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闺蜜,昨天和我吐槽,她说自己活的越来越像她的老母亲。
她的母亲是一个勤劳的农家妇女,天天为了那个家受累操劳。那时候她的家里穷,为了儿女的学费,她的母亲除了家里家外的忙碌,还要外出做点小生意。
她的父亲很大男子主义,属于油瓶倒了也不扶的主,除了种种地,别的啥也不管,在家里还得吃好的,喝好的,像大爷一样被伺候着,偶尔还会惹妻子生气。
闺蜜说,感觉自己也变成了母亲,天天累死累活,为了家忙碌的要死,但是丈夫不领情,孩子不听话,自己辛辛苦苦,在别人眼里没啥价值。
听着她的唠叨,我仿佛看到了她那个勤劳的母亲。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不会再次重复父母的老路,可是,过着过着,不知不觉就成了他们。
20年前,我有一个同事,她的丈夫特喜欢喝酒,已经达到了酗酒的状态。不喝酒的时候,什么道理都懂,对家人也很好,一喝了酒,就开始疯狂发泄。打架骂人摔东西是常事,睡在马路上不回家,被警察收留也有好几回。
因此,家里人都怕他喝酒,但是他酒瘾上来,忍不住,也管不住,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寻找酒喝,喝完了就把家里弄得一片狼藉,然后和妻子吵架爆粗,吓得小女儿躲在沙发后边都不敢说话。
后来同事忍不了,和他离了婚,他也被送进了医院,进行戒酒脱敏治疗,后来没有太多他的消息了。
讨厌父亲喝酒的女儿长大了,她嫁给了一个看着很靠谱的男人。但是奇怪的是,这个男人后来也开始喝酒,醉酒后也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女孩子只得叹息自己命苦,怎么老爸这样,丈夫也这样呢?
其实,她可能不知道,这也是原生家庭带给她的潜在伤害,尽管她极力的抗拒醉酒的人,但是有句话说的对,你越是抗拒的,它越会缠着你。
所以,她的潜意识,还是给她找了一个这样的丈夫,她也走上了母亲的老路。
结论: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
苏珊·福沃德是国际知名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她写过一本书,叫《原生家庭》。在书里面,她把父母分为两类,一类是健康无毒的,一类是不健康有毒的。
有毒的父母又分为这几类:
永远觉的自己完美的父母
这类父母无论什么时候都觉得自己对,对孩子的任何批评指责都是为他好,在精神上绑架了孩子,让孩子不敢反抗。
没有尽到抚养责任的父母
这类父母对孩子不关心,整天忙于自己的事业,或者是吃喝嫖赌,不负责任,他们的子女就像没有父母似的,不被关爱。
喜欢操控孩子的父母
这类父母什么事都替孩子做主,孩子没有任何自主权,活的就像一个傀儡,充满无力感。
酗酒型父母
身体虐待型父母
这类父母,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力,体罚孩子已成为他们的惯性做法。这些父母往往生长于充满暴力的家庭,而暴力是他们学会的解决问题和发泄情绪的唯一手段。
言语虐待型父母
有的父母不打孩子,但是会不留情面地挖苦孩子,羞辱孩子,打击孩子,这种父母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的伤害更大。
性虐待型父母
有毒的父母这么多,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伤害,这种伤害甚至会伴随人的一生。
但是,我们不能画地为牢,束手待毙,怎么把有毒的父母带给我们的伤害变得最小,甚至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这是需要我们集体思考的命题。
我通过查找资料,阅读书籍,以及自己的所思所得,总结了以下几个心理学家常用的脱敏办法,有困扰的朋友不妨拿去试一试:
学会自我疗愈,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
有一个年轻人,出身极其不幸,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母亲带他改嫁。继父的脾气很坏,喝醉了酒就打他出气,母亲胆小懦弱,保护不了他。
心惊胆战中,他长大了。长大后的他离开家乡,去了外地打工。打工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书,交了很多朋友,后来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了一个年轻的企业家。
了解他过往的朋友都很佩服他,他却说:埋怨过去有什么用,记恨他们又有什么用,他们没文化,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对他们只有同情,没有怨恨,因为这种特殊的经历,我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这个年轻人就是典型的自我疗愈成功者,大量的阅读不仅给了他前进的力量和宽容,也给了他开阔的眼界和俯视的思维,所以,他会成功。
02挣脱原生家庭的枷锁,保持勇往直前的勇气
有一个电影,叫《风雨哈佛路》,里面的女主角是丽斯,
她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出生在贫民窟,她的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父母还吸毒,她的童年简直看不到光。
15岁那年,她的母亲因艾滋病去世,他的父亲被劳教。没了父母的丽斯只得去乞讨,在乞讨的过程中,她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改变这种命运,就必须去读书。
于是,她去恳求一位好心的高中校长,校长被她的执着所打动,同意她入学就读。
看到希望的丽斯一边打工,一边上学,她用两年的时间修完了高中四年的课程,然后又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进了哈佛。
在颁奖仪式上,当被记者问到她的过去时,她说:“我为什么要觉的可怜,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谢它,它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我没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
一个贫困的女孩,靠着自己的努力,脱离了原生家庭的枷锁,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应该说,她是最棒的,她的行为值得很多人学习。
不再进行自我惩罚,学会直面原生家庭带来的坏情绪
我发现青春期的女孩,有的喜欢自残,她们用尖锐的东西在胳膊上划来划去,弄得伤痕累累。
后来我才明白,这些孩子内心都有伤,有的是离异家庭,有的是父母不和,还有的是在家里得不到关爱,她们才用这种方式来虐待自己,用疼痛感来感知生命。
心里有伤的孩子,要学会释放情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要压抑自己,也不要惧怕暴露情绪。因为,你们的不幸都是不负责任的父母带来的,作为未成年人,你们是受害者,不需要负责。
释放情绪的办法有很多,如果是委屈,那就大哭一场;如果是愤怒,那就喊出来,或者拿着枕头出出气,或者对惹你生气的人的照片使劲吼叫。
这样做之后,你会觉得心里很轻松,当再次面对原生家庭的问题时,就会游刃有余。
增加运动量,多读书,让自己阳光快乐起来
有毒家庭长大的孩子,因为从小受到摧残,性格都比较内向,不喜欢暴露真实的自己。
问题就像毒瘤,越掩盖,越严重。只有打开心扉,完全和世界融合,心里的愈伤才会好的快。
运动就是一个很有效的疗伤办法。我们很少看到萎靡不振的运动员,也很少看到一边运动还一边愁眉苦脸的人。因为据科学研究,运动可以产生多巴胺,这是一种让人快乐的物质,人一快乐,心就大了。
所以,受过原生家庭伤害的小伙伴们,别再自怨自艾,打开心扉,走出去,去跑步,去运动,去读书,让自己快乐起来,这样才是对岁月的不辜负,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upFkm4BMH2_cNUgcKL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