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名——荆轲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匕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荆轲是四大刺客中唯一没有成功的一个,也是最悲情的一个。由于燕太子丹的担心和猜疑,荆轲没有约来自己的伙伴,只好勉强与秦舞阳同行。对于这个无奈之举,荆轲仍然表现的毅然决然,在易水河畔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名言。荆轲不缺乏勇气,他从容的直面生死,即使秦舞阳的异常被人识破的时候,他仍然镇定自若。他已经超脱了生死,又何来的恐惧。图穷匕现的巧妙,功败垂成的结局,在生命的最后,他没有恐惧,只有功成垂败的懊恼。
第9名——吴起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人。吴起一生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杀吴起。
一个一心想扬名天下的人,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政治奇才。帮助鲁国打败了齐国,却受到中伤而不得不离开。逃到魏国后,帮助魏国打击了秦国,尽占其河西地区。而后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用五万魏军大败秦军五十万。后来再次遭到排挤,不得不逃到楚国。楚悼王任其为相,吴起开始大展拳脚进行改革。并帮助楚国平定百越,灭掉陈、蔡,击退赵、韩、魏,打击了秦国。楚悼王死后,吴起再次遭到政敌的围攻,他跑到楚悼王的尸体旁伏在尸体上,被敌人射死。但这些人也因为箭射王尸而被灭族。吴起的一生几起几落,始终受到别人的毁谤和攻击,最后也是因此而死。
第8名——关羽
关羽(161-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蜀国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武艺超群、忠义耿直,是一个千载难的一见的真英雄、真豪杰。襄樊战役的时候,曹操慌慌张张连派曹仁于禁徐晃三员大将抵挡,可见对他的惧怕。水淹七军也把蜀汉的国势推向了顶点。但由于东吴的背信弃义,突然袭击,使关羽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最后在魏吴的串通勾结下,关羽终于败亡被杀。如此一位令敌人胆战心惊的英雄,被盟友背后捅了刀子而死。第7名——祖逖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保定市涞水县)人,东晋军事家。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后率亲党避乱于江淮,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因势力强盛,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太兴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渊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祖逖见目睹朝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追赠车骑将军,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
祖逖既有大志,又善于用兵。闻鸡起舞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祖逖少年时代的激昂。中原沦陷后,祖逖力主北伐。带着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的空头名号,祖逖率领部曲百余家渡过了长江。祖逖在江北屡败强敌,终于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失地。就在北伐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东晋王朝内部出现动乱,朝廷无心北伐,祖逖忧愤而死。
第6名——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整饬兵备,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
和瓦刺首领也先的交锋中,明英宗御驾亲征。土木堡一战,明英宗被俘,五十万明军全军覆没。在国家危难存亡之际,于谦挺身而出,立新帝稳定国内局势,保卫京城打退外敌也先的侵犯。力挽狂澜于既倒,国家因此转危为安。于谦两袖清风,勤于国事,但他为人刚正,最后被奸人所害。 留下千古名篇: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