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妈妈不同意,我依然想成为一名入殓师”

2019-09-08   涩猫文字控

文/涩猫文字控

图/网络

01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入殓师”

新学期伊始,让学生们上台做自我介绍。

身为政治老师,我很想听听他们的爱好及梦想,以便了解他们的人生规划,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课程。

谈到梦想时,孩子们大多数想成为老师、建筑师、医生、律师等,只有一名身材矮小的女同学一上台就转向我,羞涩地说,“老师,我说了你可别笑话我!”

“大胆说就行,老师和同学们不会笑话你的。”我微笑着鼓励她。

她低下头,小声说道,“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入殓师”。

当从教师、医生、足球队员、律师等常规职业中蹦出“入殓师”这三个字时,我以为自己听觉出现了问题。

于是又问了一遍,“什么?你的梦想是什么?能不能再大声一点呢?”

她慢慢昂起头,鼓了鼓勇气,大声说道,“我长大后,想成为一名入殓师!”

真的是入殓师?

不!不可能吧!她是不是对入殓师有什么误解?小小年纪怎么会想做这个职业呢?

为了确保我的理解没有出现误差,我假装不懂地问她,“入殓师是什么呀?”

“就是……就是给死人化妆,让他们更有尊严地死去。”女同学小心翼翼地答道。

听到这样的回答,孩子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女同学,停顿两三秒后,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我不禁被眼前这幕打动,感觉自己浑身都在发抖。

眼前这位柔弱的小女生瞬间高大起来,她站在聚光灯下,根本不是才升入初一的孩子,而是比我们大多数人都要勇敢、伟大的人!

我向她竖起大拇指,告诉她:“你太棒了!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勇敢,比我们所有人都值得让人敬佩!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自豪!希望以后你能勇敢做自己!”

女同学目光坚定地看着我点点头,走下台去了。

02

你是你自己,不是别人希望的样子

课下,我让同学们写写“为什么想从事这份职业”。

女同学的作业中并没有提到为什么,只说:我妈妈不同意我做入殓师,但我依然想做,我觉得做别人不敢做、不去做的事情,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支持我!

看完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反思着自己,是否有女同学这般的勇气?打量自己目前所做的一切,是否真正喜欢?有没有不顾别人眼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美国作家伍绮诗在《无声告白》中写道: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而现实社会中,究竟有几个人能不顾家庭压力与大众眼光,想做什么做什么呢?

知乎有个热帖说,“很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应该放弃,还是该听父母的?”

文案人秋蝉回答:如果你想过自己想要的人生,你一定按照你的想法来,不过过错,就怕错过。

如果你听父母的,那你看看你父母现在的生活状态,是你想要的吗?

我们板板正正做着父母眼中的三好青年,干着父母安排的“铁饭碗”工作,一切按部就班,但,这是你想要的吗?

慌慌张张

匆匆忙忙

为何生活总是这样

难道说

我的理想

就是这样度过一生的时光

——郝云《活着》

理想如心中的一团火在不断燃烧,总有一天会将现实生活点燃。

童话作家郑渊洁说,“与其战战兢兢走别人走过的老路,不如气壮山河走别人没走的新路。”

我们要做的,正是抛开偏见与传统,借理想之火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快看漫画创始人陈安妮在年仅10岁时,就迷上画画,无奈,却遭到众人反对。

考上重点大学后,她一心忙学生会,很少画画。

直到爸爸出了车祸,家里彻底断了收入来源,朋友介绍说兼职画漫画能给30块钱,她才跟同学借了 500 块钱,买了一块电脑作画的数位板,开始大量画兼职稿,同时开始在网上连载原创漫画。

即便对画画充满热忱,却丝毫不敢对家人提起“漫画”这件事。

陈安妮用自己省吃俭用的钱买下漫画书、动漫杂志等书籍,有时候带回家看,被妈妈问起,她也只敢说是向同学借的。

2014年12月13日,陈安妮在微博上发表了漫画《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讲述了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创业经历。

记录了陈安妮在别人认为只有1%成功可能的情况下,坚持画画、创业、做APP的故事。

这则漫画发布当天,阅读量就突破6000万,微博转发45万次,阅读超过1亿次。

当她拥有了几百万粉丝,获得全国最权威的中国动漫金龙奖时,所有人都说:安妮,你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真的很适合画漫画。

这时,只有她自己知道,梦想曾经破碎的只剩下1%的微茫时,想要抓住它,是多么费劲,多么用力!

