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里曾说: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这话一点不假,孤独,大概是所有在一线城市里打拼的年轻人的通病。
上下班两点一线机械重复的生活,磨去了人身上鲜活跳跃的精神气,梦想有没有实现不知道,但那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自己却被城市的钢铁水泥吞噬。
本以为生活本就是如此枯燥无聊,麻木不仁和冷漠疏离是大众标配。但其实,在城市的角落里,有一些地方,他们大多狭小逼仄,甚至仅仅只是路边支的几张小摊,但却上演着城市另一种风情。
忽明忽暗的炭火熏烤出五香十色的舌尖诱惑,缭缭烟火气袅袅蒸腾,啤酒泡沫散发出夜晚的热辣。白天流失的元气在麻辣鲜香的刺激下逐渐回归,被生活麻痹的知觉在慢慢复原,城市的烟火气在这里完美呈现。
今天,就让好饿君带你去城市角落里寻觅一遭,沾一沾久违的烟火气吧。
*以下烤串店,排名不分先后,口味仅以好饿君个人为准。
营业时间:11::00-00:30
地址:凯旋北路190号
味道:比较忠于原味
从镇坪路3口出来,抬眼便是一家烤串店。白色的门头简单干净,名字也取得似乎十分随意,但简单中也表达出了真意-只卖正宗羊肉串。
门口一个液晶显示屏播放着欢快的异域曲调,不大的小店里,三个新疆人忙着烤串、穿串。被清理干净的羊整扇整扇的挂在墙上,粉嫩的羊肉透露出新鲜的信息。
才下午3点的光景,已经有了陆陆续续排队的人,没有性别年龄之分,衣着光鲜的青年男女,或是周边散布的大爷大妈,路过的时候买上几串,也没有什么拘束之说。
站在马路边子上,吃上几串烤串,炭火的气息在唇齿间穿梭,羊肉的香味在舌尖萦绕,看着路边来来往往的人群,才觉得这一刻是鲜活的。
老板是新疆伊犁的小伙子,十几岁出来上海打拼,如今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二十六七的年纪,却有着年龄不符的沉稳,大概是十年打拼岁月在身上留下的印记吧。
羊肉串肥瘦相间的最为好吃,羊肉在炭火的炙烤下滋滋作响,油滴到炭火上“呲”的一声腾起阵阵白烟,简单地撒上一把孜然,吃到嘴里就是绝味。油脂在齿间化开,混合着瘦肉,香味直入骨髓。
红柳烤肉是新疆羊肉的特色。大块的羊肉串到红柳木上,红柳木的木香味在高温的激发下渗入羊肉内里,所以羊肉会有一抹别样的红柳木香味。
羊肉块很大,肉很新鲜,但红柳木上的羊肉都是瘦肉,吃起来没有普通羊肉串肥瘦相间的香。
营业时间:18::00-03:00
地址:凯旋北路190号
味道:重口味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这家烧烤店才不紧不慢的支起摊子。位于宜川路与延长西路的交叉路口,只有一个门头,四尺见方的地方一个小小的烧烤架,却也足以慰藉来来往往孤单的灵魂。
据说已经在这开了好多年了,布满油渍的地面无声地彰显着过往的岁月,头顶交织的电线像极了乱麻一样的生活。
各种新鲜的食材已经被提前腌制过,依次排开,红黄蓝绿、荤素皆有,供来往人群随意挑选。
烧的正旺的炭火往炉子上一架,挑好的食材在烧烤小哥掌间几番翻转,刷油、撒上孜然粉、加辣椒,几个动作行云流水间,似是熟稔到了与生俱来自带神技。
烤好的串串正是火候,肉很香,但却极辣,边走边吃,辣意刺激的舌尖口水不停分泌,方能平息那抹辣意的躁动。
烤串都是提前腌制过得,所以极其入味。但是味道偏重,吃的时候最好配上一瓶啤酒,啤酒的甘涩刚好中和调料的辛辣。
这家烧烤店也是这里的“原住民”了,八九点来吃的时候最有气氛,小桌子小凳子大大咧咧的摊开。
