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调整前期政策:从这些国家入境来北京,所有人都需要隔离观察14天

2020-03-04     北青社区报石景山版

3月2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报告新增疑似病例14例、密切接触者7例。治愈出院患者6例,分别从市区两级定点医院出院。其中有2名男性,4名女性,年龄最小的34岁,最大的56岁。

截至3月2日24时,累计确诊病例414例,治愈出院病例288例,死亡病例8例。现有疑似病例37例。累计确定密切接触者2735例,其中273例尚在医学观察中。确诊病例中东城区13例、西城区53例、朝阳区71例、海淀区63例、丰台区42例、石景山区14例、门头沟区3例、房山区16例、通州区19例、顺义区10例、昌平区29例、大兴区39例、怀柔区7例、密云区7例、延庆区1例,外地来京人员25例,境外输入人员2例。平谷区尚未有病例。

全市有11个区已连续14天以上无新增确诊病例,具体为平谷区自有疫情以来无报告病例,延庆区39天,门头沟区29天,怀柔区25天,顺义区23天,东城区20天,密云区20天,石景山区18天,大兴区18天,房山区15天,昌平区14天。

414例确诊病例中,男性病例200例,占48.3%,女性病例214例,占51.7%;年龄范围为6个月~94岁,其中5岁以下14例,占3.4%,6岁至17岁13例,占3.1%,18岁至59岁277例,占66.9%,60岁及以上110例,占26.6%。

今天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举行第三十九场新闻发布会。

从这些国家入境来北京,所有人都需隔离观察

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介绍,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呈现扩散态势,部分国家疫情发展很快,形势还是很严峻。一些海外留学生、务工人员回国意愿比较强烈。近几天,仅在伊朗的中国留学生从北京口岸回国的就有20余人。北京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入境口岸之一,防范疫情输入风险的压力很大。这几天,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紧锣密鼓地研究应对方案,加强力量统筹,开展工作调度,应对境外疫情风险输入的工作全面有序铺开。

陈蓓介绍,此前,我们对于过去14天内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停留,经北京口岸入境的人员,免除居家观察14天的要求。现在,根据境外疫情变化我们要对前期政策作出调整:

  • 凡是从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等疫情严重国家经北京口岸入境的,如果是中转去外地的,严格按当地规定做好防疫工作;

  • 如果目的地是北京的,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要实行隔离观察。

  • 在北京有固定居所的,纳入社区防控体系,居家隔离观察14天;

  • 在京无固定居所的,安排在指定宾馆集中医学观察14天;

  • 对外交人员,体温检测合格的,按照有关外交人员管理办法执行。

将外籍人士纳入社区健康管理体系

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强介绍,为做好外籍人士返京后的疫情防控工作,降低因境外输入引发社区传播的风险,近期,本市加强了入境健康管理,出台了外籍人士居住密集的社区(村)疫情防控的有关措施。

一是将外籍人士纳入社区健康管理体系。

返京外籍人士进入小区时,需进行登记,填写基本信息、报告健康状况、了解防控政策。居家观察的外籍人士每天通过微信、电话或短信等方式报告体温检测情况。如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要及时前往发热门诊进行诊疗排查。如出现确诊、疑似或密切接触者,将按既有医学程序处置。外籍人士在小区内有聚集性行为的,社区(村)工作人员要予以提醒和劝导,告知疫情传播风险。

二是做好外籍人士疫情防控宣传引导。

结合小区外籍人士情况,制作相应语种版本的疫情预防和就诊手册、宣传海报、公开信等,通过上门发放、网络推送等方式,使外籍人士能够及时知晓。外籍人士人数较多且居住相对密集的地区,开通外语热线服务电话,受理外籍人士咨询,做好政策解答和心理疏导。本着自愿原则,社区可招募具备条件的外籍人士做志愿者,加强外籍人士与社区、物业、居民的沟通,共同做好疫情防控。

三是加强对外籍人士疫情防控的服务保障。

外籍人士居住密集的地区,要细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对社区(村)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讲清楚涉外工作注意事项,充分尊重外籍人士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开展工作时注意方式方法。房屋租赁中介企业和房东也要提醒租住的外籍人士做好个人防护,支持配合防控工作。

他还提到,以上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将根据本市疫情防控情况和境外疫情发展情况适时调整。

在京外国人健康管理一视同仁

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介绍,对在京的外国人一视同仁,统一按照北京的防疫要求,落实做好健康管理的一系列工作。

陈蓓表示,北京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外籍人员的数量非常多。比如说在朝阳的望京地区,韩国籍的人士就比较多。这段时间朝阳区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对外籍人士的健康管理。这里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充分调动社区商会的积极性,借助民间的力量开展工作,效果非常好。通过各种联防联控的力量,加强我们的防控和健康管理,也赢得了外籍人士的理解和支持。

北京疾控为海外华人发出5点防控建议

陈蓓说,我们既要依法依规,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加强健康管理,又要讲求政策方法,体现尊重、齐心协力,共同应对疫情风险。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研究员杨鹏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上调为“非常高”。因此需要每个国家、每个人共同携手,努力抗击疫情。北京疾控部门特向海外华人提出了防控建议:

1.持续关注当地的疫情变化,按照所在国家和地区防控传染病的法律法规,以及疫情防控要求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开展疫情防控,落实好防控措施。

2.密切关注我国外交部、中国疾控中心以及北京市疾控中心等官方机构网站,了解新冠肺炎防控要求和健康提示。

3.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一是要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多饮水,经常换洗衣物。外出回家、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

二是外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室内公共场所等密闭环境时,应正确佩戴口罩。

三是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通风时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四是集体用餐时,尽量避开就餐高峰,减少与他人近距离接触。

五是接待外来人员时,双方均应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握手,不拥抱,注意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六是尽量避免聚餐和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如影剧院、酒吧、网吧、商场、车站、码头、展览馆、博物馆、公共浴池、温泉等。

七是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或纸巾遮住,不要用手接触口鼻眼。口鼻分泌物或吐痰时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八是如与他人合租住所或借住在别人家里,要观察有关人员有无发热、就诊等异常情况。

4.若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不要带病工作、学习,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请及时就近在当地医疗机构进行诊疗,并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接触史。就诊期间尽量不要触摸就诊环境中的相关物品,尽量避免下意识地触摸自己的口、鼻及眼部。

5.在疫情流行期间,不要恐慌,除非必要,尽可能不要外出旅行,严格按照当地及我国驻外使馆的相关建议和要求进行国际旅行。如果成为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应取消旅行或旅游安排,就地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来源: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客户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whXonABgx9BqZZIK1P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