但最终,她抓住了!这一刻,她终于可以向所有人证明自己是对的。

生活,从来不只有一种形式。

别人看不惯的,不认可的,你依然可以暗自较劲,默默努力。

只要找到自己内心真正向往的,并执着而热烈地去追逐,总有一天,你会闯出自己的天高海阔。

很多人都在为你好!

为了你的稳定,为了你的将来,为了你那遥不可及的退休金。

但实际上,只有你自己清楚地知道,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青年作家刘同说:你的生活应该是你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别人的指导。

是的,你想要的,或许根本不是那些所谓的“为你好”。

而是刺激、新奇、探索、奉献、与众不同、改变世界……等一切看似异类的“非主流”人生。

03

每一份职业都不该被低估

人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你可以选择医生、老师、律师等社会认可度高又稳定的职业,但与此同时,也要尊重个体差异性。

尊重与你不一样的选择,尊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及思维模式。

当听到“入殓师”这个职业时,学生们没有起哄、嘲笑,而是投以敬畏的目光及热烈的掌声,这让我感到无比欣慰!

我们常说,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在面对选择时,一些特殊行业,如环卫工人、保姆、按摩师、入殓师等依然备受歧视,让人觉得这并非一项体面的工作。

其实,这种不平等意识及歧视思想由来已久。

上学的时候,就经常听到,“不好好读书,以后就去扫大街掏大粪吧!”

城里人瞧不起乡下人,白领看不起农民工,进口比国产的好,西方才是先进等等思想,仿若已经深深刻在人们的骨子里。

因此,才有了“国学大师捡垃圾成了人人追捧的网红”这样的反差。

什么是真正的优越?什么是真正的体面?

它不是高昂的薪水、优雅的着装,也不是位高权重、指点江山。

真正的体面是内心的丰盈与富有。

哪怕身在乡野、家徒四壁,哪怕破衣烂衫、挥锄头出大力,也一样可以过得体面。

只要他们乐在其中,有心中所好,不惧怕生活的平凡与艰难,就值得尊重。

2015年,聂凤在巴西举行的技能界“奥林匹克”——世界技能大赛上,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一举夺得美发行业冠军,实现中国美发行业零的突破。

凭借这个成绩,她不仅享受到了和奥运会冠军同等的待遇,还破格成为副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行行出状元,只要站上人群顶端,获得的将是奥运冠军般的仰望与尊重。

聂凤的成功,让人们一时间将目光聚焦在美发行业。

但是,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一个世界冠军的出现,也许我们并不会对“美发”这个职业心存敬意。

在国内,人们感觉美发是门槛很低的职业,大学生从事美发行业的更是寥寥无几。

聂风表示:“如果停留在关注一个冠军上,说明行业还是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她想要做的,不光是参赛拿冠军,更要提炼技术水平和国际接轨,去发言、去制定规则。

她希望成为引领者、带头人,让美发师成为受人尊敬的行业!

很多时候,我们心存偏见,正是因为我们只看眼前,只看表象。

而根本看不到这些职业背后所产生的价值与意义。

我们看不到美发师苦练技艺的艰辛;看不到医院护工承受的压力与委屈;看不到入殓师将失去的人重新唤回,赋予美丽容颜的神圣……

我们看不到的,正是其职业隐藏属性:专业、努力、良心、承受力等。

每一份职业都不该被低估!

值得庆幸的是,这个社会,不断有人站出来让自己变强大,与偏见抗衡。

这个人,是想做入殓师的女同学,是90后漫画家陈安妮,是力图改变行业现状的美发师聂凤。

他们是一个个以身作则的勇士,同时,也是思想开放的年轻人。

近年来,伴随着新生代的崛起,人们对各项职业的接受度总体有了很大提升。

中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斌认为,“铁饭碗”不再是年轻人唯一的职业目标,意味着终身依附于一个组织、依附于集体的职业选择观念正在弱化,而独立、创新、敏锐的职业观念正在壮大。“这映射出社会界定‘成功’的价值标准越来越多元,而个人和家庭对不同职业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越来越广泛和开明。”

职业与职业之间,人与人之间,正在越来越趋向平等。

面对越来越多元化的职业选择,尊重别人即尊重自己。

所以,入殓师又怎样,美发师又怎样,只要真心喜欢,就努力去追逐,享受这份职业带来的价值与美好。

不管在别人那里是什么样的标签、什么样的定位。

你做了别人不敢做、不敢去尝试的事情,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压力与辛苦,选择与喜欢的一切在一起,就足够值得自己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