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没想到,当一部“烂片”尘埃落定后,又会因为导演的一则采访被推上了新的风口浪尖。
“滕华涛称用错了鹿晗”登上了热搜,一瞬间,网络舆论爆炸,迅速分成两派,一派批评导演影片扑街着急甩锅,另一派声援导演,解释原意。
日前,《上海堡垒》导演滕华涛接受了网络媒体的访问,在整个采访中,滕华涛揽了绝大多数的责任,但就是一个不小心,一句敏感的话就这么在网络上爆炸了:
“我自己从技术上来讲,对鹿晗没有任何意见。演员是我挑的嘛,最后这个喊‘咔’过的也是我……我确实忽略了一点,我们想拍的这种科幻战争,和他的演员类型的差别。我用错了鹿晗,在一个不适合他的类型里。”(本段采访来自“Sir电影”)
结合整篇采访,或者就简单地结合这段采访,看得出滕华涛导演并没有抱着明显的“甩锅”情绪,反而是将鹿晗从泥潭中摘了出来,他称鹿晗是自己挑的,演的戏也是自己喊“咔”通过的,自己需要对这个结果负责,但就是一句“用错了鹿晗”让气氛变了味,或许“将鹿晗用错了地方”才是他的本意,前者强调演员的实力,后者强调导演的协调能力。但这句话的甩锅意味是在太大了。
在另一则视频采访中,滕华涛明确表示:“鹿晗我觉得有点冤。”
他依然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剧本是我参与的,演员是我挑的,角色是符合形象的,演戏是我通过的,是我指导的……
滕华涛称,当年他找到鹿晗的时候,鹿晗还没有什么“流量”、“鲜肉”等标签,只不过在后面两岸,鹿晗才有了这些转变,如今影片上映遭到这样的负面舆论,是在影片拍摄之前未曾预料到的。
虽然导演滕华涛多次强调自己当年并不是因为鹿晗的流量效应而选择的他,但绝大多数网友是并不相信这个说法的,几年前正是流量明星当红的年代,观众的烂片预警能力还不太强,流量明星、大导演、大制作、大IP等这几个关键词在那几年还是非常吃香的,在那个时代签下鹿晗,说没有流量的考虑确实有点不可信。
不过时至今日,经过几年的烂片洗礼,观众的预警性已经大大提升,直白的讲,没有优质内容,不管挂上多么大的明星、导演、投资,观众都不会掉坑里了。
而《上海堡垒》就赶上了这么个情况,签演员时,正属于流量明星红利期,电影制作开始上映了,流量明星效应早就过时了,甚至有了舆论反噬的负面影响,但能咋办,还得硬着头皮上。
这些年的烂片也在逐渐地告诉电影创作者们,不要投机取巧,就算走捷径,也得走的认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