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9.0!一桩无人敢信的“谋杀”,我只敢读一次

2019-11-12   麦家陪你读书

本周,我们将陪大家阅读的是伊坂幸太郎的《金色梦乡》。

如果说有一个值得抵达的故乡,对于你而言那会是哪里?

是你曾拥有过的年少时光,还是你所期盼的光明未来?

是朋友们都在身边从不为明天烦恼的青葱岁月,还是寻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天长地久?

在这本书的书封上,赫然醒目地写着这样一句话——逃吧,好好活下去,别输给他们!再黑暗的地方也能成为金色梦乡!



或许,对于不同的人而言,那个闪闪发光的金色梦乡也是不同的吧。

但对于每个人来说,它又是同样的温暖,同样的璀璨,同样的支撑着生活的重量。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让我们先来思考以下这些问题:

1、已经分手的恋人,还能成为朋友吗?

2、在遭遇人生变故的时候,最能给你力量的是什么?

3、面对无比强大的权力或武力,你是选择对抗还是低头认输?

4、友情中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5、你是否相信,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无条件的信赖?

随着本周共读的开始,一次华丽而惊险的冒险旅程也将在我们面前展开。

希望在抵达这趟旅程的尽头时,你能从中得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伊坂幸太郎的作品常常被贴上“推理小说”的标签,在日本,他的人气甚至可与东野圭吾和村上春树比肩。

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总能登上畅销图书榜单,也曾数度入围直木奖和芥川奖的最终评审单元。

然而虽然屡次入围直木奖,伊坂幸太郎却总是和大奖擦肩而过。

他的小说虽然得到同行和评委的高度评价,却始终如一匹尚在成长中的野马,奔驰于主流与另类之间。

这其中的原因,跟他所选取的前卫的主题以及别具一格的写作手法有关。

谈及自己的写作,伊坂幸太郎曾经说:“依靠想象力活着,真的会幸福吗?如果是写小说,或许我可以凭借想象力从零开始创作。”

这样的想法源于他在一本美术评论书籍上看到的一句话——人生只有一次,让这仅有的一次充满想象力,再没有比这更加幸福的活法。

受到这句话的启发,伊坂幸太郎走上了一条依靠想象力而活的人生之路。

也许,小说只是他所选择的一种方式,而活出充满想象力的人生,才是他真正所追求的。

在想象力的魔法之下,伊坂幸太郎为读者构建出了一个个或离奇或惊险的故事。

但无论是他的早期作品《再见,黑鸟》、《奥杜邦的祈祷》还是这本《金色梦乡》,都算不上是严格意义的推理小说。

这些故事像推理小说一样充满悬念,却又不像典型的推理小说,他的作品里没有英雄式的神奇侦探,也几乎不采用“侦探解开谜底”这一常见的叙述模式。

“谁是凶手”这个答案,没有被伊坂幸太郎用来成为吸引读者阅读下去的悬念。

他似乎并不在意丝丝相扣、层层盘剥下来的那个真相,也无意塑造环绕着主角光芒的英雄式人物。

披着“推理小说”这件外衣,他更多关注的是一个个小人物,在强大命运前做出的选择。

他感兴趣的是那些无名之辈,在平常生活中突逢变故后会怎么办?

他们会做出什么选择,会如何挣扎与坚持,他们又能否抓住黑暗生活里那一点微弱的光亮?

