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经营者必懂的十二大政策

2020-04-12     一诺农旅规划

​ 一、新《土地管理法》


农村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土地、宅基地被称为农村“三块地”。这“三块地”不仅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其所能产生的粮食、产业等收益实际也关系到每一个人。


正式实施的新《土地管理法》,主要集中在土地征收、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三大方面。


二、《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


这份指导意见是在以往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集成、延伸、细化和实化,在“钱、地、人”这三个方面打出了“组合拳”。


“钱”,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例,以前这部分钱没规定投在哪里,现在比例有明确,必须往农村投。另外,还会增加10万亿元以上的县域贷款余额;在“地”的方面,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在“人”的方面,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兴办产业;这三个方面都有实实在在的措施体现。



三、《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的通知》


在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之后,宅基地到底怎么批怎么管,社会各方都在等待。这份文件就宅基地如何审批、怎么走流程进行了明确。里面涉及的部门与流程还是挺复杂的,不实际操作一遍很难领会。



四、《关于金融支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的通知》


农村金融政策一直以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这次农业银行发声,针对乡村旅游开发,提供1000亿元意向性信用额度。


支持领域:重点村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生态与传统文化保护、公共服务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以及乡村民宿、观光度假、农事体验、乡土美食、文化创意等文化和旅游产品的研发与推广。



五、《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


民宿行业创业者一直求生存求发展,但对应的民宿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甚至是空白。表面上看各地政府开始将民宿发展作为新兴经济产业来培育,但工作着力点却只放在招商引资上,忽视培植项目落地的土壤。


过去的10年民宿创业者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进行经营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可谓用尽百分之百的力气,但是如果没有政策的保险,这条路也很危险。



六、《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


这是针对有些地区乡村旅游外部连接景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和污水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欠账多,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产品和服务标准不完善,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建设意愿不强、融资难度较大等问题。


《行动方案》来补短板,现阶段自己项目有存在类似问题的,可以参照行动方案有的放矢的解决相问题。



七、《关于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


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就要改革创新相关土地政策,对农村宅基地、集体用地加入市场化的元素,促进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就要积极发挥金融服务的杠杆作用,加大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以银行、保险、基金等为农村发展提供必要开发资金。



八、《关于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通知》


通过验收认定的这71家示范区在创建方式、创建路径、创建成果上各具特色,为更多示范区创建单位创新发展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特别是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旅游扶贫富民创新发展、城乡统筹创新发展、生态依托创新发展、景城共建创新发展、休闲度假创新发展、资源转型创新发展、边境开发开放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的实践探索,对各地深化全域旅游发展具有较高的学习借鉴意义。



九、《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


意见里有组数据可以看看,到2022年建设国家森林康养基地300处,到2035年建设1200处。这个目标写出来了,地方政府肯定努力要完成的,是不是要跟着节奏往这个方向走呢?


方向比较明确,这个行当上边是支持的,没有问题,有基础有市场就可以进场,但是千万别成了地方要完成指标的那个炮灰。



十、《关于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凡是投资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等,无一不涉及到使用设施农用地,对项目建设哪些属于范围之内,哪些是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进行细分,让投资者更清楚项目该如何操作。



十一、新版《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


乡村振兴离不开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养老、农产品加工等乡村产业的发展与带动,而发展乡村产业,核心问题就是用地支持。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2019版)》从根本上明确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乡村产业的用地规范,避免乡村产业受到土地问题、大棚房问题的困扰。



十二、2020年农业农村部关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工作重点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农业农村部的近期工作重点值得关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oIkbHEBnkjnB-0zBeg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