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国藩最著名的事迹就是他创立了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可以说,湘军是曾国藩这个文人,从无到有一点点创立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他受尽了委屈甚至是屈辱。那么,曾国藩为什么要创立湘军呢?他是如何一步步做到的呢?在这个过程中,他又遇到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困难?我们来为大家缓缓道来。
咸丰登基后,曾国藩并没有受到赏识,还因为说话太直,得罪了不少人。这时,传来了曾国藩母亲去世的消息。曾国藩回家为母亲处理好丧事后,开始静心在家读书,他看出在当时的官场背景下,自己很难做成事情,他对学术很感兴趣,想转换人生,展开自己的学者生涯。但这时候,太平天国从广西金田起义,打到了湖南,发展到了三十万人,还攻克了武昌。咸丰皇帝命令各地官员拼死抵抗,还让曾国藩这样的在籍官员出山,兴办团练。
但这时候曾国藩并不想出山,一是他还在为母亲守孝,二是他是文官从来没打过仗,一点经验都没有。三是他对咸丰没有什么信心了。这时候,他的朋友郭崇焘劝他:你之前总说朝廷死气沉沉,理想没办法实现,现在天下大乱,不正是施展才华,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好时候吗?曾国藩一听,恍然大悟。对啊,自己一直致力于成为圣人,那现在怎么能错过这个试验自己再造世界的机会呢?曾国藩决定出山。
曾国藩到了长沙,先是把全省各地的民间团练武装召集起来800多人,加以训练,然后四处缴匪,在这半年时间里,几次剿匪数百人,各地的土匪都不敢再出头活动,湖南的形式稳定了下来。
接下来,曾国藩把重点放在了除暴安良,打击地方黑恶势力上。他发布了一个规定。除了土匪外还要严办三种人。
一,经常妖言惑众的人。
二,逃兵,扰乱乡里百姓的人。
三,地痞流氓。
在四个月里,曾国藩杀掉了数百人,还有些地痞被游行示众。很多人被他的行为感到吃惊,还有人叫他:曾剃头。曾国藩认为:这些人,早就应该杀掉,但地方官不负责任,拖延放任治安案件不及时处理,对地痞流氓杀得太少,让地方黑恶势力不断壮大,包括太平天国的崛起。他的另一个想法,是乱世用重典。之所以土匪很嚣张,就是这些乱民对法律和官府没有畏惧,这时就要树立威信,如果因此而能天下太平,被人骂残忍也值了。很快,湖南的社会秩序开始安定起来。但是呢,各地的官员却开始厌恶起他。成为众矢之的的原因,就是他碰了别人的奶酪。
2.
曾国藩的有为衬托了其他官员的无能。另一方面,有些官员通过案子收好处,曾国藩可好,直接替他们断了案子,让他们的好处全没了。其他被皇上委任的团练大臣,要么就是挂个牌子敷衍一下,要么就是假公济私,用团练的民兵保护自己的庄园,一旦太平军来了立刻逃跑。还有一类更可恶的,借着这个机会,以筹款练兵为借口,大肆敲诈富户,设诈捐的局,苛派民间银子。为自己中饱私囊。
曾国藩故居
只有曾国藩,不要钱不要利只想做事。但是,这触犯了官场的潜规则,弄得很多人对他咬牙切齿。对此,曾国藩也很清楚,他给朋友写信的时候就说:我在京城做官这么久,对官场的风气十分了解,官僚集团都争着当老好人,养成了一种不黑不白之风,谁要是对国家有责任感,敢做事,反而被批评为不成熟、好表现自己,现在,我就要破一破这个风气。
很快,曾国藩就遇到了一个真正的挫折。清朝的正规军绿营早就看曾国藩招募的湘勇不顺眼。驻守湖南的最高军事长官,还因为自己的下属临阵脱逃被曾国藩告诉皇上而恨之入骨。他让自己的卫队挑衅湘勇,双方各有负伤。曾国藩就向对方发出文书,逮捕带头闹事的绿营兵,以杜绝私斗。鲍起豹故意把肇事士兵五花大绑,一遍大张旗鼓押送到曾国藩公馆,一边鼓动军人闹事,说曾国藩要严惩这几个军人,绿营军人一传十,十传百,越聚越多,群情激愤,都纷纷上街,要求曾国藩释放绿营军人。整个长沙城都大乱起来,其他文官都在看曾国藩笑话。曾国藩以为绿营兵胆子再大,也不敢伤他这个朝廷二品大员,没想到绿营兵破门而入,连伤了他几个随从,连曾国藩自己都差点挨刀,他夺门而出,急忙去敲隔壁巡抚的门。其实巡抚早就听到了,还故作惊讶,假装什么都不知道,然后调停。这个巡抚骆秉章调停的办法就是命人把那几个绿营兵带过来,亲自松绑,连连道歉,说让兄弟们受委屈了。然后绿营兵有了面子,很高兴的回去了。只剩巡抚和曾国藩两个人的时候,巡抚一句安慰的话都没说,只留了一句:将来打仗,还得靠他们啊,就转身走了。曾国藩气得哑口无言。而城里的官员都背地里讥笑窃喜,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多事?