是这样的问题,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也是这样的疑问,驱动着我们一刻也不愿停止地读下去。

出生于1971年的伊坂幸太郎,如今已近知天命之年,但从他的文字中,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一股少年心性。

他喜欢奇思妙想,喜欢脱离常规,他像那些怪异的年轻人一样,一腔热血,随时准备去冒险。

在《金色梦乡》这本书里,有一个喜欢网购却总是不在家的稻井先生。

有一天他干脆在门上贴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最近出远门,快递请转交公寓管理员,长大之后我就回来。”

后来主人公青柳雅春才想起,这位稻井先生网购的东西大都是旅行用品,原来那都是在为出门冒险做准备。

还有一对父子,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开着敞篷跑车环游日本。

连环杀人犯三浦想借他们的屋子作为避难之所,便给了这对父子一笔差不多能完成梦想的钱作为交换,而那对父子也欣然答应,开着跑车出门了。

这些人都已不是天真无知的小青年,却仍然怀有对这个世界强烈的好奇与兴趣。

或许伊坂幸太郎想告诉我们的是,兴致勃勃地去生活,迎接每一个不可思议的冒险,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属。

无论年华如何流逝,纯真的赤子之心,一直都在。

他也经常在书中用这样一句话来怂恿大家脱离常规——“人生既不能延长,也没有赞美。既然这样不如做些想都没想过的事,当做回忆也好啊。”

除了主动寻找冒险的人,还有人是在突如其来的变故下,被迫选择了迎接冒险。

《金色梦乡》里的主人公青柳雅春,原本做着按部就班的快递员工作,过着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生活。

直到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进入他的生活,生活的轨迹才突然转向。

他在一夜之间莫名其妙地成了刺杀首相的嫌疑人,从此进入了一段追与逃的旅程。

面对那个强大的陷害自己的背后势力,他恐惧、慌乱、也绝望,但最终还是鼓起了勇气奋起反抗。

对于青柳雅春来说,这样一次惊心动魄的冒险是强加在他头上的,他来不及反应,也没有任何时间做好准备。



但人的内心渴望也总是要到紧要关头,才被得到承认和释放。

或许在青柳雅春的心里,也早已厌倦了之前如死水一般平静的生活,只是还处于迷茫之中,不知该如何改变。

外在的强迫也好,内因的驱使也罢,青柳雅春就这样踏上了冒险的旅程。

《金色梦乡》这个故事的灵感来自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1963年11月22日,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在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访问,当他乘坐一辆敞篷汽车游街拜会市民时,被埋伏的枪手刺杀身亡。

刺杀事件后,嫌疑犯奥斯瓦尔德被警方抓获,但在两天后也被刺杀。

使得案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的是,在肯尼迪遇刺后的三年内,18名关键证人相继死亡。

随后的30年里,115名相关证人也在各种离奇事件中自杀或被谋杀。

一系列相关人士的死亡,让整个案件蒙上了阴谋论的阴影。

肯尼迪被刺杀一年后,由最高法院牵头的调查组提交了最终报告,认为整个事件全是奥斯瓦尔德一人作案,但美国民众普遍表示不相信这个结论。

此后数年,关于这次事件的民间调查从未停止,至今仍无定论。

这一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也许永远也无从得知了。

在《金色梦乡》里,暗杀的对象换成了日本首相金田,而青柳雅春则被当成奥斯瓦尔德受到追捕,而陷害他的是一个强大得无法抵御的势力。



在这样的势力面前,个人的力量是那么渺小,除了逃跑再没有其他出路。

伊坂幸太郎用其独特的想象力,为我们构建了这样一个逃亡的故事。让我们在虚构的世界里陪着主人公一路狂奔,一路胆战心惊。

短短两天的逃亡之旅,雅春却仿佛度过了漫长的半生。亲情、友情、逝去的恋情、还有来自陌生人的善意,犹如四面八方而来的涓涓细流。

在他的心里汇集成川流,成为他在脆弱时最坚强的依靠。

故事的最后,我们不会看到一个皆大欢喜的团圆结局,强大的恶势力也没有如我们期待的那样,最终被善的力量战胜。

伊坂幸太郎用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诠释了他的“惩恶扬善”。

他告诉我们:反抗未必就是迎头撞击,有时候逃跑也是一种反击。而胜利的形式也有很多种,不屈服是一种,活下去是一种。

人生可贵,人间难得,能站在阳光下自由呼吸,能看到朋友眼中温柔的光,是巨大的幸福,也是巨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