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人当上了美军上校,前往德国寻宝,多年后他将名震天下

2020-05-28     这才是战争

原标题:一个中国人当上了美军上校,前往德国寻宝,多年后他将名震天下

1945年春天,纳粹德国已经陷入穷途末路之中。在这个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刻,美国军方悄悄的召集了一批人。这批人原本大都是地方上的平民百姓,美军直接让这些人参军入伍,并分别授予了不低的军衔。这群人中的头,直接授予了少将军衔。而且这批人中居然还有一个中国人,他被授予了上校军衔。美军之所以一下子给予这批如此高的待遇,说到底是为了让他们去办一件事情。说的清楚点,是去马上就要垮台的纳粹德国寻宝。

纳粹德国曾经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从各个被占领国家,搜刮到了天量的财富。随着纳粹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很多财富被有意或者无意的隐藏了起来。少数不甘心失败的死硬纳粹分子,甚至还指望靠着这些隐藏的财富,东山再起。

在这里仅举一个例子,1945年4月,美军在德国图林根地区的默克斯村附近的一处矿井内,发现了德国国家银行在此藏匿的大量黄金、铂金、钻石、白银等财宝,光黄金就包括:8198块金锭,55箱金砖(每箱两条,每条重10公斤),数百袋黄金器皿和制品,超过1300袋的金马克、金法郎和金英镑,711袋20美元的金币,9袋珍稀的古代金币等。光黄金一项,按照现在的黄金价格,就值一百多亿美元。

前面提到的这批人,难道是去德国寻找金银财宝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去寻的宝贝,比金银钻石什么的,要更珍贵。

图为美军正在清点纳粹藏匿的金银珠宝

而能够比金银财宝还珍贵的东西,会是什么呢?难道是那些号称无价之宝的珍贵艺术品。在纳粹德国的高级官员里,不乏附庸风雅之徒。最典型的就是纳粹德国的二把手戈林。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强取豪夺,搜集了包括绘画雕塑在内的大量艺术珍品。随着纳粹德国的濒临崩溃,这些之前搜刮到的大批艺术珍品,也在匆忙中被四处遗弃或是隐藏起来了。西线的盟军与东线的苏军,为了搜寻纳粹隐藏的艺术珍品,都组织了专门的寻宝部队。这个故事后来被好莱坞搬上银幕,拍成了电影《盟军夺宝队》。

图为电影《盟军夺宝队》海报

当时发现的各种艺术珍品,光绘画就包括了达芬奇、塞尚、马奈、维米尔、伦勃朗等世界著名艺术家的作品。虽说用金钱衡量这些艺术珍品,有些不妥当。但在没有其他好办法的情况下,也只能如此了。以伦勃朗画作为例,在2018年12月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伦勃朗的一幅晚年作品,就拍出了94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8272万元)。

那么本文开头提到的那批人,是去追寻纳粹的艺术宝藏吗。答案还是否定。他们所要找的宝藏,比那些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还要宝贵。是到揭晓答案的时候了,美军召集的这批人,都是美国国内顶尖的军事科技专家。他们组成了一个军事科技调查团,团长是冯·卡门教授。那个被授予美国上校军衔的中国人,正是冯·卡门教授的高徒,大名鼎鼎的钱学森。

图为纳粹德国在败亡中遗弃的部分艺术品

至于他们去德国要找的宝贝,正是纳粹德国的尖端军事科技资产。说的详细些,包括尖端科技军事装备、尖端科技仪表设备、尖端军事科技资料,当然最重要的是尖端军事科技人才了。这个调查团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这些珍宝,并把他们统统打包带回美国。

1945年4月,这个军事科技调查团从美国乘飞机出发,来到了还处于战火中的德国。1945年5月2日,钱学森跟随美军攻入巴伐利亚。在这里,一条大鱼露出了踪迹。钱学森所在的美军部队俘获了一名叫姓布劳恩的火箭工程师,此人是纳粹导弹之父:冯·布劳恩的亲弟弟。他带来了哥哥的口信,愿意与同事一起向美军投降。