曾国藩自自出生以来,之前遇到的挫折和这次都不是和这次都不是一个级别的。他身为堂堂二品大员,差点让闹事的兵痞杀了,还没地方讲理,这种难堪在整个大清的历史上都不多见。他想过要向皇上控告,将自己的委屈、受到的排挤都陈述一番,但是细想一下,他就知道行不通。他顶多打到一个鲍起豹,能扳倒全省官员吗?不可能的。
经过了几夜深思,曾国藩做了个让人出乎意料的决定:叫好汉打脱牙,和血吞。他不再纠缠,卷起铺盖,带着自己招募的湘军,去了僻静的衡阳,他不争一日之长短,要在衡阳连城一支劲旅,打出来胜仗,就是挽回面子最好的方法。
3.
其实创立湘军,对曾国藩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满清的皇帝,对汉人在军权上很严,从来不会把兵权给到汉人,那曾国藩为什么一定要冒着家族都可能被毁灭的危险来做这件事呢?有两个原因。
曾国藩故居
第一个是清朝的国家正规军,腐败的习气已经非常严重了。很多军人和盗贼勾结,有的军人开设赌场,很多兵上午简单操练一下,下午就去做生意了。还有的吸食鸦片。还有的雇佣无赖给自己赚钱。根本没有战斗力,不可能起到守护国家的作用。曾国藩认为军队这样能训练当然最好,如果不能,就应该重铸面目,再换肠胃,重新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当时的情况也确实如此,真正能打仗的军队,已经很少了。
第二个是太平天国不是普通的敌人。曾国藩认为它跟历史上大多数起义不一样。其他起义,顶多是改朝换代,但天平天国的洪秀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妖言妖术,焚毁孔庙,把很多古刹文物都焚毁一空,然后还让太平军信上帝。曾国藩是理学家,他认为如果太平天国起义成功,中国将陷入巨大的蒙昧。后来冯友兰在点评曾国藩时,说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没有让中国陷入类似欧洲黑暗的中世纪。曾国藩认为这不只是大清朝的危机,更是整个中国文化的危机。
建立军队之初,第一个或者说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获得皇上的同意。清朝皇帝一般不会同意汉人建军。因此,曾国藩的策略是这样的,以团练的名义建军。曾国藩给咸丰写信是这么说的:臣在拟定训练的章程,我认为应该效仿戚继光、付鼐的方法,但求精不求多,重质不重量。不知您觉得是否可以?
其实啊,戚继光练得是新军,付鼐练得是民团,曾国藩有意误导了皇上,这样独立建军的目的就看不清了。湘军成军以后,曾国藩多次提起戚继光的力量,不再提付鼐,很显然,他是用付鼐来瞒天过海了。曾国藩虽然以诚自命,但在这件事情上,他知道如果按照常规方法,一定不可能建成湘军。而咸丰或许是不够精明或许是焦头烂额没有细看,就做了简单的回复:知道了。细心办理。这个批复,成了曾国藩的尚方宝剑。
但是光有批复,到了衡阳的曾国藩还面对了5大难题:
1. 没有办公场地——怎么解决的呢?就借了一个祠堂
2. 没有名正言顺的职权——就把之前用过的湖南审案局接着用
3. 没有经验。比如怎么带兵,怎么筹饷,怎么采购武器,怎么训练,怎么选军官,怎么派兵,怎么布阵。太多环节都要从头学起。——自己设计船,购置了洋枪洋炮,一点点学,一点点摸索。
4. 没有朋友帮忙。——只能靠自己想办法。
5. 没有制度保障。说白了就是没钱,国家不养你。你要自己去筹钱。对于建立一个军队,钱太重要了。什么都需要钱,招兵买马,采购武器,各种费用都要用到钱。——怎么办呢?曾国藩设立了一个劝捐总局,回报是由国家授予一些荣誉性虚职。在劝捐的过程中,曾国藩叹息:劝捐之路,难于登天,费劲心力,迄无一获。后来总算筹款了一万多两。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解决各种问题:用人,采购,设定规章制度,训练等等。就这样,湘军有了自己真正的雏形。
在这个过程中,曾国藩努力做事,虽然受到了官场的排挤甚至是极大的屈辱,可他依然不改自己做事的决心,在这样极度不利的环境下,他凭着一股打脱牙和血吞的气势,放下了个人的荣辱,为拯救国家和中华文化,建立了一支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呢?一个文人,对军事一窍不通,却行事果断,从头开始学习带兵打仗,从未因为困难而低头,我们要学得,就是他这样在关键时刻,在困难面前,挺得住的精神。
想要了解更多曾国藩思维系列,可以关注思维武器库
也可私信“曾国藩”,获得曾国藩思维全系列音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otiTXEBrZ4kL1ViGpi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