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前,我在许昌追的女神

2019-10-16     老家许昌


近50年前,我在许昌追的女神‖老家许昌

文‖岳爱霄

国庆节假期过半,孙子的补习班也结束了。全家决定出去旅游。远的去不了,去许昌鄢陵花都温泉泡温泉吧。

从郑州上高速,急驰40分钟,到了许昌,在许昌略作停留。家人没坐过绕城旳游船,先坐了一圈。许昌也称莲城,莲花过季,尚有残荷,依稀可见夏季荷花盛开时的情景。

步行穿过曹魏古城。新的街道簇新鲜艳,店铺的幌子随风飘摇,联想到千年前曹魏故都的鼎盛,别有情思。但在我的内心深处,依然怀念着小时熟悉的南大街,文庙街,古槐街,衙前街旧貌,忘不了古色古香的飞檐斗拱,秦砖汉瓦。

步行至原来的地区影剧院旧址,我给家人讲了一个故事,就是我曾在这个影剧院5天看了5场豫剧“红灯记”的往事。

那要回溯至近五十年前。文革时,我正上初一,由于无所事事,我们经常在这个剧院看样板戏。

当时舞台及屏幕上上映的是7个样板戏,一出《红灯记》我们连看了5遍,对饰演李铁梅的演员喜欢崇拜之极,那身段,那表情,那唱腔,吸引着我们这群少年的心。

特别是李奶奶说革命家史后,铁梅知道了自己是革命的后代,接下来的那一段唱最让我们心旌神摇。“听奶奶讲革命英勇悲壮,却原来我是风里生来雨里长,奶奶呀,十七年教养的恩深如海洋……”慢板板式,既婉转深沉,又激昂高亢。

舞台上火红的背景,乐队优美动人的旋律,演员天籁般的唱腔,曼妙无比的身段动作……如甘霖润物沁入心田,使我们热血沸腾,心跳加速,眼含热泪,真是感觉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打听到她的名字叫何x,当时住在地委大院的几个小哥们一起给她写了封崇拜赞扬的信,由我执笔。信中重叠了多少优美的词语,笔下反复了多少崇拜的感情,如何寄出去的,都不记得了。至于她收到我们的信没有,更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收到回音。

实际上,我们只看到了她扮了妆在舞台上的形象,台下的模样我们一次也没见过。所以,存在我们心目中的何x,一直就是舞台上那个华丽的形象。

几十年后,当年一块写信的其中一位少年当上了这个影剧院的办公室主任。一日,我来到剧院和这位主任站在院内闲聊,他突然碰了碰我低声说,过去的这个人就是何×,当年我们崇拜的明星。

我急忙回头,看到一个头发已花白,身躯己发福的老太太,衣着寻常,手中提着豆腐青菜在我们面前匆匆而过。

我屏住了呼吸,这就是当年那个舞台上镁光灯下的小铁梅?这就是我们梦中的那个人?真是岁月无情,美人迟暮。

当她步履蹒跚地消逝在街角时,我才回过神来。

当年那群多情少年郎心中的女神就这样从我眼前消逝了,也从我心中消逝了……

许昌一高毕业的学兄张秉义从省政协秘书长位置上退休以后,依然兼任着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会的工作人员均是这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和他们交谈使我增加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

我初步了解了河南地方戏剧剧种的诞生和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河南最主要的剧种——豫剧的丰富多彩,豫东豫西各流派的特色。平心静气地欣赏了陈素真、常香玉、马金凤、桑振君、阎立品等名旦的代表唱段。

可不管怎样听,我总是固执地感觉何x唱得好,她当年带给我们的震撼别人带不来,能说服我的是我的感觉,不是别人的想法。

我不知道当年饰演李铁梅的何x属哪一派,但她就是我们心中的常香玉,马金凤,崔兰田……

当年,我们也是追星族——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感情,那时我们多年青!

【作者简介】岳爱霄,许昌一高68届毕业生。下乡到宝丰县小店公社。71年召工至舞钢公司。82年调郑州工作到退休。喜欢读散文、杂文,偶尔书写。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peR0m0BMH2_cNUgl8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