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美国人当然是求之不得了。在慕尼黑附近的一所美国军营里,冯·卡门与钱学森提审了冯·布劳恩。两位日后中美两国的顶尖航天科学家,以这种方式第一次见面了。

一见面,冯·布劳恩就开口说:“我知道我们(纳粹德国)创造了一种新的战争模式,问题是现在我们不知道。应该把我们的才智贡献给哪个战胜国。我希望地球能避免再进行一场世界大战,我认为只有在各大国导弹技术均衡的条件下,才能维持未来的和平。”按照钱学森的要求,冯·布劳恩写出了《德国液态火箭研究与展望》的书面报告。

冯·布劳恩得到了美国方面的高度重视,很快就被用飞机接回了美国。再往后,他领导设计了世界上最大的火箭(土星5号火箭),把人送上了月球。

图为冯·布劳恩与自己设计的土星5号火箭

在德国北部布伦兹韦格附近的松树林里,盟军发现了一个纳粹空军的秘密研究所,这里是德国纳粹二号头目戈林直接领导的“气体动力学研究所”。在这里,56栋建筑物在树林里经过了精心伪装,从空中看就是普通的农舍,因此战争对此处的破坏很小。

1000多位研究人员在此进行弹道、空气动力学、喷气推进等实验。在这里,钱学森一行人获得了喷气推进、弹道导弹等方面的丰富资料和数据,并直接审讯了德国研究人员。

图为影视作品中的纳粹空军秘密研究基地

在这里的一口干涸的枯井里面,发现了大量的文件档案资料,包括各种飞机的设计文件,有计算书、设计蓝图、风洞试验报告等。仅在这一个研究所,钱学森他们就获得了三百余万份珍贵科技资料,重达1500多吨。

接下来考察团考察了诺德豪森、哥廷根、亚琛、慕尼黑等涉及航空领域的德国城市。通过考察以及审问德国俘虏,他们吃惊的了解到,德国当时已经设计出了一款洲际导弹,射程可达5000多公里,可从法国本土直接攻击美国的东海岸如纽约、华盛顿这样的大城市。如果战争再拖延一段时间,估计对美国将会产生重大损失。

在被钱学森审讯的德国科学家与工程师里面,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一下。他的名字叫普朗特,当时已经到了古稀之年,是冯·卡门的老师,钱学森的师祖。三代师生,以这样一种尴尬的场面聚在了一起。

从左到右分别为普朗特、钱学森、冯·卡门

在二战胜利后的这次科技资产瓜分狂潮中,美国无疑是最大的赢家。根据不完全统计,被美国挖走的德国顶尖科技专家,达到一千多人。至于带走的尖端科技资料,尖端科技仪器与设备,更是数不胜数了。对美国科技的深远影响,延续至今。

钱学森在考察结束后,写了多份关于德国火箭和喷气技术方面的调研报告,内容涉及箭形机翼、火箭、超声速气体动力学、冲压发动机、脉冲式空气喷气发动机、液体炸药炸弹、飞机上的喷气涡轮发动机的安装问题等。在此基础上,调查团还编写了题为《迈向新高度》的九卷报告,为战后美国飞机和火箭的发展提出了长远的规划蓝图,其中五卷为钱学森执笔。

1945年10月,日本投降后,钱学森带领几位专家,去考察日本的航空科研情况。1947年,他回国结婚,由于当时中国的国内政治局势,他很快返回了美国。接下来的发生的故事,基本上已经众人皆知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计划携带家人回到祖国,却遭到美国的无理扣留,长达五年。1955年,中国政府通过与美国的外交谈判,经过周恩来总理和中国政府的巨大努力,甚至不惜释放了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图为1955年,刚回国时的钱学森

回国以后,钱学森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首任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并兼任该院一分院院长(该分院后来发展为今天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首任主任。1965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后兼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1970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由于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诸多技术科学领域以及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开创性贡献,使他获得来自国内外的很高荣誉。199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2年获第二届“霍英东杰出奖”。同年,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批准,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763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钱学森星”。

本文作者:季雨,“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友情提示:本号已加入版权保护,任何敢于抄袭洗稿者,都将受到“视觉中国”式维权打击,代价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谓言之不预也。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4dW3IBnkjnB-0zI9_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