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景福记”成了一家“孤儿店”
武汉“景福记”10年只涨价一成
10年前在武汉硚口区利济北路、利济南路交界处中山大道上开店时,绿豆酥9.99元一斤,10年后主打产品绿豆酥仍只要10.99元一斤,10年里只在前几年涨了一次价,涨幅10%。
送气工陆军向我说起他的10年用气客户“景福记”时,这个信息让我吃了一惊,脑海里跳出“良心店”三个字,便有了探究的愿望,想知道,这是一家怎样的店。
上篇帖文《一个武汉送气工眼里的餐饮业:餐馆生意少了一半》里,叙述了陆军与“景福记”潘姓姐妹老板结缘的事。2009年,潘姓姐妹将成都市景福记食品有限公司 “景福记绿豆酥”连锁品牌引进江城武汉,开张之时,长期在汉正街一带送气的陆军看到店家新张,找到潘姓姐妹老板,主动向她们推销自己的液化气。姐妹俩被他的热情感染,退掉了刚刚接下的一个送气工的单子,改用了陆军的液化气。此后,姐妹俩店里深夜来了原料绿豆,都找陆军帮忙叫“扁担”,活儿少的时候,陆军一个人赶过去把货卸了,也不收钱,双方建立了信任,10年里不离不弃。
跟着陆军的叙述,潘姓姐妹“景福记”背后的营生徐徐展开,揭开了一个老字号武汉10年坚守的基因密码。
一
中午,陆军送气路过“景福记”,店门口排着几个人,这是武汉店家眼下难得一见的景观。陆军说,以前“景福记”兴旺时,店门口排着10多米长的队伍,有时一炉饼出来,三个人就分掉了,有的客人要等两三个小时才能买到饼。
“景福记”店面很不起眼,只有不到20平方米,售卖台后面摆着2台烤箱,中间操作台上,4个人正在手忙脚乱地包馅,然后将满盘130个饼送进烤箱。一盘饼要烤10多分钟才能出炉。
从早上8点开门到晚上七八点收档,一天下来,店里要烤三四千个饼,现做现卖,饼不过夜。而前些年最高峰时一天要烤上万个饼,最忙的时候,要忙到凌晨24时甚至1点左右,等于一天忙十七八个小时。
店里显得逼仄,有些转不开身。顺着店角的钢制楼梯上到暗楼,这里是跟隔壁贵哥卤肉卷店共通的空间,贵哥店没有用暗楼,全部给了“景福记”。这里是“景福记”做饭的地方,放些原料。
姐妹俩的店子,高峰时一个月要用200多瓶气,一年就是2000多瓶气,陆军隔天就要送几瓶气过去。
“景福记”用气不只在店里,还有馅料厂和住处。陆军说,“景福记”用气最多的不是店里,而是做馅料的厂。
天气冷的时候,姐妹俩家里的热水器一个月都要用上十瓶气,做饭,洗衣,洗澡,尤其每天要用热水洗抹布。
二
绿豆酥的精华在馅料里,馅料正是姐妹俩用功最深的地方,也在武汉食客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景福记”食客留言:喜欢它的馅,做得好细腻,就好像是豆沙一般,应该是放了糖吧,整体是偏甜的,外皮很酥软,虽然偏软但是整体性很好,一口下去不会散架,总之很好吃。
陆军常去的馅料厂十年里换过几个地方,目前在长堤街一处私房,是一套两居室,跟店子只有300多米距离,由姐姐的老公守着。
做馅料的房子湿热难耐,既不用空调,也不用风扇,怕蒸好的绿豆吹枯了,影响味道,因为馅料怕冷,热一点倒不怕。
做馅料的活很繁琐,先将开了口的绿豆炒了蒸熟,捣成绿豆泥,加料,要蒸几次,弄好后随时送到店里。
饼皮则要用精制面粉,先用食用油浸泡,一袋面粉放两三桶10斤装食用油浸泡。
馅料厂的燃料一直在变,最初用电炒、电蒸,后来改用液化气,也用过天然气,现在为了省钱,主要用甲醇,只是店子里的烤箱必须用液化气。最多时,一天燃料费就要800多元,现在减到300多元,少了一半还多。
