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要发展,交通当先行。加快实施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是破解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关键。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和助力民生改善的先手棋,“四好农村路”的高质量建设,无疑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强有力举措。
巴折村修路
近年来,西昌市始终坚持将农村公路建设放在“交通强市”战略的首要位置,举全市之力,持续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017年-2019年,累计投入资金4.4亿元,先后实施通乡通村通组提档升级、路网结构提升、安宁河渡改桥、生命安全保障、交叉路口“六个一”等工程。建成道路579余公里、桥梁2座、安全护栏200余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163公里,基本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网络。
与此同时,不断推动农村公路+旅游、产业、文化、生态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公路养护水平,深入实施金通工程试点,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措施和工作成效,促进西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川兴镇丁字坡至拉克村道路
振兴之基 构建“四通八达”的农村交通网
“建好”农村公路,不仅可以改善村民居住和出行环境,还能有效带动种养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为贫困地区群众打开脱贫致富大门。
为此,西昌市逐年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占比。2017年,投入10038.9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2.44%;2018年投入14428.9万元,占财政收入3.28%;2019年投入19817.3万元,占财政收入3.79%。2014年,西昌在三州地区率先实现100%乡乡通油路目标,树立民族地区通乡油路建设的优秀典范。2017年,实现231个行政村通畅率100%,完成交通脱贫攻坚“双百”兜底目标,全面打通6456户26927名贫困群众致富通道,助力西昌市在全州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道路通百业兴。在持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的同时,西昌市牢固树立“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规划建设重点突出“交通+产业”、“交通+旅游”,坚持哪里有产业,农村公路就配套修建到哪里;哪里有景区,农村公路就延伸到哪里,着力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相融合,助力乡村经济大提升。建成樟木樱桃产业路、经久农业产业路、西乡葡萄产业路、黄联石榴产业路、安哈旅游环线等一大批旅游资源产业路。
2019年,西昌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0.0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9%,“西昌葡萄”产区获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现代花卉、万亩蔬菜、裕隆现代农林、樟木万亩水果等4个园区通过州级园区认定,被确定为全省首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试点县”。全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16.27%。仅樟木箐1个镇,通过举办“茅坡樱桃节”就实现旅游创收2000万元,成功创建“茅坡樱红”旅游4A级景区,并代表凉山州接受交通运输部扶贫攻坚专项调研,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的高度评价。
“四通八达”的现代农村交通网络,疏通城乡融合的“血脉”,大力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繁荣,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交通建设的成果。
经费保障 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加快建好农村公路,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发挥着先行作用。不过,光有“建好”,还不行。还需在此基础上“管好”“护好”,切实巩固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果。
西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管养护,西昌市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经费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突破。特别是2020年以来,在国家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经费“1053”标准基础上,西昌市自加预算将其提升至“1573”标准。也就是,县道每年每公里提升至15000元,乡道提升至7000元,村道提升至3000元,年度列支超国家标准70万元,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并形成稳定增长机制。有力保障“市有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乡有交管站、村有管理养护队”三级联动养护管理体系的健全完善和持续运作。
截至目前,西昌市1139.288公里农村公路全部列入路长名录,建成机械化养护与应急中心、交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A类县级质监机构以及农村公路发展展览馆,并完成河小路灾毁保险首批试点。乡级设立交通管理站23个,村级成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队134支。通过个人承包有偿养护、划段包干义务养护、季节性集中无偿养护等方式,签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承包协议》,落实“门前三包”、党员责任区、村规民约、文明户评选(红黑榜)等专项措施,真正做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最大限度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一分建设,九分养护。西昌市将按照构建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体系的要求,将养护作为农村公路的主攻方向,强力推进规范化,大力推进标准化,积极推进专业化,扎实推进机械化,充分发挥公路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金通工程” 推动农村电商物流融合发展
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建好”是基础,“管好”“护好”是保障,而“运营好”才是目的。只有运营好农村公路,才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的保障。
按照四川省首批“金通工程”试点工作安排部署,坚持“资源共享、多站合一、功能集约、便利高效”原则,持续加密区域客运网络推动农村客运快速发展,积极推进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电商等多种服务整合的乡镇交通运输综合服务站建设,精准化构建“配送+寄递+电商”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西昌市示范化推进,已改造市级客运站点3个、乡镇客运站点6个、农村客运公交化线路19条,投放农村公交377辆、乡村客运车辆33辆,新建乡村客运站牌235个。西昌市85%乡镇通公交,100%行政村通客车;培育货运企业86家,寄递物流企业12家,电子商务、物流企业遍布全市各乡镇、行政村,实现“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
2019年,西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7.35亿元,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新的起点,新的征程,筑路永无止境。西昌市将持续发挥农村公路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作用,进一步明确方向、落实载体、强化保障,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西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农村交通基础,以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来源:西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