深夜加班回家的人路过此处,点上几个串,喝上一瓶啤酒,一整天的疲惫在这舌尖的享受中也烟消云散了。
营业时间:18::00-04:00
地址:光新路131号乐购光新店
味道:稍重
说起小马烧烤,大概许多烧烤爱好者都有所耳闻。20多年的老店,一直在光新路上从未变过。老板是从河南来的老周,一家人来上海打拼,守着一个烧烤店,从小马变成老马,20多年倒也过得不温不火。
几年前住在周边时,半夜经常来这里寻吃的。每天店里人头涌动,外边大马路上坐满了吃烧烤的人。食物散发出的鲜香和升腾起的烟火气,似乎把空气都变得十分鲜活。
带子、羊肉串、生蚝、土豆以及各种锡纸烫,周围响彻的都是大家彼此畅快交谈的声音,啤酒杯碰撞的声音更是为夜色增香生彩。
我们到的时候,7点多。店里稀稀落落几个人,以往的火爆不复存在,大概是还没到时候。
点了小香肠、羊肉串、生蚝等串串,烧烤的师傅却换了一个陌生的面孔,不过老板还在店里,闲聊的时候才知道现在老马已经不自己动手烤了,换做他的堂弟来主烤。
翻烤技术也算是娴熟,烤好的串串咸淡适宜,味道还是以往的味道,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没有了以往人声鼎沸的情景,吃起来竟然有点食不知味。
问起生意如何,老马神情寂寥,几年前城建改造,外边不让摆摊子之后,生意便不复从前。
出门的时候,看到老马一个人呆呆的坐在门口,望着来往的车辆发呆,似乎在思索着什么,是在为烧烤店的未来担忧,还是为生计发愁?这就不得而知了。
营业时间:19:30
地址:襄阳南路313号
口味:适宜
在魔都,已经很少看到这样原始的大排档了。搭建在居民区楼下的小院里,几个折叠桌,折叠板凳一支,多姿多彩的夜晚就开始了。
几个北方的年轻小伙子忙里忙外,一般晚上7点半才开始营业。串串都明码标价,自己挑选。食材都十分新鲜,尤其是带子,又香又嫩。
来吃的人几乎都是附近的学生和居民,都是常客了,也知晓这里的规矩。
因是开在居民楼下,所以来吃烧烤的人几乎都墨守成章,很少大声喧哗。偶有一两个大声的,店里年轻的小哥哥也会轻轻提醒。
去的晚的话几乎都要排队,座位有限,所以很多人都是点了站着吃。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是坐满了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可以拼桌。等了将近十分钟才有座位。
随便捡了几个日常吃的串串和带子,看着烧烤的几个小哥哥认真的烤着串,炭火的火光在几个年轻人脸上明明灭灭。沉默寡言却又有种别样的坚毅。
吃到第一口的时候,真的有种被惊艳的感觉。食材的烤炙程度刚刚好,调料放的也是咸淡适宜。
吃起来不重口,很温和,既能吃到食材本身的味道又能吃到调料的味道,每一种都很好吃。尤其是带子,很新鲜,吃起来柔嫩带着股诱惑力。
每一家烧烤店都是生活河流上的渡口,用一船的麻辣奔放,搭救那些倦怠而饥饿的灵魂。
烧烤这种吃食,原本就是再市井不过的,就是要在大排档里或者路边街角,大家围坐一团,肆意谈话,大口喝酒,大口撸串,生活的愁闷在一口酒一口肉在这开阔的天地里消弭无踪。
然而现如今城建规划,许多往日的烧烤摊子都慢慢的消失了,或者摇身一变成为精致的烧烤吧,但是在精致的环境里撸串总是感觉束手束脚不尽人意,于是便作罢。
不过如果仔细寻找,还是会有那么一些店,仍然顽强的生存着,它们散布在城市的角落或者街边,在静默的夜里摆渡着那些在城市里“流浪”的灵魂。
一日不过三餐六尺,人生只是手中一串。找个周末,一起去吃顿烧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