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哲是集团“三星”的创始人,在世界最大500家大企业中,三星集团排名第14位,唯一排名在三星电子之上的电子类企业就是索尼,年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包括24个大公司,是韩国最成功的企业。
李秉哲因此被人称作“创业鬼才”,其经营哲学对商业界有重大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三星。
01
衣食无忧,公子哥的富裕生活
1910年2月12日,三星创始人李秉喆出生在韩国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里。小学时期就是在其祖父开办“文山书亭”里度过的。
青年时代在日本留学。三星几十年来对日本文化、日本企业都是非常推崇的,根源应该在这里。作为企业家的李秉喆非常欣赏日本的文化和技术。
在留学前李秉喆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爹了。可作为纨绔子弟,哪里在乎这个。肄业之后,反正是衣食无忧,有一段时间李秉熙是整天花天酒地,日子过得是浑浑噩噩。
02
儿女成群,“富二代”也要养家糊口
话说有一天醉酒回家,借着冰冷的月光看到三个襁褓中的孩子,李秉喆突然醍醐灌顶了。人生要是没有了目标,那和臭咸鱼有什么区别。这三个娃不就是自己奋斗的借口么!
有了这番醒悟,秉喆欧巴的祖坟上真是冒青烟了。
于是,就开始了自己无敌般的升级模式。
从此,韩国少了一个花花公子,但却成就了一个商业帝国的奠基人。
话说,当时的这三个孩子应该是李孟熙、李淑熙、李昌熙。那时候,李健熙还没有出生。李健熙在其儿子里面排第三,所有子女里面排第七。李秉喆一生中共有八个孩子。
03
创业即亏本,“创业大神”踩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秉喆欧巴要奋斗不能光喊口号,得有项目才行。找来找去,他决定进入食品加工行业,就和几个朋友开了一家粮食加工厂。
因为经验不足,这个工厂在第一年是亏了本的。现在有人称李秉熙是创业之神。就是这样的大神一开始并不是一帆风顺,甚至还栽了不少跟头。
但是第二年,这家工厂就开始盈利了。
像这样的大神怎么能满足于现状呢!他不但赚到的钱全部投入到扩大规模中去,还向银行大量借款,这气势,决心狠狠的干它一票。
可是战争来了,银行收缩了业务不再放贷。可工程刚进行了一半,这边贷不下来款,那边银行催的又急。那是李秉喆最苦恼的一段时间。最后无奈,卖掉工厂所有的资产,偿还了债务。秉喆欧巴在商场打滚几年,又重新回到了起点上。
04
背靠中国,三星食品崛起
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李秉喆没有消沉下去。不给哥飞黄腾达的机会,那么哥就遍地寻找机会。
去哪里找?
在大韩国(当时还是朝鲜)到处寻找。韩国仅是弹丸之地,就是跑遍了整个朝鲜半岛也没有找到。
怎么办。这位欧巴想到了咱们中国。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愁没有机会。跑边了大半个中国,找啊找啊找机会,这机会终于他让给找到了。
李秉喆认为向中国北京、东北地区出口果品、蔬菜、干鱼会非常有赚头。
富裕人家的孩子,爬起来也是这样快。
李秉喆第二次创业依旧没有脱离食品行业。
他租了一个门面做中转站,就开始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
没错,三星一开始就是从这小门面发展起来的。做的还是倒买倒卖的生意。
看着大街上玲琅满目的店铺,可都有成为三星的潜质。
在出口到中国的贸易稳定之后,李秉喆又打起了面粉厂的主意。看着欧巴,真和面粉杠上了。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这一次开面粉厂他请来了在日本留学时的好基友李舜根来负责管理。
这个人对后来李秉喆建立的三星基业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三星前期的强大并不是仅仅靠李秉喆一个人,而是靠他聚拢了像李舜根这样一群的人。后来,在三星的李健熙时代也是这样,尽管在管理理念上不尽相同,但李健熙还是像他的父亲一样笼络人才,这才成就了其家族的商业帝国。
紧接着,李秉喆又开设了糖果机厂,还是没有和食品脱离关系。
他利用一切机会寻求发展、扩张,李秉喆的商业版图开始慢慢变大。
1938年3月1日,三星商会正式成立了。
这个时候三星经营的产品多达一百多种,贸易的对象也扩展到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
三星家的生意一开始就很杂,凡是秉喆欧巴瞧上的行当几乎都会去做。
到了1958年,也就是距成立日二十年后,三星涉足保险业务,算是在食品外的其他行业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三星的业务板块越来越大,凡是韩国人民需要的,他几乎都能做成自己的产业。
这是三星强大的根源,却也可能是压死骆驼的那一捆稻草。
下期预告:三星沉浮录:从“花花公子”到万亿帝国掌门人(二)之“夺嫡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