原来绿豆由成都公司发运过来,送到馅料厂,深夜到货时需要找“扁担”加班卸货。现在原料就近购买,卖主送过来,不需要单独叫“扁担”。
以前生意大旺时,馅料厂也摆了4台烤箱,主要烤包装的饼,送到店里销售。
三
姐妹俩为这家店支付的月租金,10年前是6000元,现在是1万元,几年前最贵时涨到1.25万元,涨了一倍。
“景福记”店子是房东早年自建的民房,原来是木板楼,前几年中山大道改造时,政府为沿街老旧门店整修了屋面,搭建了钢质暗楼,装了钢制楼梯。
姐妹两家人就近租住在100多米外的三居室里,家里来了客人,只能临时挤住在大厅。
以前店里外聘了2名员工,做陷料的地方也曾作为临时宿舍住人。
来武汉开店前,姐妹俩长时间在新疆伊犁做服装和小百货生意,后来到亲戚在成都开的“景福记”加盟店学了手艺,转到武汉考察几个月后,选中汉正街旁边,开了成都公司在武汉的第一家“景福记”,开业之后就异常火爆,天天门前排起长龙,有的人排队两三小时,就为了吃一口这里的绿豆酥。
这家“景福记”的异常火爆引来许多跟风模仿者,曾有老板租下“景福记”隔壁的隔壁档口,跟这家“景福记”做同样的饼,买一斤送2两,但做了一年多就做不下去了,现在换成一家手机店。
姐妹俩加盟的“景福记”公司也曾到武汉开直营店,但没能火起来。
3年前,姐妹俩的母公司坚守不下去了,项目关闭,她们的店成了“孤儿店”,就这么坚守着,原来的配料渠道需要自己组建,自己就近购买原料配料,不过,这反而降低了他们的原料和配料成本。以前,公司用的绿豆、精制面粉、糖、食用油等,都由母公司配售。
四
店里常年需要零钱,陆军就将自己收到的零钱攒起来,送气时帮姐妹俩送去,姐妹俩收了袋装硬币,也不过秤,陆军报个数字,姐妹俩就如数给钱。在姐妹俩眼里,陆军更像一个亲戚。前两年,陆军的孩子出生时,姐姐找到医院看望母子,送上超千元大红包。后来,一次次要求陆军把孩子带到家里玩。
姐妹俩的店是一家典型的家庭店,主要由姐妹夫妻和姐姐的女儿守着,姐姐的母亲带孩子,抽空来帮帮手。实在忙不过来才请亲戚和外人,最多时店子里外聘了2人,馅料厂请了2个亲戚,也就是说,除了他们一家人,最红火时要额外开4个人工资。
在陆军眼里,这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家庭,家人之间没有经济上的小算计,这也许是这家“景福记”长盛不衰的家庭原因。
姐妹俩各自有了孙辈,上面还有各自的老人,四代同堂,放在普通家庭,常年一个锅里吃饭,尤其店里只有一本账,很容易生出嫌隙。而这个家,没有因为钱的事情红过脸。
在这家“景福记”,妹妹的老公负责卖货,妹妹管钱,姐姐的老公蹲守馅料厂。姐姐的老公干活任劳任怨,没什么脾气,说姐妹合伙做生意,自己从来不过问钱的事,干好自己的活就行。
店里,大姐抱着自己的外孙,女婿是来店里打工留下来的,现在没在店里做了,改去汉正街给人送货,自己也拖货。
这是一个闲不住的家庭,几年前中山大道改造时,店子封了3个月,全家人出外打零工,收废品,当保洁员,高空作业洗玻璃,什么活都做。陆军说,这家人属于不捞个鱼就捞个虾的人,勤扒苦做,闲不住。
10年了,一家人每天做一样的事,姐妹俩做得有些腻了,萌生了退出的想法。
妹妹每天蹲守作业台,天天包馅,捏饼,手部有些变形,腰有些佝偻了,落下了颈椎病,眼睛也近视了,戴上了眼镜。
姐姐说,要是找到别的门路,就不做饼了,这一行太累人。
201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