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是千古明君。但他也有大量黑历史。比如玄武门兵变,屠兄杀弟逼父总是掩盖不过去的。他虽然被称为明君,但他皇位的合法性,还是存在大量的污点。玄武门兵变是不是真如历史所说,出自无可奈何,万不得已,值得怀疑。作为一个战神级别的军事家,只是因为被逼无奈才自卫还击的话,那么他就不配天策上将的称号。
他应该早就有所策划和部署了。等的就是机会,一个被太子和齐王逼自己出手的机会,或者,一个让部下逼迫自己出手的机会。因为如果贸然出手,势必得不到人心,也无法向天下人交代。就算他成为了皇帝,他的不忠不孝,惨绝人性,在众臣面前也就没有威信可言。而且后人会怎么骂他,都使得李世民必须忍耐,直到时机成熟,才果断出手,将骂名控制在最低点。
玄武门兵变取得成功后,李世民没有杀害李渊,也没有伤害太子和齐王的部下。甚至把太子的主要谋士魏征收入账下。因为魏征有巨大的利用价值,对美化自己的形象,洗刷不好的罪名,展现自己的姿态,有着巨大的作用。
尽管李世民对这些人宽大为怀。可是李世民还是杀死了太子和齐王的孩子,也就是李世民的侄子们,全部斩草除根。可以说手段残忍。李世民在消灭李元吉之后,为了私欲,还把弟媳杨氏夺了过去。而且李世民后期色欲膨胀,长孙皇后死后,开始搜罗美女,充实后宫,14岁的武则天,也就是那时被选入宫中的。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以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著称。可是到了晚年也有些不耐烦了,气度大不如从前,偶尔也要杀大臣。李世民曾在说给太子李治的话中,大致说到:从我登基以来,犯下不少过失。金银财宝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大兴土木,犬马鹰隼也是到处搜罗,四处行游劳民伤财,你一定不要效法我。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李世民有自省之意,但也反映了一代明君,也不是完全没有瑕疵,作为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确实存在黑历史。但这些多是从私德的层面来看,而且也属于帝王的通病。如果从公德的角度来看,恐怕还是要承认,李世民是一个千古明君。
首先自从军事上看,李世民是唐朝的首席功臣。在统一全国的六次重大战役中,他就指挥了四个,一举灭掉五个政权。用优异的成绩建立了自己的威望。在他上位之后,对外征伐也是获胜居多。平定突厥、回纥、吐谷浑、高句丽等,声名远播,使得四方宾服,国内外一片安宁,他也因此被称为天可汗。可以说,在中国封建史上,能与他媲美的皇帝不多,除了成吉思汗和朱元璋,恐怕少有人在开疆扩土上,能与他相提并论。
在政治上他也大有作为。可以说马上治天下,转换到马下治天下,一点没有违和感,轻松就转型成功。他所创造的贞观盛世,没有滥杀功臣,也没有文字狱,应该说是真正的盛世。在封建社会里,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盛世。
基本上,只要部下不威胁他的生命,他能忍的就忍。对于敢于进谏的人,反而给于厚待。比如魏征,曾经谏言200多次,有几次气的唐太宗想杀人,最终还是忍下来,给与魏征奖赏。这种雅量,十分罕见,可以说除了三皇五帝,再也没有这么虚心纳谏的君王了。这是因为李世民深知隋朝的教训,想励精图治,长治久安。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在皇权时代他还能提出,以人为镜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观点,这是很了不起的言论。
在制度建设方面,他改革隋朝的行政制度。加强君权,精减机构,提高办事效率,改革财政体系,加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还完善了科举制度,保证人才的储备,同时重视文教,稳固国防,加强各民族交流,经过各种制度改革,使得唐朝走向繁荣和强大。乃至现在一些国家,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在用人方面,李世民知人善用,以能人为师,敢于取长补短,虚心学习。而且他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个个都是杰出人物,拿出来和历史上的功臣相比,个个毫不逊色,皆是栋梁之才。而且李世民时期的官员廉洁有能。王公贵族和大姓豪族也不敢欺凌百姓。老百姓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仓廪充实的生活,可谓无比幸福。
正是李世民的努力,长达几个世纪的分裂状态宣告结束。唐朝休养生息,发展经济,迅速恢复了活力。终于开创了贞观盛世,也为开元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唐太宗为子孙留下了一个富庶安定的王朝。他的文治武功,超越了众多帝王,而且达到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因此受到大家一致的赞誉。所以说,尽管李世民有黑历史,他一样被称为千古名君。