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4800字 | 阅读时间大约7分钟
在汉武帝时代有一个“贰师将军”李广利。
人才。
这个“人才”的定义是建立在他妹妹“倾国倾城”的李夫人去世前给汉武帝的“托孤”基础上的。
这事一直记在汉武帝刘彻的心里的。
李夫人有一个兄长叫李延年,是一个著名音乐家,但是有缺陷就是一个“宦官”,不是怎么好提拔,那就还是让他在宫中当音乐家吧!
当然,李夫人还有一个著名的长兄——李广利待安排!
李广利还行,他四肢健全,身上的器官都还在。
按理说,这就好提拔了。
但是他身无无寸功,汉武帝为了最爱的人,贸然提拔,无故加封,大臣肯定是极其不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啊!汉武帝打了这么多年匈奴,几乎耗尽了爷爷汉文帝和父亲汉景帝为他攒下的基业啊!社会本来就有怨气啊。
但,现在而今眼目下,怎么不辜负李夫人的“临终嘱托”?不能让李广利“卡”在这里不能动弹啊!
李广利如何就业,这才是汉武帝急切想解决的问题。
可见,汉武帝对李夫人绝对是真爱!
正在汉武帝一天到晚都在为李广利的工作操碎心的时候,机会来了!
什么机会呢?汉武帝听说大宛国有汗血宝马!
大宛国在哪里?在匈奴的西南面,在大汉帝国正西面,据汉朝足足有一万里,按现在的说法有5000公里!在资讯那么落后的年代,汉武帝怎么又突然想起了大宛国的汗血宝马了呢?
这应该是张骞出使西域,被匈奴关 10年后回来告诉他的。
这其实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个大宛国还长期不卖大汉帝国的帐!对大汉帝国要汗血宝马的要求置之不理!
那行,不给就抢!
汉武帝一想,李广利就当个贰师将军,带兵去大宛国抢点汗血宝马回来吧!这其实也是汉武帝在为李广利找工作机会啊!
怎么能叫“贰”师将军呢?让搞歌舞出身的李广利带兵打仗,是不是“二”了一点?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二”的决定,并且派了一个非常“二”的人去抢汗血宝马。
这事到底会怎么“二”呢?
估计是张骞从西域回来一忽悠,汉武帝就惦记上了大宛国了,准确地说,惦记上了大宛国的汗血宝马!
本来汉武帝是准备用钱买的,居然,被大宛国国王拒绝了!
这太不给大汉帝国面子了吧?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大宛国一点都不好惹。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就命使臣携带千金及金马前往大宛国换取汗血宝马。
大宛国国王毋寡与大臣们一合计,不卖!
毋寡一见汉朝使者便傲慢地表示,你们汉朝离我们这远,而经过盐泽来我国死的人不少。若从北边来又有匈奴侵扰,从南边来又缺少水草。而且往往没有城镇,饮食很缺乏。汉朝使者每批几百人前来,而常常因为缺乏食物,死的人超过一半,这种情况怎能派大军前来呢?你们对我们无可奈何,我们又不怕你们,况且贰师城的马是我们大宛的宝马,我们自己用还嫌不够!
一句话,我不卖,咋地?一边凉快去吧!
大汉使者一听,无名之火直冒!老子跑了5000多公里,风餐露宿地到你这个边远之地买良马,这是增加你们的GDP,提高你们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大好事啊,这是完全看得起你们行为啊!你居然还不卖?难道还要我空手又跑5000多公里回去?这个任务都无法完成,我还有何脸面回去?于是,这位使者痛骂了大宛国的老大及手下,还当着大宛国大大小小的官员把准备置换的金马砸个粉碎!
原本买马的商业行为直接上升到两国外交纠纷!
这个外交纠纷发生在大宛国的地盘上,本来就有点嚣张的毋寡干脆来了个一不做二不休,将大汉使者杀了!这还不算,坏人要当到底了!他还将使者带来的黄金和其他财物统统占为己有!大汉使者的随从见势不妙,赶快逃跑,也仅有几人得以逃生,将此事告知汉武帝!
大宛国国王为什么敢杀大汉使者?我想主要因为两国相差太远,信息不对称,导致对两国实力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汉武帝一听,这还了得?居然敢杀我的使者?那行,本来好说好商量,买宝马。
这下好,那就抢吧!大宛国必须承担一切后果!
抢宝马,这同时也是一个实现李夫人“托孤”要求的机会!那就以李广利为将军,到大宛国抢宝马!
那为什么李广利又叫“贰师将军”呢?这是一个杂号将军!就是没有固定任务,打仗就用,平时闲置着,但听起来还是挺威武的。文武大臣看到汉武帝叫李广利领军去抢宝马,非常乐观地认为他到大宛国的贰师城夺取良马,一定如“探囊取物”得胜而归,所以叫他“贰师将军”。
可惜了这个称号!
