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背景是:
国人结婚忒早了,结婚了,基本上孩子就来了,一个不够玩,趁着年轻力壮,继续“造人”。
从公布的数据看,晚婚,已经成了社会普遍的现象。
这当然不是大家都响应国家号召啦,而是人们理性的选择。
部分城市的平均结婚年龄
随着经济发展,工种越来越复杂,一个人找到工作所需要的教育量也随之提高。
以前高中生就是文化人了,现在大学生遍地是。而2019年考研究生的人数高达290万,录取人数约70万。
为了能找到工作,人们投入到教育的时间和金钱就更多了——以前18、20就结婚了,现在23、24才大学毕业,再搞个研究生,就26、27了,再来个博士,就三十而立啦。
早结婚,基本上就意味着你放弃学业,放弃好文凭带来的好工作。
我们的都羡慕深圳中小学招老师,年薪30万,但是你知道这些老师需要怎样的水平吗?
那基本上都是清华北大生,都是硕士生,没有文凭,别想到高收入。
不是硕士,你都不好意思在深圳中小学校园里和人打招呼
每个人都希望能跟成功人士结婚,而预测对方是否能获得成功所需的信息,不如以前那么容易获得了——需要更长时间来考查一个人是否真的是潜力股。
在以前,早结婚的好处是,趁着好人都被别人抢走之前,先下手为强占了再说。
而现在,你接受教育越多,拥有收入越高,就越容易找到“好货”,而且这个地方找不到,就去其他地方找咯,现在迁居可比以前容易多了。
所以年轻时错失“好货”的机会成本,比以前低多了——拥有选择的机会多了,机会成本自然也就下降了。
以前趁年轻结婚的一个大好处就是,能够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及时生下下一代。
但是经济发展带来健康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自然也延长了,这个好处的意义也就不太大了。
以前人均寿命四五十岁,到20岁就到生命的1/2了;现在人均寿命60多,除去极端的死亡,自然死亡年龄达到80岁是没问题的。
一辈子那么长,当然要先好好享受再考虑结婚啦
根据科学家的推测,21世纪,百岁老人将十分普遍。你想想,你要是20岁就结婚了,往后那80年,你怎么熬啊。
从成本效益原则看,现在,早结婚的成本提高了,收益却减少了,所以大家就选择晚结婚了。
简单地说就是:以前,早结婚划算;现在,晚结婚划算。
人就是那么“势利”。
所以,晚结婚是一个符合经济规律的行为,哪怕我们的父母怎么催婚都不会有用的,毕竟一想到晚结婚那么多好处,都还会去早结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