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行业大清退要来了?杭州仅剩微贷网、玛瑙湾等几家大平台

2019-07-25   互金守望者

自2018年年底以来,监管层又开了多次高规格会议,发布了如175号文、1号文等多个重磅文件,基本把目前的网贷整治总方针给定性了——即大部分存量P2P平台都将被退出。

以“175号文”吹响的“能退则退、应关尽关”号召,加上网传的备案试点方案中高标准的备案条件,被解读为“以备促退”,网贷行业的心理预期已经被教化完成——转型和良性推出或许是大部分平台的最终归路。

与此同时,配合行业风险出清的软件也在配备“齐全”。像深圳,先是在3月份发布了“良性退出指引”,又在6月推出网贷平台良性退出投票系统,最近还发布了《网贷业务存量标的资产清查核实工作指引》,从环境上为平台退出提供了支持。

在这种前提下,P2P业务规模千亿水平的行业龙头陆金所又爆出将退出P2P业务,转而投向消费金融。

无论事实的真相如何,陆金所退出P2P都具有重大意义。在大家都已经做好准备并且退出条件成熟的现在,笔者不得不提出疑问:大规模批量平台的清退,真的要来了吗?

尽管整体数据一直在下降,但网贷行业目前的存量规模还是十分巨大,864家平台、活跃出借人数202万人、活跃借款人241万人……稍有不慎,很容易爆发风险性事件。

而且,P2P网贷平台上的真实标的,不少长期限的都在1-3年左右,即使平台良性退出停止发标,除非平台出资金将债券买断,不然还是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自然结清借款项目。

现在没逼的那么紧,笔者认为是监管留时间给网贷平台去寻找退路,特别是为那些想要转型的平台留下一些处理存量的时间。

只是,平台如果要维持正常运营,所付出的成本不小。就以此前爆出“一家不留”的杭州为例。

现在杭州待收余额在100亿以上的,还有微贷网与51人品两家,50亿左右体量的还有铜板街和挖财财米,然后便是30亿左右待收余额的玛瑙湾,余下的直接降到10亿上下了。

此前提交自查报告的30家平台中,现在留下的也寥寥无几,都是体量较大的平台。这或许从侧面说明了网贷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此外,尽管平台退出的基本政策在逐步完善,但目前困扰P2P平台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借款人逃废债问题。

如果没有一个强力第三方处理存量债权债务问题,平台突然清退或许会让借款人产生侥幸心理,而且一旦清退后,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打击措施,借款人逃废债的可能性依旧很大。

就笔者来看,剩下的800多家平台中,在批量清退一些存量较小或干脆是僵尸类型的平台后,余下的中大型规模平台退出、转型速度会降缓。

那时候,网贷行业风险也基本出清,迎接剩下网贷平台的,或许就是备案考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