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时代,海产业需要有自己的“大海”

2019-09-21   e网聚鲜

产业互联网需要鲸鱼,更需要大海!

近日,美国工业物联网创企“Samsara”获3亿美元F轮融资,Samsara希望使用这笔资金来加强销售和营销,以获得更多的企业和小型企业客户。

Samsara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传感器数据平台,通过一套先进的互联网传感器系统,该公司能够为运输、物流、建筑、食品生产、能源和制造等行业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企业收集数据并获取行业洞察分析能力,以提高企业实体的运营效率。

这是一家科技公司,也是一家典型的服务于B端客户的“2B”公司,通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解决行业“痛点”,未来Samsara很有可能成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一条“鲸鱼”。

鲸鱼生活在大海中,只有大海才能提供鲸鱼生存所需要的养分。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构建一个“大海”比构建一条“鲸鱼”更重要,但也更难。

产业互联网时代需要“鲸鱼”更需要“大海”

有人要问聚鲜君,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大海”是什么?

答案就是生态系统。大至一片森林、一个草原,小至一个池塘,都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

那么是商业生态系统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个体、组织和系统成员之间构成一个生态链,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处于价值链一个环节两端的单位是利益共生关系,多个共生关系形成了商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圈。

一个生态圈中的企业就像一个大海中的鲸鱼。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靠的不仅仅是客户量,更多的是生态格局。

不论在消费互联网时代还是产业互联网时代,创建一个“大海”比创建一条“鲸鱼”更重要,因为创建一个“大海”可以服务于更多“鲸鱼”,甚至能产生更多的“鲸鱼”。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已经出现了几个“大海”,如:阿里巴巴生态圈、微信社交生态圈,小米生态圈。

但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大海”与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大海”有所不同,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大海”是服务于B端的“鲸鱼”们。

现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已至,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大海”还没有完全出现。而未来情况是,产业互联网时代,各产业都需要有自己的“大海”,包括海产业也需要自己的“大海”。

海产业需要什么样的“大海”?

聚鲜君认为,海产产业需要一个由上下游企业组成的生态链,通过相互支持与制约而形成的动态平衡的统一整体。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上游的传统海产企业普遍还没有产业互联网化,没有认识到数字化营销战略和战术的重要性;下游的B端客户还在依靠传统的采购部来进货,过程繁琐且不透明。因此,上下游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闭环的生态圈。

近年来,海产生鲜电商是“火”了一把,但那些已“触电”的海产电商们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产品无卖点、推广不互动、冷链不配套、售后无跟进等成为他们急需突破的最大瓶颈,很多抢占电商桥头堡的海产企业,都已不同程度被“电伤”。

事实上,仅仅依赖电商这个救命稻草是解决不了传统水产业存在的结构性缺陷,这个结构性缺陷就是以产业链条严重脱节、产业节点模糊不清、产业分工支离破碎为标志的。海产业急需要自己的“大海”来把四分五裂、需求各异的各类“鲸鱼”们融合起来。

而且,仅仅依靠消费互联网的上线销售或者推广传播,解决不了水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问题,解决不了海产企业产品体系更新、渠道终端重构、推广策略精准等根本问题。

因此,在产业互联网下,海产业要想升级需要有自己的“大海”,事实上,海产业也必将出现自己的“大海”。

构建一个海产业的“大海”难度不小,谁最有可能成为产业的“大海”?

首先,消费互联网时代的那些互联网科技公司很难构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大海”,因为他们不懂传统产业;而那些死守传统不懂创新没有积极拥抱互联网的传统企业也很难构建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大海”

所以,那些既懂传统产业且具有产业品控能力,又懂电商的新生代海产从业者,能通过拥抱产业互联网为广大B端客户提供服务,能解决传统海产业“痛点”的企业或平台最有可能成为未来海产业的“大海”。

易网聚鲜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如果把传统水产业链条上的各种企业以及B端客户比作各种鲸鱼的话,那么易网聚鲜将会是一个把他们链接起来的“大海”,一个能让海产经销商、酒店商超、普通养殖户、渔民等等海产业者相互依存的生态圈。

任何一个产业,“鲸鱼”挺多,但适宜其生长的“大海”难找,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真正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