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汉正街批发商眼红小饭馆老板?

2019-05-07   实话实说程明盛

汉味特色小吃

一个在“天下第一街”汉正街坐店批发鞋子20年的汉川籍老板夫妻,转了汉正街浙江鞋城的鞋店,接手200米外一家只开了一个月的小碗菜馆。

送气工小毛说起自己的用气客户老周的生意转型,用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描述,“汉正街批发商眼红小饭馆老板。”

闻言,我吃了一惊,感觉有必要了解这个个案。

小毛转述店老板老周的说法,汉正街的鞋店生意越来越难做了,本大利小,鞋店要占压几百万元本金,有时进的款式不好卖甚至要亏本,一年下来赚不到几十万元,还不如买理财产品靠谱。他看到,周围很多餐饮店,看似不起眼,但经常排起长龙,那是看得见的生意,不少老板一年轻轻松松赚个几十万元,看得人眼红。

于是,有意转型做餐饮业,最看重餐饮店的低成本、高利润、现金流,一般不至于亏本,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餐饮业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开一家大餐饮店可以发财,开一家小餐饮店可以养家,只要入了餐饮门槛就有钱赚。

熟悉餐饮业的人说,前几年,行业毛利率一般达到40%到50%,店家弄个新鲜名堂,就可能有食客排队轮候。如前些年武汉市场出现腰花粉店,绝大多数腰花粉店门口食客排队,由不得人不眼红。

餐饮业是一个低门槛、高需求的行业,在武汉这类省会级城市,拥有巨大市场需求。

我的家乡,不少人到省城创业,往往找一个餐饮店学了厨艺,然后经营一家粉面摊之类,从早点摊开始,有了积蓄后,花个一二十万元盘下一家餐饮店,夫妻两人守着店子,一年下来,行情好的时候能有几十万元利润,行情不好也能年赚十万八万。

老周接手这家小碗菜馆之前,到新张的这家店里坐过很多次,经常过去吃饭,跟老板闲聊,为的是考察餐饮市场。他看到,2018年春节后新张的这家店,面积不小,但年租金只有6万元,经营成本不大,但老板人生地不熟,迟迟打不开局面,生意有些冷清,难以为继。考虑到自己在汉正街坐店经商20年,积累了很多人脉,有信心将这家店盘活。听店老板有意退出,老周向店老板提议,将店子转给自己做。老板爽快地答应了,谈定转让价格14万元。

老周算过账,这家店是在两栋房子之间的空地上因陋就简搭建的,以前做仓库,被老板租来做小碗菜,因房子结构不规整,装修起来很费劲,多花了不少钱,自己14万元接手,原来的老板没什么钱赚。

去年3月接盘时,老周将店子原来的4个大工小工一并接收了。

刚开始的时候,老周找来老家的兄长一起合伙,干了一个多月。后来兄长选择退出,老周夫妻俩便坐店经营,凡事亲力亲为。小毛说,许多次看到,老周在店里打着赤膊清理下水道。

接手小碗菜馆时,不少饭馆要死不活的,行业内许多人抱怨饭馆不好做了。老周没有做过餐饮业,但凭他对生意的理解,觉得做餐饮事在人为,要把销量做大,利润薄一点都无所谓。当然,饭馆要做出特色,还要和气生财。

接手至今的一年时间里,老周利用在汉正街20年积攒的人脉,聚拢了一班旧友新朋,店子很快有了起色。

小毛说,老周的小碗菜馆一个月用气量稳定在40瓶左右,按照一瓶气营业额3000元左右测算,每月营业额约在十一二万元,支付人工和房租水电后,每个月能有两三万元纯利。

汉正街批发商羡慕小饭馆老板,一方面说明汉正街的确今不如昔,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另一方面也说明,尽管面对美团消费分流,行业竞争加剧,餐饮业还是一个充满机会的行业。

一段时间以来,小毛看到许多客户的餐饮店生意少了一半,但他拓展了一些新客户,送气总量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新客户多是从别的行业转型过来的,尽管不少餐饮老板选择退出,仍有不少新的接盘者,那些离开餐饮业的老板,后来不少人回到了老行当,在他们看来,餐饮还是一个有想象空间的行业,只要生意达到了一定的量,就是一桩只赚不赔的买卖。

201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