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河
来源:《当代广西》2019年第15期
黄河,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广西群众艺术馆,中级职称,专职书法创作及培训,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池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都安瑶族自治县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专攻汉隶、魏楷和行草,作品先后十余次入国展,近年来指导成人学生创作入国展二十多次、省展五十余次。
沉迷书法至今,恍惚间竟已近廿载。当初的青葱少年,如今已霜染双鬓。伫立回眸,发现改变的只是日月苍狗,不变的是初心。
我出身寒门,父母目不识丁,终身劳作农事,自然缺少书香门第之“幼承庭训”。大学时选择临床医学,图的就是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寒窗苦读十余载,毕业后终于如愿捧起“铁饭碗”,并扎根基层,从事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十多年。对于写字,自小喜爱,但偏离书法之道自是十万八千里,只求把字写得端正顺眼,以博旁人一赞为乐耳。记得中学时,偶见家兄订的《书法》杂志有一幅书法作品,笔法清丽,字势曼妙,甚为喜欢,于是偷偷撕下,照字临练,如痴如醉。后来才知道,此字体谓之隶书,我酷爱隶书,便起缘于此。我至今仍对那幅作品心存感激,遗憾的是时间久远,连作者是谁都已记不清楚了。
栖身乡野的岁月,治病救人之余,无事可做,唯有临摹字帖可以打发漫漫时光。虽无人教授,却凭着一股韧劲和钻劲,临池数载后竟然也小有所获,斩获不少县级书法奖。欢喜之余,心中盘桓的,却是更多的困惑。好在遭遇书写瓶颈之时,幸运之神眷顾了我,让我认识了隶书名家廖炳智先生。先生宽厚博识,浸润于汉碑多年,深谙古法。在廖老师悉心调教下,我的书法逐渐步入正轨,并最终一举登上国展殿堂。
宋·苏东坡《定风波》(隶书)
唐•卢纶《晚次鄂州》(隶书)
其实,“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要入国展,谈何容易?哪一次创作不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哪一次书写不是凤凰浴火、期待涅槃?一个个不眠之夜,仿佛就在昨天;一幕幕满室狼藉,仿佛就在眼前。所幸,自小在大山里长大,早已磨练出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坚毅,它成为我坚持下来的内核动力。
随着入国展的次数增多,当初大喜大悲、患得患失之心早已归于淡定。多年前,我的同乡、著名作家红日先生曾反复提醒我,当今书法创作,大都是抄书,你要避免书写内容千篇一律、与人雷同。近年来,临池之暇,我把更多时间花在古书论及诗词的研究上,尽量弥补自己这方面的先天不足。2018年第二届全国大字书法作品展,我大胆用自撰联“探幽索隐,求道弘德”创作投稿,幸运地得到评委的认可并最终入展,给我极大的信心与鼓舞。
窃以为,书道即人道。人贵于诚,艺精于勤,技发于心,字成于智。无论书写,抑或谋篇,均在人为。我自悟书道自然,又自知书道全非自然。书法之所以历经数千载,魅力不减,全在于形传自然之美,魂承人道之韵,天人合一,是以得永恒。
唐•薛莹《秋日湖上》(行草)
宋•苏东坡诗《惠崇春江晚景》(行书)
修身如执玉 种德胜遗金(魏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