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会有“买个保险去看病”的美好愿望,在国家医保上,虽然能捞到一点便宜,但基本是宣告失败了。
于是有人把目光放到了逐利性更强的商业保险,那么商业保险能实现“买个保险去看病”的美好愿望吗?
今天咱们来看看行不行!
想占到保险公司的便宜,你起码要过3关。
不管是医疗险、重疾险,还是寿险,都有健康告知。如果不能直接通过健告,就需要智能核保或人工核保,审核通过之后才能购买。
通常情况下,健康告知都会有这么一条:
生病去医院,基本都会做检查,一旦指标异常,这条肯定无法通过。
除此之外,一些产品还询问了是否正在进行健康咨询或治疗:
这就正好中招了,如果已经生病,才想起来买保险,这一条肯定也过不了。
看到这儿,有人可能要打歪主意了:反正过不了健康告知,我干脆就不说,瞒着保险公司。
说实话,在保险小白中,这种想法很常见。
但这种想法实在要不得,大白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如实告知比天大,一旦后期被保险公司查到,拒赔完全没商量。
如果被查到是故意不如实告知,保费也不会退还,很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出力不讨好的事,还是不要去做了。关于健康告知,可以看下这篇文章:健康告知全填否不影响理赔?你还敢真信
那是不是,只要患病就一定无法通过健康告知呢?
这也不绝对,很多小病,健康告知也写明了可以直接投保,比如伤风感冒。
另外,一些健康告知十分宽松的保险,如果不是很严重的病,也能够通过健康告知,比如天安财险的住院万元护:
不过,即使通过了健康告知,正常购买的保险,也不是说一定能获得理赔。
接下来还有两关呢!
即便过了健康告知,等待期这关也不好过。因为等待期内的疾病医疗费用,都是无法报销的。
比如尊享e生旗舰版:
总不能为了报销,一直拖着不去看病呀。
很多健康告知宽松的医疗险,也是在等待期上做手脚,让你空有带病投保的想法,却捞不到一点便宜。
比如前面提到的天安住院万元护,健康告知确实宽松,但等待期长达90天,远远超过一般医疗险的30天。
买这个保险去看病,可能还没熬过等待期,病就已经先好了;亦或者直接恶化,不得不治疗了。
既往症不赔,是医疗险的通用条款,也是最难通过的一关,可以说是终极大杀器。
那什么是既往症呢?
大白找了关于“既往症”的通用解释,尊享e生、平安e生保用的都是这版。
指在本主险合同生效之前罹患的被保险人已知或应该知道的有关疾病或症状。
通常有以下情况:
1、本主险合同生效前,医生已有明确诊断,长期治疗未间断;
2、本主险合同生效前,医生已有明确诊断,治疗后症状未完全消失,有间断用药情况;
3、本主险合同生效前发生,未经医生诊断和治疗,但症状明显且持续存在,以普通人医学常识应当知晓。
该怎么理解呢?
简单来说就是,投保前已经存在并且尚未治愈的疾病,或者投保前有明确症状但尚未确诊的疾病,属于既往症,保险公司不赔。
而投保前已经治愈的疾病,并不属于既往症,可以理赔。
举个例子,比如支气管炎,这种病很好治愈。如果投保之前已经治好了,那就不算是既往症,即使等待期后再次罹患支气管炎,也能获得赔偿。
可支气管炎还没治好就去投保,就会被当做既往症,即使通过了健康告知、熬过了等待期,依然无法获赔。高血压、糖尿病等难以治愈的慢性病,也属于此类情况。
另外,如果是投保前已有明显症状,拖到投保后再去治疗的,也算是既往症,被保险公司拒赔。既往症的详细解读,可以看下这篇文章:聊聊医疗险头号拒保拒赔大户:既往症
所以,买个保险去看病这个想法,即使走到最后,也还是会卡在既往症这一关。
因为只要涉及理赔,都要提交病历,既往症不可避免的会被保险公司查到,拒赔肯定没商量。
所以,当你有“买个保险去看病”这个想法时,先问下自己,我能不能通过上面三道关卡。如果不能,就不要瞎折腾了。
买个保险去看病,很多保险小白都有这样的想法。
人嘛,谁不想占点小便宜,尤其是保险公司这种“有钱人”的便宜。
保险一直是宽进严出的,投保时不查病史,到理赔了又查的很严,保险公司也怕自己赔穿,所以就设置了门槛。
患病之后再去投保,就是确定的风险,是必然亏本的买卖,保险公司自然不愿意做。
即使瞒过健康告知、挺过等待期,最终去理赔,也八成会栽在既往症上。
所以,还是趁早打消“买个保险去看病”的念头,如果捣鼓了半天,还被保险公司拒赔,岂不是很尴尬。
正确的做法是,趁着身体健康,赶快把医保、商业保险配齐,天知道疾病和明天,哪个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