。

但脾虚不一样,因为是长久的破坏没有弥补,仅靠一两天的补充,是不够的,它需要一点一点的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