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给予了多大的机遇?

2019-12-26     一诺农旅规划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的农耕历史深厚而久远。乡村是传统农耕生活的载体,但经历了农业服务工业,农村服务城市之后,“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田园美景已成为花钱才能看到的风景区,乡村已然成为落后的代名词。而城市与乡村生活的脱节使城市生活长大的孩子不识农家之苦,出现“田中谷自生”的笑话。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也是精英文化之根。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是压在党和国家肩上的重担,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3以来,连续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十七大和十八大也分别提出了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对推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要真正使乡村富起来,仅靠国家政策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乡村要实现自身造血,才能可持续发展。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这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明确了乡村发展新思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不仅可以满足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成为我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仅能够将农业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满足城乡居民走进自然、认识农业、体验农趣、休闲娱乐的需要,而且能够借助其较高的经济效益,吸引和调动各类经营主体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转变经营方式、保护产地环境的积极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省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和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近年来的扶贫实践充分证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成为全省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带动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建筑和文化等关联产业发展,有利于农村产品变礼品,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有利于民房变客房,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农区变景区,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保障农民收入“四季不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还能够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已成为保障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突出亮点。

同时,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可以在客观上倒逼地方政府和农民等各类经营主体共同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美化村貌、绿化道路、净化环境,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来建设,保护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也是弘扬传统耕读文明,不断丰富提高乡村文化内涵的过程,必将极大地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旅游产业的兴起,有利于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正是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以生态良好、产业多元、村风文明为突出特征的美丽乡村。

前提:“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长三十年”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长三十年”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稳定发展的前提。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巨大的消费市场和良好的发展根基为这一朝阳产业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目光。然而,土地问题一直是让投资者万分头疼的问题,正值第二轮土地承包剩余十年的节点,对未来土地政策的不确定让一部分打算投资农业的人踟蹰不敢冒险。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长三十年,政策一出,给打算投资农业的人和靠土地生活的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也为正在发展中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供了一份保障。

趋势: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对乡村生态环境、生活水平和居民素质的提高有着毋庸置疑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休闲农业开发讲求生态、有机、无污染、无公害,利用优美的田园景观、自然生态与环境资源及乡村文化和农家生活,为民众提供休闲、轻松、健康的度假。从这个意义上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同时,良性的休闲农业经营也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此外,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引领农村构建新时代的产业治理模式、生态治理模式、社会治理模式,助力脱贫致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明素养和文化水平,为广大农民提供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幸福家园。

优势: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休闲农业的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它风景名胜地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情趣。如今,农业+文化创意、农业+生态旅游、农业+观光休闲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规模化、企业化、现代化经营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农民将闲置土地流转,再到园区打工,收入增加的同时,更不用远离家乡,受离别之苦。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农业、农村发展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对减少空心村、留守老人和儿童等社会问题有推动作用。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推动农村绿色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又可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盘活闲置农村资源,有效拉动内需,是实现共享发展非常重要的途径,也是反哺农业与农村、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实落脚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AJyQ28BMH2_cNUgDti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