就在这年,我们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同志带领属国六千骑兵,再加上郡国品行不良的闲杂人员组成的步兵7万人,那是威风凛凛、浩浩荡荡地前往大宛国——抢马!
浩浩荡荡没有问题,威风凛凛也没有问题。问题是这么远去打仗,粮草就是一个问题!这几万人总要吃饭啊!这个问题这么解决呢?
当李广利的军队达到大宛国盐泽这个地方时,算是疲劳之师了。
最可恨的是,沿路那些小国面对汉军,一看这架势,自己有直接被灭掉的危险。这不得干!这些小国纷纷关门闭户,死死守住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不给汉军提供粮食!
李广利一看,肺都气炸了,看你们哪里躲!他一声令下,边打边前进!这时候,军队的工作重心从抢宝马转向抢粮食!抢粮食就得真刀真枪地干,但是李广利军队“成色”明显不足,战斗力明显不强。
这么办?部队一路上就处于能攻下来的就有饭吃,不能攻下来的,待几天就离开的尴尬局面!
当李广利的大部队到达大宛国所属的郁城时,能跟上来的军官将士不过数千人,而且很都饥饿疲劳。既然到了就打吧!抢粮食吧!可惜汉军没有打赢!汉军反倒是被敌军杀伤的人很多。
李广利一看,打不赢,这咋整,估计还没有到大宛国都城,大家都得先饿死了事。
于是,各方面都濒临崩溃的李广利与部将们一商量,迅速统一了意见:这个郁城尚且不能攻下来,何况到达其王国的都城呢?那只有去送死的份!这买卖做不得!那就撤兵吧!就这样往来就经过二年。当李广利领着残兵败将回到敦煌时,所剩士兵人数也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二。
耗时两年,宝马没有抢到一匹,而且损兵折将,这总得给汉武帝一个交代,一个说法啊!
要说法,要交代,我给交代就是嘛!
李广利没有闲着,赶快派使者向汉武帝写了一份报告:“这一趟,路途实在太远了,这倒没有什么!关键是大军经常缺乏食物。我们大汉士兵都是英雄杀敌,不怕打仗,不怕牺牲,但大家一天到晚吃不饱饭,这问题就严重了。由于饥饿导致非战斗减员很多,于是造成能打仗的人太少,这不足以攻取大宛。希望暂时收兵。将来皇上多派军队来,我们再前去讨伐。
汉武帝一看,气惨了,这算什么玩意啊!真是给我们大汉帝国丢脸啊!汉武帝于是马上派使者告诉李广利,他及他的部队坚决不准过玉门关!如果,李广利军队中有敢进入玉门关的就杀头。
李广利一听,算了,我还是留在敦煌保险,不管怎么说先把命保住再说!
但,休整一下,不是叫你睡大觉!那还得打啊!因为,大宛就一小国,这个都拿不下了,大汉帝国威严何在?汉武帝的脸往哪儿搁啊?
第二年,李广利同志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又一次披挂上阵了。
等待他的又是什么结果呢?
这次没有抢到宝马,下一次接着抢?如果汉武帝只有这样的“抢马”胸怀,估计他的帝位早就不保了。
其实,他的难言之隐,必须要“一抢而胜之”。
如果大汉帝国连小小的大宛国都打不下来,那早已看穿这一切的匈奴岂不马上过来把大汉帝国一口吞了?汉武帝绝对不能示弱的。虽然,在公元前103年,汉军惨败于匈奴!
又打输了?的确如此。
就在这年的夏天,大汉帝国又和匈奴打了一架,结果是什么呢?曾经在骠骑将军霍去病军中担任过司马一职的浞野侯赵破奴惨败!这位“破奴”侯爷名字取得势如破竹,但效果很差,他损失了两万多将士。
估计没有了威震匈奴的霍去病,汉军就不知道怎么站队拿枪了!没有意外,这惨败的消息在朝野炸开了锅。
这如何是好啊?开会!这种情况也只有开会了!
那开会是什么结果呢?迅速分成公卿大臣派和汉武帝一个人派!
公卿大臣派认为,目前情况紧急啊!那就应该劲往一处使,拳头打一处,一句话就是要集中优势兵力啊!怎么集中优势兵力?赶快把打大宛国的军队调回来,反正马也抢不了,城也攻不破,浪费粮食啊!让他们回来先后来阻止匈奴人抢我们的人与马先!
目前,打匈奴是大汉帝国首要的政治和军事任务啊!说实话,公卿大臣派说得都不错!唯一一点,他们都只是战术家!
