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为何也会犯傻?李斯被腰斩,活该,不值得同情

2020-02-08     七月湘北


聪明人为何也会犯傻?个人觉得有三个原因。

一:被欲望和利益所蒙蔽

人容易被欲望和利益所驱使,这正是很多聪明人犯傻的原因,他们知道事情的危害,也知道所作所为在道义上站不住脚,甚至还有杀头的危险。但是为了名利,他们甘愿铤而走险。就像资本家为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法律一样,这些聪明人已经利欲熏心了。

历史上曾有一个聪明人物,李斯。他辅佐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功劳很大。他在秦朝灭六国后,在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等方面,都有宝贵的意见。他是标准的智囊。

但就是这样一个聪明人,妒杀了韩非,唆使秦始皇焚书坑儒。这都是他人生的败笔。但更加愚蠢的是,他居然因为害怕失去相位,害怕得不到扶苏的重用。和赵高合谋假传圣旨,将扶苏赐死,把无能昏庸的胡亥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李斯居然干出这样傻蛋的事。可见他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本来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物,就因为自己的一点地位和利益,不顾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后果呢?他没有善终,还是被赵高给杀了。胡亥做皇帝的第二年,李斯被判腰斩。死前他痛哭的说,再也不能在老家上蔡的东门打猎了。他死后,三族被诛杀。结局凄惨。

二: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

聪明人依仗着自己的聪明,不知道自身的无知和盲点。他们却对自己的智商深信不疑。其实他们很多观点都是偏颇的。聪明人越是刚愎自用,危害就越大。甚至比不上老实而浅陋的人。

纸上谈兵的赵括就是典型。赵括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熟读兵书,连他父亲这样身经百战的名将,都说不过他。敌人于是散播谣言说:谁都不怕,就怕赵括。结果赵王中了计,真的喊赵括领兵。赵括的老母在赵王面前极力的反对。

因为赵括的父亲曾留下遗言:赵括把战争看得如此简单轻松,不知道战争的危害和艰险。这样带兵是要打败仗的。可是赵王却对谣言深信不疑,不改决定。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赵括被秦军诱敌深入,打得落花流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活活射死。四十万的赵军,被赵括弄得全军覆没。

历史上还有一个聪明人,犯傻起来和赵括差不多,这就是马谡。马谡作为诸葛亮的高参,给诸葛亮提过不少的好建议。这也是诸葛亮相信和重视马谡的原因所在。可是在守街亭的时候,马谡的书生本色暴露无疑。他不顾诸葛亮固守城池的嘱咐,坚持要在山上扎营。

马谡没有打仗的实际经验,自认为熟读兵书,根本不把副将王平的劝告当回事。当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高兴坏了,把整座山围困起来。

蜀军被团团围住,还被切断水源,煮不了饭,饮水也成问题。这下可把将士害惨了,士兵们纷纷做了逃兵,马谡也是自顾不暇,只好自己杀出重围,逃掉了。街亭一战,马谡可谓一战成名,成为千古笑柄。提出过合理建议的副将王平也一战成名,受到重用。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聪明人也会犯傻。越是缺乏实际经验的聪明人,就应该越发的谦虚和谨慎,不要逞能。要在实际中锻炼自己,汲取过来人的经验教训,懂得采纳逆耳忠言。凡事多问个为什么。具体情况之下,分析如何正确的决策。不要迷信书本,迷信自己,更不要一意孤行,以免酿成大错。

三:冲动是魔鬼

都说冲动是魔鬼。当人情绪化的时候,做出的决定往往不冷静,不理智。就会被情绪胁迫。这也是很多聪明人,为什么犯傻的原因之一。这些聪明人不是败在智商上,而是败在了情商之上。

孙子兵法曾经说过,主帅不可在愤怒时出师,将领也不可在生气时发兵。因为再聪明的人,生气就会出现差池。记得德国威廉二世皇帝在战争失利之后,读了孙子兵法,他对孙子的这句话,感慨万千,万分悔恨没有早点看到这本书。

可以说很多人物都在情绪不稳定时犯傻。刘备急怒中为关羽报仇,酿成巨大失败,自己也死在了白帝城。张飞是一个冲动的典型,对待士兵十分的残暴。说张飞傻吗?他一点不傻,还曾在入西川时用计,收服过严颜。张飞的下场如何?被忍无可忍的士卒,割掉了脑袋。这就是爱冲动,使聪明人受害的例证。

历史上有一个败类吴三桂。为了一个爱妾,居然引清军入关。他的大名也因为冲冠一怒为红颜而名垂千古。吴三桂这样的聪明人,结果甘愿做败类,这不可不说是悲剧。这件事也说明了,一些看似聪明的人,往往会被情绪所左右,干出相当愚蠢的事。这样的人,铁定要付出代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n8BJ3ABjYh_GJGVH8P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