但作为战略家的汉武帝却不这样看!
为何?
在汉武帝看来,既然大汉军队气势汹汹地跑到大宛国抢宝马,结果两年硬没有打得下来,还损兵折将。如果就这样拖下去,后果那是很严重的。
有什么严重后果呢?
很明显,就等着看戏的大夏之类的国家就会渐渐打心眼里瞧不起汉朝,那么大宛的良马大汉帝国就永远得不到。而之后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连乌孙、轮台等这些小国家也会随便拿汉朝的使者开涮!那么大汉帝国会被外国那些幸灾乐祸的人笑掉大牙的。
这样的汉朝,岂不是人见人欺?那汉武帝举全国之力打匈奴的结果就是“白忙活”!
汉武帝本来打匈奴失败心情就不好,手下大臣还在叽叽歪歪地说打大宛国就是一失败决策,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来人!”汉武帝的一句来人,以邓光为首说讨伐大宛尤为不利的官员首先被拿下,汉武帝想拿下大宛国后,让他们见识见识一下“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
兵力损失惨重,打大宛国还得用人啊?这难不倒汉武帝!他打大宛国是铁了心的,不然大汉帝国怎么能当周边列国的“带头大哥”呢?
有犯人就有军队!更有敢死队!
汉武帝首先并赦免囚徒和那些作战勇敢但犯了罪士兵。这还不算,增派品行恶劣但一心想发点国难财的少年和边地骑兵,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有六万士兵从敦煌出发,这还不包括那些自带衣食随军参战的人。这些士兵携带着十万头牛,三万多匹马,还有无数的驴、骆驼等物。他们还带了很多粮,各种兵器都很齐备。
俗话说,打仗都是间谍特工先行。
汉军特工发现,宛王城中居然没有水井,都要汲取城外流进城内的流水,这就对了嘛!汉军队立马悄悄地就派遣水工改变城中的水道,使城内无水可用,你喝的都没有,看你怎么打!这前期工作算做到位了!
这还不算!汉武帝继续增兵!在冷兵器时代,人多力量大嘛!
汉朝还增派了十八万甲兵,戍守在酒泉、张掖以北,并设置居延、休屠两个县以护卫酒泉。汉朝还调发全国七种犯罪之人,载运干粮供应贰师将军。只见,转运物资的人员络绎不绝,直到敦煌。又任命两位熟悉马匹的人做执驱校尉,准备攻破大宛后选取它的宝马。
这是全民总动员的节奏啊!
汉武帝为攻打大宛国作了一切充分准备后,我们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又出发了!
汉武帝这么上心地为李广利立功做准备,他要是还打不赢,估计要提自己的人头见汉武帝了。
这一次,李广利出征兵强马壮,那气势不摆了!加上汉武帝事先给沿线国家打了招呼,叫他们务必支持!这下好了,所到小国没有不迎接的,都拿出食物供应汉军。
这和李广利第一次出征的待遇简直天壤之别啊!
有吃有喝那战斗力自然就上去了。大汉军队很快就打到了大宛国都城,并围城40多天。当大宛国官员看到外城被攻破,心里就慌了。
这些人一合计,认为汉朝所以攻打大宛,是因为大宛王毋寡不给宝马而又杀了汉朝使者的原因。这就简单了!只要杀死宛王毋寡而且献出良马,一切就OK了!
大宛大臣们说时迟那时快,马上动手杀死宛王毋寡,派人拿着毋寡的人头去见李广利,诚恳并威胁道:只要你们汉军不要进攻我们,并撤军,我们的宝马全部拿出来供你们选,并让你们有吃有喝!但如果你们不接受我们的要求,我们就把良马全杀死,等援兵来了与你们誓死一战!
李广利一听,这条件完全符合我们大汉帝国的战略方针和优惠政策啊!最大敌人毋寡被搞掉,宝马又得到,我还待在这里?我又不是神经病!
协议达成!
李广利在选取了几十匹良马,以及中等以下的公马与母马三千多匹,又立了在大宛贵人中从前对待汉使很好的名叫昧蔡的为大宛王,同他们订立盟约而撤兵。
很明显,李广利成功了!汉武帝一看还行,虽然四年只抢了几十匹宝马回来,但总算千辛万苦抢回来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同时,这场战争也威慑了那些对大汉帝国贼不死的大大小小的国家!
非常辛苦的李广利终于被封为海西侯。
可是,李广利得意忘形之后,却因要急急忙忙为汉武帝分忧,分什么忧呢?“帮”汉武帝选太子,这还了得,一事败露,导致灭族!当然,这是后话了。
嗯,汉武帝和我们的贰师将军都为对方操碎了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